您的当前位置:

东山区

东山区



  【概况】 东山区是鹤岗市唯一的城郊型行政区。管辖城区 4个街道办事处,49个居民委员会和郊区 4乡1镇,55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 08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郊区面积1 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万亩。全区总人口141 356人,境内有汉族和满、蒙古、朝鲜、壮、苗等少数民族。
  “三门一通道”是东山区特有的交通优势。东门:哈萝公路穿越境内,通往宝泉岭农管局、鹤北林业局、绥萝两县及周边地区;西门:鹤伊公路通往林区和伊春市;南门:鹤大公路、鹤佳铁路通往佳木斯周围和以南地区;黑龙江省黄金水道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中共东山区委员会
  书 记 刘 野
  副书记 李荣坤 肖正华 鹿英武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顾和章
  副主任 李凤春(女) 孟兆贤 张彦启
      常冠学
                 东山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荣坤
  副区长 陈立群 陈忠献 王爱萍(女)
      刘彦超 孙 国
                 政协东山区委员会
  主 席 张国钧
  副主席 杨庆林 李 先 焦存文 郭传浩
              中共东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孙金宽
                东山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罗仁维
                 东山区人民法院
  院 长 李士峰
                东山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周少华
  政 委 赵春友
  【经济概况】 东山区坚持“强农、兴工、活商、利民、富区”十字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城乡并举,工农并进,菜牧企综合发展,全力推进农业、工业和招商引资“三大战略”升级,加快了城郊特色经济发展步伐,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3 018万元,同比增长13.39%;蔬菜总产量完成12.16万吨,同比增长1.6%;粮食总产量完成6.65万吨,同比增长23.2% (含外包地产量1.05吨);畜牧业增加值完成3 090万元,同比增长28.1%;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 857万元,同比增长24.5%;工企利税完成956万元,同比增长5.05%,实缴税金完成70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完成3 065元;区街工业增加值完成 900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税 240万元,同比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 818.8万元,同比增长11.24%,增长105.5%;招商引资完成2 924.9%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或接近实现翻番 (与1995年数据相比)。东山区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目标管理第一名称号。
  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五项指标与1995年相比实现了翻番,粮食总产量突破1.1亿斤,与1995 年5 600万斤相比翻了一番;冬春淡季自给率达到55%,与1995年 23%相比翻了一番,畜牧业总产值完成7 275万元,与1995年的3 620万元相比翻一番,高效日光节能温室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同1997年(95年为零) 21.7平方米相比翻了一番。
  菜经济形成全区支柱产业。本着“培育大户,完善小区,依靠科技,增加窖贮,开辟市场”的构想,蔬菜生产基础建设和生产水平取得了重大突破。节能温室提质达标23万平方米,占节能温室总量的55%,依托包扶,新建1 000万斤贮菜能力的标准化菜窖,从而使窖贮能力达到2 000万斤。棚室蔬菜生产综合技术得到推广,反季节生产向:“多品种、多茬次,提前延后,早、鲜、嫩、特”方向发展,叶菜实现了周年生产。春菜上市量3 814万斤,夏菜上市量6 052万斤,秋菜上市量12 290万斤,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种植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实行“两增”、“一稳”、“一降” (增水稻、玉米,稳小麦,降大豆)。特色种植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水稻优质米、粘玉米、脱毒马铃薯、白瓜籽、山芝麻、车前籽等优质高效作物种植为今年的规模推进奠定了基础。
  畜牧业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培养个体私营畜牧示范户达到 820户,基地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巩固了15个养殖基地,组成了五条区域规模生产带。
  农业产业化有了新的突破。本着“依托优势,因地制宜,科技牵动,区域布局,规模推进”的思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加强了蔬菜、粮食、畜牧和经济作物的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三江、东方浸油厂加工能力日益增强,蔬园乡万家福酸菜加工企业产销两旺,向龙头企业迈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五个蔬菜市场已发挥作用。外埠市场和建设中的昌南蔬菜批发市场将会起到更大牵动作用;建立健全了工作保障体系,配备了专业人员。区政府成立了产业化办公室。
  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完成新建维修水利构造物39座,加高培厚堤防26.05公里,引、排水渠道清淤84公里,共打井54眼,全年完成水利投资 355.5万元。完成秋整地面积132.714亩,新增大中型农机具25台套,总投资135.5万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四大作物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水稻中棚苗面积 1 682万平方米,达40%,钵育摆载发展较快。完成玉米保护地3.72亩。落实科技示范园区6个,总面积为22 322亩。蔬菜保护地生产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畜牧科技增产创出新水平。
  工业。按照“改革先行,发展民营,深度开发,特色拉动”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了《鹤岗市关于加快中小型企业民营化改革发展的决定》,抓大户,靠集团,在引联上求发展,制定了《东山区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企业改革模式细则》,抽调机关人员对全区所属的51户乡镇企业,22户区街企业,16户国营商服企业全面进行改革。多数企业实行了民营化经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1999年,乡级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实现1 245.4万元 (区街258.4万元,乡企987万元),同比增长10%。
  个体私营业。认真贯彻实施鹤岗市《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规定》,制定了《东山区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搞活区域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条件。个体私营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8 200万元,同比增长21.6%,工业总产值完成6 900万元,同比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 950万元,同比增长15%,税金实现230万元,同比增长2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 818.8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紧紧抓住创建张家港式北国名城的发展机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深入贯彻落实《鹤岗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鹤岗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以人为本,发挥人际关系能动作用招商引资,以土地资源和企业闲置资产来吸纳资金、技术和项目,取得了明显成绩,引进福建红太阳集团,建立了红太阳加油城,江西九江三星公司,建设昌商大市场,辽宁双嘉责任有限公司等13个项目,90%已投入运行。引进资金2 924.9万元,为我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政权建设】 坚决依法打击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普法教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东山法律事务所被市司法局授予“市级先进文明所”光荣称号。政法系统严打斗争成果显著。重大刑事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综合发案率显著下降,涌现出省级文明小区 5个,市级安全文明小区27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村委会选举工作已全面完成。东山区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村民自治先进区”光荣称号。
  【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工作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推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名列全市上游水平,以“八·一”学校投入使用为标志的四制改革进展顺利。东山区教育局被省体委、省教委命名为“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集体,第十中学、越进小学等十个单位荣获省级“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学校。曙光小学被市书法研究会命名为“写字无差生学校”,被国家书研会定为写字实验基地。
  计划生育工作依法加强了管理工作。全区有49个委实现了“三无委”,47个村实现了“三无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节育率为93.7%。计划生育率为99.6%。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59.3%,在全市排名第一。红十字会在全市目标管理名列第一,卫生防疫,防病防治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卫生费收缴进展顺利,城区垃圾清运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康居工程完成7.38万平方米,修建乡村道路 290条。街巷道路12条,完成小石头河清淤排障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深入开展了文明小区、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评比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新风。举办“东山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社区文化活动周”和“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成果书画展”、“庆澳门回归”和“三下乡”等大型活动。1个乡被评为市级文明乡、 8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评出七星级以上文明户800户,树立了10个典型,文化创作活动获省级奖5个,市级奖37个。  
                                     (芦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