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环保

环保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999年,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鹤岗市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宏观战略上,重点完善了两项制度建设:一个是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一个是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特别是围绕“建设张家港式北国名城”的奋斗目标,使这两项制度得到进一步深化。
  实行环境质量党政领导负责制,在目标上做到了市委、人大、政府三位一体化,市委作决策;在任务上做到了市委、人大、政府三个“一把手”亲自抓,政府负总责;在实践上做到了市委、人大、政府三拳出击,人大做监督。集中体现在:一是环境指标纳入了市委工作目标。市委鹤发 [1999]1号文件《关于抢抓机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决取缔单位锅炉,饮食加工业以及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污染,坚决管住新建房屋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市委书记何忠学在市委八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强城市美化、绿化、净化,重点搞好市主干道绿化和绿地建设,一定要确保完成2000年达标任务。二是环保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日程。鹤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99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突出抓好“双达标”的落实,区域环境质量达标以工农、向阳两区为重点,在完善排污综合申报工作基础上,实施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工业污染达标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确保按期达标。突出重点,逐步改善烟尘低空污染问题,组织实施好《鹤岗市梧桐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抓好自然生态和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以环保模范小区创建为龙头,全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年内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了环保工作情况汇报。先后研究部署了自然保护区建设、2000年达标及环境保护“十五”规划的编制等工作。针对鹤岗市高速公路入口处煤泥无序堆放及来往运煤车辆引起的道路二次扬尘问题,张兴福市长亲自出面,责成相关部门将兴安矿、峻德矿主干线煤泥堆向里推移100米,植树3 000余株,改变了风大尘高,车行一路扬尘的现象,改善了道路环境。三是环境执法纳入了市人大重点监督领域。市人大多次检查环保工作,并定期听取环保工作的专题汇报。在各种环境纪念日开展活动中,主管领导都亲自到场,并做重要讲话。1999年初,又委派一名谙熟环保业务的人大副主任到本局担任总工程师,加大了环保部门执法力度。市人大副主任王治靖亲自组织参与了1999年环境执法检查及“龙江环保世纪行”活动。
  为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突出抓了三个关键性的决策环节,一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强调大手笔、高起点决策,为实现这一目标,年初,市委书记何忠学指派由副市长于会文、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带队的城市建设考究组赴大连、烟台、张家港等近20个城市进行学习考察城建、环保工作,学到了大量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鹤岗市实际,融为一体,为我所用。具体实施中,市政府副市长带领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局、房产局、规划局、环保局等建口单位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办公,大到城市道路网架、广场花园布局,小到每条主次干道的绿化方式、树种选择、人行道板颜色等等,逐一进行了细致研究,反复推敲,实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二是在招商引资,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强调注重环境问题的决策,提出严格限制和禁止发展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从根本上消除结构型污染和破坏,为把好环境关,市长张兴福年内组织全市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在新华电厂召开了现场办公会,现场参观了电厂优美的环境和科学的工业布局,使大家认识到从建设环保厂区,到建设城镇环保小区,到建设环保城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实现“建设张家港式北国名城”的奋斗目标,就要从源头抓起,要引进好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同步引来,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保障。三是在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时,强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靠优美环境和城市功能的改善,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发展空间的战略决策。年内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7.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 5 600万元。实现住宅建设开工面积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0万平方米,建成城市主次干道25条,街巷道路69条,面积45万平方米。建成了十大广场花园,面积 6万多平方米。完成城市供水二期工程、配水管线1.5万米,第二热源一期工程投产供热,新增供热能力40%。道路、广场专业植树2.8万株,是鹤岗市建市54年总和的一倍。种植草坪5.1万平方米,是建市54年的3倍。完成清运垃圾45万吨,卫生填埋处理率达100%, 全市垃圾基本上达到日产日清。城市道路、广场花园、大型公益福利设施、公厕及环卫设施建设等,都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控双达标”工作稳步推进
  【“一控双达标”工作稳步推进】 “一控双达标”是1999年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市环保局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工作,采取“进攻”与“防御”相结合的战术,为完成国务院下达的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争取主动。攻,是对老污染源实行总量控制,主动深入企业督办落实。防,是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在实行排污申报和总量控制工作方面,一是编制完成了《鹤岗市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实施方案》,对境内河流分断面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对15家重点排水企业下达了总量控制及总量削减指标,并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及措施;二是为实现2000年省局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突出抓了新建项目和老污染源治理两个总量平衡环节,对新建项目实施了“三同时”台帐管理,对老污染源治理实施了总量削减核定。全年共完成扩展综合申报企业11户, 污染物变更申报企业6户,新建项目全部实现“三同时”台帐管理,采取上述措施,进一步健全了排污申报和总量控制运行机制,使全市污染源在总量明晰的情况下,达到了省局下达的年度总量控制目标。
