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族

民族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1999年重点抓了宣传贯彻落实《鹤岗市实施 (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 细则》的工作。一是四、五月份,我们对全市的少数民族高考生和中专考生的民族成份进行了审核,以兑现对少数民族考生照顾分数政策。严把政策关,共审核55名。二是根据市政府发布的《鹤岗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细则》审核市内各类学校招生的少数民族初中升高中的考生 9名的民族成份,在市教委和市招生办的协助下,使照顾少数民族考生分数的政策落到实处。三是我们为要求和申请恢复和更改民族成份、符合政策规定的12名少数民族办事了恢复和更改民族成份的手续,使他们享受民族政策的照顾。四是我们向社会印发《鹤岗市实施(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细则》宣传单 150份,主要对象是市区少数民族,扩大了宣传政策面。五是年初,我们举办县区民族工作干部和少数民族乡村干部学习民族政策法规班两次,不仅培训了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骨干,而且提高了民族工作干部和民族乡村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六是我们与市工商局对全市少数民族企业 (包括个体工商户和清真饮食业) 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认定工作,使其享受民族政策的照顾,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奠定了基础。
  【努力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民委把发展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创造条件和发展经济的环境,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步伐。一是抓了萝北县东明朝鲜族乡产业化指导点的工作,年初安排布置任务,使去年刚刚起步的基地建设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是以产业化基地规模和质量效益性农业为主,以乡贸易公司为龙头企业,广泛联系销售点为突破口,建设优质米生产基地万亩、洋葱生产基地10亩、辣椒生产基地10亩、棚室蔬菜生产基地100亩,特种生产 (青贮玉米、烤烟、甘草、黄芪)示范点等,为今年民族乡村产业化突显效益年,民委起到了牵线搭桥和宏观指导的作用。全年民族乡种植业增加值达 778万元,比去年增长 56%。二是扶持萝北县东明朝鲜族乡高效复合肥厂利用好70万元国家新增发展资金,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产值达 225万元,比去年增长28.6%。三是我们深入到民族乡村,帮助他们考察论证新项目,积极向省民委争取资金。 帮助东明朝鲜族乡落实修路项目,投放10万元无偿资金,完成 4.5公里的修路工程。另一个落实的项目是帮助绥滨县福兴满族乡修农田道5公里、修桥一座和涵洞7道,共投放20万元无偿资金,完成了优质高效农业基地项目。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45期,受训人数达 3 701人。主要培训内容有:水稻“三化”栽培、水稻钵体育苗摆栽、大豆“大垅”栽培、小麦旱灌超稀播栽培、烤烟覆膜移栽、测土配方施肥、棚室种植菜瓜、垄稻沟养鱼、科学养殖、种植药材等新技术20多项,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统计,今年民族乡村采用科技种植面积 6 269公顷,科技覆盖率达 92%。由于今年民族工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下,各民族乡村奋发努力,民族地区农业取得丰收,粮食总产达35 641吨,其中水稻24 287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0.3%、16.7%;大牲畜存栏793头。农业总收入达6 953万元,其中种植业4 380万元,牧业501万元,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中的劳务输出收入1 389万元,乡企收入 683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8%、16.9%、79.6%、22.9%、69.5%;人均收入3 015元,比去年增长8%。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是举办了鹤岗市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14支代表队,600多名运动员参加,有足球、秋千、田径等6个项目的比赛,活跃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对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先进典型活动,为全市创造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氛围,开好第三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创造了良好气氛。我们已做好了召开表彰会的一切筹备工作,待经费解决后召开。三是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帮助东山区团结乡桦春朝鲜族村制定了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规划;帮助桦春村充分利用资源,合理使用,闯市场,挣“外汇”,协调联系安排村挖掘机到新华农场承包水利工程项目,创收5万元;帮助桦春村从省民委引进无偿资金 4万元,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修防洪堤1 500延米;帮助东山区两个民族村解决春耕贷款72万元,比去年增加15万元。
  【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 一是组织了一次民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逐户进行登记造册,贫困户共214户,占民族地区总数的10%。二是撰写了鹤岗市民族地区贫困户的调查报告和《从鹤岗市朝鲜族村贫困户增多所得到的启示》论文,该论文获省民委评比一等奖。三是帮助两个民族乡、郊区团结乡桦春村制定了今后两年脱贫规划,制订了扶贫措施。我委下派的促农工作队员把工作与扶贫攻坚示范点相结合,采取宣传教育、引导扶持相结合,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一帮一”对接扶贫活动,在示范村桦春村共落实结对子38对,落实扶贫资金12.8万元,村集体投4.4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种子、化肥、农药,举办6次农业科技培训班,受训人员达366人次,并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年脱贫29户,不仅解决了38户贫困户的温饱问题,而且解决了明年生产资金,积累了扶贫攻坚经验,为全面完成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户的温饱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调查,今年民族地区共脱贫115户,脱贫率达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