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1999年固定资产原值 568 706万元,本年新增33 120万元,比1998年增长5.16%。
  1999年,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以全局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资产经营、推进专业化管理为工作中心,夯实基础,围绕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及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单位固定资产日常核算。一是通过财经纪律检查、会计工作达标等日常检查工作,按照局“四化六统一”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了固定资产帐目、卡片日常核算。二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折旧及增减变动管理,健全了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管理审核的制度。三是加强局核算内单位间的固定资产调拨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做到“调拨单”与卡片相符一致,增减变动双方同时进行帐务处理。四是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全面开展固定资产电算化工作进程,逐步完成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
  第二、以财产清查为手段,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为加强全局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七月中旬开始到十月末结束,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固定资产清查。清查面达 90%以上。基本摸清了帐内、帐外,井上井下、在用、借出、出租、闲置、待修、封存、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尤其是设备的使用情况。查清了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的来源、去向、盘亏成因;核实了租出固定资产,准确无误地收取租赁费;加强了帐外固定资产的监督力度,对帐外资产进行监管;达到了摸清底数、加强内部调剂、压缩新购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进一步理顺了固定资产产权管理关系,为构建全局现代企业制度的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第三、进一步挖掘企业内在潜力,加大了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处置、盘活闲置固定资产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将呆滞固定资产变现。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采取定期、不定期采取检查、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随时掌握固定资产动态。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局、矿(厂)两级审批规章、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坚持深入基层,加大盘活企业固定资产力度,对清查出来的呆滞的、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对外有偿转让,处理、活化闲置固定资产,推动企业建立新的资产优化组合和处置、利用闲置固定资产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达到国有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
  【流动资金管理】 1999年,鹤岗矿务局营销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煤炭销售严重受阻,煤炭价格持续下滑,货款回收每况愈下,资金状况十分紧张。为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在资金管理上,我们本着统、放适度的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环节管理资金的积极性,大力压缩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储备资金、结算资金占用,基本保证了矿区生产、生活正常。
  在货款回收不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不断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同时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充分发挥供应、销售、医药、生活等市场的职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紧张矛盾。
  改革资金管理体制,加大资金监控力度。从1999年7月1日起实行出纳人员委派制,基层单位25名出纳员划归财务处统一管理,同时取消二级单位外部银行帐户。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网络,在19个单位实现局矿微机联网,随时掌握全局资金动态。资金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资金流向逐步趋于合理,资金运营效益明显提高。
  继续发挥内部结算中心作用,最大限度活化资金。为缓解现款回收不足的困难,及时减少局内单位及外部单位之间的债务拖欠问题,我局坚持内部结算原则,调动矿厂增收清欠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加大抹帐力度,坚持做到科学、合理、适度,并着力追求抹帐效益,严格执行“三不抹”制度,抹帐工作有序推进。
  在资金总量不足的情况下,集中有限财力,全力保证安全、生产和生活投入。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局在资金的投放上,着力兼顾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重点投入。
  加强资金预算及考核管理。坚持每月资金预算平衡考核制度,开展资金运营分析,堵塞资金管理漏洞,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1999年矿务局收支情况表        单位:万元



               1999年矿务局利润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1999年矿务局分单位利润指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万吨



            1999年矿务局原煤单位成本完成情况
                                 单位:元/吨



            1999年矿务局其它产品成本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