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组织工作
【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筹备召开了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九次党代会,是市委和全市广大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在这种情况下,组织部认真做好党代会的材料准备和会议组织工作,制定了筹备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审批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上百份文件材料逐一审核,反复修改,对每项议程前的工作任务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在会议选举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提前培训,认真把握了选举的各项工作环节,做到了程序无误、材料无误、选举无误,大会获得圆满成功。二是开展了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委对开展“三讲”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从年初开始,及时组建了市委“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对“三讲”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现职领导干部、离退休领导干部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召开了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干部群众对市级四个班子及成员党性党风方面的意见。下半年,向市委提交了《关于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前准备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充实了市“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增设了秘书联络组,市级四个班子也分别成立了“三讲”教育秘书组。市级班子“三讲”教育各个阶段都制定了工作方案。此外,积极与省委巡视组、市级各班子及秘书组密切配合。整个“三讲”教育各阶段工作按照预定计划,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三是完善制度,切实提高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紧紧围绕提高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评估细则》,把抓好会前审批、突出质量评估、建立通报制度、健全生活会档案等环节做为工作重点,使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上半年全市县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率均达到了95%以上。
【干部制度改革】 一是面向全国进行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工作。为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确定了市政府副秘书长、人事局副局长、供销社副主任等11个正副处级岗位面向全国进行公开选拔,利用省市新闻媒体发布了《通告》,并分别召开公开选拔岗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县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会议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了广泛动员。这次公开选拔共有204人报名参加,经过报名初审和资格复审,有176名符合报名条件,其中外省市考生25名。二是在全市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座谈会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暂行规定》,并召开了全市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工作会议,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目前已有56批121名干部(副处级2人,科级119人) 进行了任前公示,共收到反映举报公示对象问题的信件15封,接待来访人员8人次、举报电话9人次,经调查核实,有 3名拟提拔科级干部取消了任职资格。三是拓宽干部培训渠道,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质量。为强化对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和锻炼,我们实施了“双五十”培训工程,经多方联系,先后向上海宝山区、山东胶州市、大连开发区、张家港市选派了12名中青年领导干部挂职锻炼;选派12名干部到北京大学学习深造,选派了40名农村、农业干部到东北林业大学学习深造;选派了4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全市27个乡镇和市属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大连、张家港两地挂职干部,不仅解放了思想,拓宽了视野,加强了联系,而且引来了15个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四是组织开展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1999年,党中央决定用整风精神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并把民主评议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为此,组织部调整了工作部署,对全市各县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分两批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共评议县处级班子91个。五是加大了县处级干部轮岗交流的工作力度。在总结县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公检法三长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共对67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岗位轮换。
【优化干部队伍整体结构】 一是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1999年组织部把干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全年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75期,培训干部4 725人。其中,市委举办县处级干部进修班 2期,培训干部120人;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干部60人;企业厂长(经理)工商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干部42人;乡镇干部轮训班7期,培训干部780人;优秀妇女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干部40人;优秀青年干部(团干部)培训班 1期,培训干部50人;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1期,培训干部40人;举办专题报告会3次,培训各类干部2 000余人。二是加强干部管理,调整充实了部分领导班子。在全面深入考核的基础上,对全市部分县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截止11月份,全市共调整县处级干部178人。其中,提职79人,平调或改任调研员93人,免职5人,降职1人,黄牌警告1人,县处级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三是以乡镇换届为契机,实现了女干部配备工作的新突破。市委组织部加大了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把女干部配备做为乡镇换届选举中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完成。目前,全市27个乡镇政府班子中都配备了女干部,配备率达100%;四是按照“两高一低”的要求,加强了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8月,下发了 《关于调整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通知》,要求各党委、党组对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行自查,对原有后备干部进行重新推荐和调整。截止11月份,全市共有48个县处级单位重新呈报了后备干部名单,全市县处级后备干部总数已达 380人,初步形成了近期成熟和长期培养两个层次的梯次结构。五是强化日常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对工口和农口19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和考察,出台了《关于市工交系统市管企业领导人员选任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中共鹤岗市工交系统企业工作委员会,将工交系统市管企业领导人员划归工交委管理。制定下发了《鹤岗市市直国有(集体)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暂行)》。会同市经贸委、市审计局和企业主管局对植物油厂和硅酸盐制品公司领导班子及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考察,调整了企业领导班子,两户企业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六是认真抓好以拔尖人才管理为重点的知识分子工作。1999年,对市级拔尖人才人选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考核,召开了全市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表彰大会,命名表彰了22名市级拔尖人才。完成了全市人才信息库的滚动管理和年度调整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调整,实行了动态管理,全市共调整库内人员56人,现库存人才达165人;六个县区相继建立了人才信息库,现有库存人才207人,已形成了市、县(区)两级人才信息网络。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和改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利用促农工作的有利时机,进行了乡镇和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工作,采取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等措施,由市委领导联系后进村11个,县、区委领导联系点36个,确定包村的市直部门76个,县直部门 154个,全市共抽调工作队员 849人参与此项工作,共整顿后进村党支部66个,调整村级班子66个,调整支部书记49人,依法调整村委会主任27人,调整其他村级组织负责人51人,改善了村级组织结构和班子年龄结构,后进贫困村后备干部和党员队伍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发展新党员84人,充实后备干部29人,解决了13个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开展了乡镇整训工作,抽调28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整顿乡镇领导班子,整顿后进乡镇党委 2个,调整乡镇党政一把手31人次,调整乡镇党政班子成员64人次,调整、交流、免职“七站八所”干部74人,清退超编、自用人员62人。加强了村级干部岗位资格培训,我市村干部岗位资格培训工作已通过省委组织部验收,有 808位现任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获得了岗位资格证书。加大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力度,全市 301个行政村全部重新依法选举了村民代表,村村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村民代表议事小组、村民理财小组,对集体经济进行了清理,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 180.68万元,目前村务公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城市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重点抓了《关于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开展了创建“五好”企业党组织活动,为推动企业党建上水平奠定了基础。从新形势下城市工作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市街道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台了《中共鹤岗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街道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鹤岗市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则》,三是继续做好市级标准化党支部验收工作。对两县、六区、宝局、矿务局和市直各党委申报标准化党支部的272个党支部进行了验收,有219个申报支部经验收合格。对前三批命名的 304个标准化党支部进行了抽查复检,有31个党支部由于班子不齐不力、工作落后等原因被取消了标准化党支部资格。四是表彰树立了一批党建工作先优模。召开了“七·一”表彰会,共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20个,模范党务工作者32名;命名“六好”乡镇 5个、奔小康红旗村15个,“四户”标兵20户;各省委推荐各类先优模14个,撰写事迹材料14篇,有 6个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受到省委表彰。五是党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市78 339名党员中,有75 284名参加了评议,占党员总数的96.1%,通过民主评议,全市共评出优秀党员8 733名,占参加评议党员总数的11.6%,不合格党员 358名,占参加评议党员总数的0.48%。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发布以后,迅速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揭批“法轮功”的斗争。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召开座谈会和“法轮功”受害者现身说法,深入揭批“法轮功”的严重危害,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对修练“法轮功”的党员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市277名修练“法轮功”党员已有268名彻底转化,占总数的96.8%。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入党积极分子3 636名;全年共发展新党员2 849名,其中,生产、工作一线人员占发展总数的 58.9%。同时,不断提高党员电化教育水平,《今日党建》共制作播发8期,党员电教工作有了新突破。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