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渔业
【渔业经济保持稳定发展】 1999年全市渔业经济在“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方针指导下,加大水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依法治鱼、养护资源的法律观念,化解了资金不足,比较效益下降,水产品价低滞销等多种不利因素,保持了渔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一,全市渔业放养水面发展到56 990亩,比上年增加990亩。
第二,名特优新品种放养面积5 000亩,比上年增长一倍。
第三,驯化养鱼面积5 000亩,比上年增加2 080亩。
第四,稻田养鱼面积4 000亩,比上年增加500亩。
第五,渔民人均收入达3 200元,比上年增长6.7%。
第六,全市渔业总产值完成1 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
第七,全市渔业户发展到633户,与上年持平,渔业劳动力达1 736人。
第八,全市地产鱼人均占有量达3.9公斤,比上年增长14%。
【在大路品种鱼养殖方式上搞突破】 1999年着重推广三种商品鱼养殖方式: 一是放养1—1.5两的驯化鱼种,利用增重倍数的优势 (这个方式个体增重近20倍),在鲤鱼春片尾数相同的情况下放养成本降低50—60%;二是在春片放养时放养4—5两/尾的驯化鲤鱼种,养殖到 8月上旬,在鱼价好时投放到市场;三是春天放养0.8—1.2斤的二龄鲤鱼种,养殖到 7月初,这时气温高,辽宁等外地鱼拉不进来,打时间差,占据市场。
【在养殖名、特、优新品种,调整渔业生产结构上搞突破】 1999年市水产局从省、市外引进罗非鱼、加洲鲈、美蛙、泥鳅等名特优品种19个,500万尾。引进团头鲂乌仔100万尾,澎泽鲫100万尾,本地鲶鱼50万尾。市郊志成鱼场就放养新品种达 8个,占放养总量的30%。萝北县莲花乡渔场在继续加大泥鳅放养量的同时,又引进了美娃、林娃。全市名特优池塘养殖面积达到 5 000亩,比上年增加近一倍。鲤鱼品种基本上全部换成德国境鲤,鲫鱼也换成澎泽鲫和异域银鲫。在2万多亩水库中共投放名特优春片鱼种20多万斤,年捕捞商品鱼近25万斤左右。
【加大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1999年市水产局为加大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加大高产驯化养鱼力度。1999年全市驯化养鱼的面积5 000亩,是上年的2倍,是计划的144%。二是落实高产攻关试验池200亩。三是落实综合养殖面积9 000余亩。其中:矿务局细鳞河水库引进水花 300万尾;五号水库引进水花500万尾,自行繁殖鲤鱼100万尾,十里河在2 000亩水面上投入鱼种10万余斤,实现生态良性发展;细鳞河水库饲养兰狐200只,用水库的野杂鱼就地做饲料,实现立体养殖,实现一水多用,一科多用的好效益。四是扶持稻田养鱼。萝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东明乡抓了垄稻沟鱼高产试点,投放三个新品种鱼种。绥滨县开展了水稻超稀植放养夏花的试验。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郑绍萍,主动承包团结乡的 180亩闲置鱼池,全部实行驯化养殖,购置并使用投料机10台,增氧机10 台,实行科学养殖,创出亩产2 050斤的历史新水平。市技术推广站张志福主动承担江水养江鱼攻关项目。绥滨水产技术推广站徐学伟、姜庆生主动承包大同乡庆和村60亩鱼池塘,搞鲤鲫鱼杂交亩效益达 750元。萝北水产局李克承包试验场50亩池塘,购进鲤、草、鲫、鲢、团头鲂等五个品种的鱼种苗50 万尾,进行培育和科技示范。
【强化渔政执法力度】 1999年市水产局狠抓了渔政执法工作:一是组织渔民、渔工学习《渔业法》《黑龙江省边境管理条例》《中俄两江议定书》《省政府关于加强黑、乌两江捕捞管理通知》等法律法规。共举办普法学习班11期,培训人数 1 000人次,增强了广大边民、渔民的法制意识;二是严厉打击渔业不法分子,没有三证不准下江作业。在两个“禁渔期”内,全市出动渔政干部16人,渔政检查船4只,对辖区界江死看死守,检查总行程4 000余公里,共处理渔业违法案件36起,确保了国家渔业资源;三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到省参加渔政执法培训班,到市法制办参加培训。坚持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依法办案。建立和健全了办案的程序制度,复议制度,承诺制度,依法接受司法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曹德志 王 丽)
【沙家祥靠科学养鱼致富】 1998年沙家祥承包了团结乡鱼种场的 180亩渔池。两年来,在市、区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沙家祥依靠科学养鱼,辛勤劳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9年平均亩产商品鱼1 200斤,鱼种1 300斤,越冬鱼种 6万余斤,纯收入10万余元,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乡、村渔业的发展。沙家样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沙家祥承包乡渔场时,渔池基础条件较差,池塘较浅,道路不畅,承包后他先后投入3万余元对渔池、道路进行改造和维修。1999年又投资2万余元,将每口池塘都配备上自动投饵机和增氧机。
