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迎国庆、做贡献”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弘扬“鹤岗精神”和抗洪精神,激励推动全市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张家港”式北国名城的实践中来,以我市的“建设年”为主线,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广泛扎实地开展了“迎国庆、做贡献”活动。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迎国庆、做贡献”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紧扣大干“建设年”,向国庆献厚礼的主题,掀起了大建设、大发展、大干“建设年”的热潮,创造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系列活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以“转变职能、服务基层”为目标,深入开展“四好三满意两服务”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强化了优质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各企业单位以改革转制、解困发展,为“建设年”争做贡献为目标,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策,立足岗位做贡献”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改革的信心。农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致富奔小康”活动,加快了“农业强市”的步伐。各级学校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从“爱我家乡,建我家乡”做起,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立志成才、报效国家”活动,并结合开展“光辉的50周年”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培养了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品德。在“七一”、“国庆”期间我市还组织开展了“万人百团颂祖国”群众性歌咏比赛,“万人万句赞家乡”活动,举办了全市性的书画作品展,文艺专场演出等活动。在国庆期间开展了“干干净净迎国庆,争做文明鹤岗人”活动。通过舆论宣传和对环境的集中整治、管理,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市、区五大班子机关干部和辖区各单位职工群众20多万人,走上街头巷尾,开展了以清理垃圾死角、白色垃圾和文字垃圾为重点的全民义务劳动活动,使全市环境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
【加强文明城市建设】 1999年全市在连续两年开展“一学五创”活动的基础上,1999年市文明办和市直机关工委等 7家单位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市开展了“学、树、创”活动。“学”,即学市公安交警支队;“树”,即树立文明企业形象;“创”,即创一流工作业绩。通过“学、树、创”活动,树立了市交警支队、工商局等一批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典型群体,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在活动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①开展“学、树、创”活动和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相结合。全市各部门紧紧抓住今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年”这个有利契机,制订自己部门的具体实施计划措施,积极配合 “518”工程提出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全体总动员,上下齐参战,使我市整体城市建设出现了一个更加崭新的局面。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以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目标,从创造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市民等基础工程人手,把文明城市建设同城市全面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结合起来,比较彻底地改变了环境面貌。②和创建文明行业相结合。各单位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推动和完善承诺制、公示制和货真价实满意店,让群众满意放心系列活动;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创文明机关、当人民公仆活动;“窗口”单位进一步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框台、文明班组和爱岗敬业活动;使各部门干部职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公用事业局、市环保局等12个部门下发文件,在全市联合开展“迎国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市爱卫会、市妇联牵头开展的“创建文明工地”、“使环境清洁起来”和“妇女、家园、环境”为主体的创建活动,经过全面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环境意识,促进了文明行业的创建。③和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我市两县一区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奔小康和推动农业强市建设为目标,大力抓好文明村镇建设。在认真贯彻《黑龙江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卫生管理、科技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破除陈规陋习、计划生育和农村政策落实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文明村镇建设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④和创建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相结合。文明小区、文明家庭是城市建设的细胞工程,在活动中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取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 广泛深入开展了《鹤岗市文明市民公约》的宣传。同时制订了《鹤岗市文明市民守则》。在4—5月宣传月里,利用了多种宣传形式,包括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单、出板报、墙报、标语口号、书画展、告别不文明行为万人签名活动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有效地动员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通过下发文件、新闻媒体宣传、启示等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途径,既宣传了《守则》,又动员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规范了文明行为。在城镇居民委,利用各种形式举办家庭教育、道德教育讲座,开展创建万户文明家庭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三德”、“三观”和“三个主义”的教育。全市各基层单位利用党校、团校、文化夜校等多种形式共举办学习教育活动 300多场次。在青少年学生中继续深入贯彻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展了国旗、国徽、国歌礼仪教育,利用团课、班会等形式进行思想道德、革命传统等教育。利用“东山万人坑”、“赵尚志烈士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优良品质。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联合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文明办与市交通局等 5家单位联合开展“文明在出租车”竞赛活动;与市公安交警支队等 7个部门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了市民安全意识和遵章守纪的交通行为;与市文化局等单位开展“庆七一”群众歌咏比赛活动,受教育群众达10万多人次;与团市委联合开展青年文明号督查活动,重新命名了一批青年文明号,撤消了一些已不符合条件的先进称号。
【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 按照中央“巩固、延伸、辐射”,把活动向城市和农民延伸的要求,我们深入搞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市各有关单位正常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又先后两次组织了全市性的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用实际行动揭批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与“法轮功”做斗争。两次“三下乡”活动规模大,效果好。专业演职人员表演了歌曲、舞蹈、小品、京剧等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卫生医疗单位组成的医疗队,义诊义治患者 1 000多人,免费发放一万多元药品,散发宣传单近万份。市科协聘请的农业、蔬菜、植保、畜牧专家为农民科技咨询、讲课 1 000多人。新华书店赠送科技图书近千册、价值近万元。“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普及了农业科学知识,引导农民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用科学致富,不断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