二、提高科技含量。苗种入池前,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苗种入池时按操作规程要求检疫消毒后入池,减少鱼病发生;苗种入池后选用佳木斯三江鱼病所生产的“双强”牌水产专用料,不仅成本较低,而且鱼生长迅速、抗病力强。鱼病防治工作上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池塘每半年泼一次生石灰水,定期注水,调节水质,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水产专家请教,定期检测鱼的生长情况,保证鱼类健康生长。
三、严格管理。人员管理:定岗、定责、定池塘、定产量、定饲料用量,责、权、利明确。在保证单产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斤鱼成本;物资管理:备品库、饲料库设专人管理。杜绝跑、冒、漏、降低物耗,降低成本;生产管理:建立养鱼员岗位责任制、更夫岗位责任制,保管员岗位责任制,鱼苗、鱼种放养技术操作规程。
四、不断调整结构。一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的原则。1999年引进镜鲤、澎泽鲫、草鱼、团头鲂、加州鲈等名特优新品种,生产鱼种 4万余斤;二是调整生产方式。采取一年两茬鱼的养殖方式:大规格鱼种驯化精养,6月末上市;7月 1日前池塘消毒再放养大规格夏花,养成秋片鱼种。同时加大商品鱼越冬储量,改秋季上市为春季上市,每斤商品鱼可多收入1元。三是调整经营方式,利用假日经济,发展垂钓业。
【连生乡发展渔业生产】 1999年,绥滨连生乡养鱼总水面达到 1 950亩,稻田养鱼面积260亩。其中:精养高产塘1 470亩。水产部门投资兴建苗种生产基地 165亩,村办苗种生产基地87亩。全乡水产品年产量已达260吨,渔业产值200万元。渔业经济占全乡经济比重已达到12%。该乡养鱼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政策扶持。该乡把水产业目标纳入主干线目标考核。年初乡长、主管副乡长、各村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重奖重罚。从1998年开始明确规定,每村养鱼水面必达100亩,每超10亩奖励书记村长各10元;精养水面达到50亩,每超1亩奖励书记村长各5元。达不到指标,处以相同数额的处罚。凡在本乡投资开发水面养鱼者三年内免征任何费用,但养鱼用水水费征缴不得超过稻田用水标准;安排农业贷款时,对养鱼所需贷款单独砍块,保证养鱼资金。
二、典型引路,增强辐射。新生村王德纯,1998年通过驯化养鱼效益比往年翻了几番。周围养鱼户纷纷到渔场参观学习,他自己也经常到本村和周围村屯养鱼户现场指导。使全乡驯化养鱼由1998年的3户增加到1999 年的18户,效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靠山村辛长久鱼种场做为全乡渔业生产龙头企业每年不仅为全乡提供优质鱼种几万公斤,1998年以来又率先开展垂约渔业,每年仅垂钓一项纯收入 4万多元。在他的示范影响下,全乡有十几个养鱼户也开展了此项业务,每年增加收入二十多万元。并在全乡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产业,垂钓业越办越红火。
三、调整结构,寻求发展。
1998至1999两年间,全乡共发展生态渔业340多亩,稻田养鱼260亩。推广了澎泽鲫、胡子鲶、武昌鱼、鲤鱼杂交等名、特优新品种,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刘福会)
【科技养鱼和科学管理】 银隆渔场位于黑龙江畔肇兴镇,距萝北县城45公里。该渔场建于1998年,利用肇兴镇莲花泡自然泡沼进行开发、改造。清理自然泡沼 300余亩,建标准化精养鱼塘 9个,共放养水面400亩,建二层楼场房240平方米,库房200平方米,鱼塘管理房3个60平方米,打机井2眼,架电3公里,并在渔场四周建围墙1 500米,建场总投资80多万元。
在建场之际,本着以科技为先导,上规模、上水平,走以鱼为主、鱼畜禽结合多元化养殖之路。该场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大力帮助下,于1999年正式投产,并在当年见效:产商品鱼41吨、产值28.7万元、纯利润15.9万元;产鱼种7 300公斤、产值8.1万元、利润 2万元,两项合计纯收入达到17.9 万元。
一、科技养鱼 1999年初,该场在县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 9个精养鱼池50亩水面采用最新养鱼技术,全部实行了驯化养殖。投科学配方、营养丰富的颗粒饵料,改变过去那种凉水拌糠夫的传统养鱼投饵做法。即提高了饵料利用、增加营养、提高了鱼类生长速度,也降低了斤鱼成本。并在大水面进行了鱼种高密度投放,驯化成鱼15亩。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仅15亩驯化成鱼,亩产600公斤,产成鱼9 000公斤,创全县养鱼单产最高记录。驯化鱼种35亩,产鱼种7 300公斤;大水面池塘投放鱼种3 500公斤,亩产140公斤;产商品鱼41吨。
二、科学管理 科技养鱼。该场从投放鱼苗开始,就严格按驯化养鱼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达到驯化质量标准要求。认真做好鱼病防治,定期泼洒防病药物,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止鱼病发生。每周定期对鱼池进行水质调解,保证PH值在 7以上。在鱼种越冬期间,及时对冰面积雪进行清理,水产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测氧。从2月份开始,每3天向越冬池注一次新水,保证溶解含氧量。
池内的莲花经过精心培育,连年开放,池水清清,莲花飘香,环境优美。
(曹德志 刘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