  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方面,年内在建工业建设项目(含往年结转)14项,全部办理了“环评”、“三同时”手续,环境管理措施:一是在项目筛选上,坚持掌握信息不放过的原则,工业项目主动与市经贸委联合,办公楼项目按时参加市基建项目审批例会,饮食服务业及个体私营项目与市工商局、各区经贸委联系,开发建设项目同地矿局联系,只要掌握项目信息,都一追到底,决不放任自流;二是在项目管理上,坚持不做“环评”不放过的原则,不论是市长工程还是引资项目,只要达不到《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规范条件,必须要求其办理“环评”手续,对工业技改项目,还严把项目选址、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五个环节,做到节节到位,决不姑息迁就;三是在项目审批上,坚持违背原则不放过的原则,严格依据局制定的《建设项目审批原则》、《新装锅炉审批原则》办案。特别是在办公楼项目审批上,大力推行集中供热或联片供热,杜绝冒黑烟分立锅炉产生。使重点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在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上,市环保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全力推进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进程。一是充分发挥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办公室牵头督办职能,主动协调市计委、经贸委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落实达标治理任务,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计划中落实达标计划目标;二是强化落实,结合黑政办 [1999]1号文及黑政综发[1998]6号文,通过市政府下发了 《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2000年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通知》,于1999年 3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专题会议,主管市长亲自到会讲话并做了具体工作部署。在四月份召开的全市环保会议上,对2000年重点达标项目,落实了年度市长目标责任状;三是强化监督,按达标工作推进方案,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将达标工作列为全市99年工作重点,对全市达标项目逐一跟踪问效,并分别建立了督办检查及验收档案;四是强化宣传,按省局达标工作部署,专门设立了达标工作信息员,及时向省局反馈达标信息,按时完成信息报表上报任务。
  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2000年达标工作的顺利实施。截止10月底,7 户省重点企业完成任务的有 3户,分别是矿热电厂烟尘、矿水泥厂烟尘、粉尘、南山矿矿井水治理项目,达标率达43%;8户中省直企业完成达标任务的有 4户,分别是大陆矿废水、矿水电热力公司烟尘、兴山矿烟尘及新一矿烟尘治理项目,达标率达50%;14户市重点企业完成达标任务的有4户,分别是:岭北矿废水、市硅酸盐制品公司废水、市玻璃容器厂废水、市钢铁厂粉尘治理项目,达标率28%。
  此外,环保局还进行了排污口规范工作,完成了第一批21户企业的规范整治工作,共规范整治排污口 221个,均按要求设置了标志牌,并达到验收标准。其中农药、啤酒等污水排放企业按要求安装了自动流量计。此次规范工作,做到了档案清、数据详,为总量控制及达标工作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基础。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措施,1999年鹤岗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治理低空烟尘污染为重点,环保模范小区创建、流域水污染治理等工作得到全面开展。
  (一)烟尘治理工作成效显著。1999年治烟工作的重点内容是:结合张家港式北国名城建设,对位于工农、向阳两个城市中心区及城市出入口主干路两侧的非达标炉、窑、灶,全部实行限期治理,要求2000年10月15日前改造完毕。这项工程是结合本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按着城市大气污染“五化一创”的综合防治战略而具体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为确保工程有效开展,在工程施工中,通过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控制市区烟尘污染暨限期治理的通告》,完成了整治区域内全部炉、窑、灶普查调研任务,召开了辖区内锅炉生产厂家座谈会,落实了锅炉产品环保消除烟尘改型任务,规范了型煤产品质量,扶持上马一批新的型煤生产厂、点,上述措施为工程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11月底,整个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完成了18台中小型锅炉的改造任务,超额完成了年度市长工作目标;二是年内新建型煤生产企业 1户,使全市型煤生产企业发展到 5家,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总生产能力达19万吨;三是境内的有锅炉生产厂家全部完成锅炉消烟除尘改型设计,开发引进煤炉、半煤气炉、反烧法锅炉已普通推广使用。按环保产业市场管理规范要求,部分锅炉产品已实现了环保挂牌出厂;四是烟尘控制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对 5片烟尘控制区进行了污染源全面普查,重新完善了烟控区档案;五是炭火烧烤进一步规范,年内组织工商市容部门开展三次整治会战活动,收缴炭火炉具 500余套,完成了市中心区内 100个烧烤网点“环保型清洁炉具”的规范化整顿;六是无铅汽油推广工作成果显著,年内协调市经贸委、石油公司、公安局等部门对石油市场进行了集中检查,根据检查情况,通过市政府下发了《鹤岗市石油市场规范化管理办法》,理顺了石油产品石油公司统一进货渠道,使无铅汽油在全市得到普遍推广。
  (二)环保模范小区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按省局工作部署,将试点任务落实到工农、向阳两区政府,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鹤岗市环保模范小区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创建工作中,环保局多次深入基层协调、指导工作,如在工农、团结小区创建中,会同区城建局会战半个月,选派专人办班讲课,组织污染源调查和数据汇总工作,从而确保了该小区创建工作的质量。两个小区试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正待省局进行验收。
  (三)保水工作继续深入。按省局要求,1999年工作重点是具体实施《鹤岗市梧桐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完成编制《鹤岗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实施方案》的同时,年内环保局重点抓了禾友农药、华欣纸业工艺废水治理工作,经常深入企业督办检查,确保了工作的正常实施,还侧重抓了以洗煤污染水治理为代表的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年内又有两家重点洗煤业(大陆矿洗煤厂、南山洗煤厂)实现了闭路循环,使全市洗煤废水治理率达 80%以上。根据工作实践,本局编制了《鹤岗市洗煤行业污染治理情况调查报告》,对洗煤行业“三废”防治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在水源保护和白色污染防治工作上,防汛期间对城市3处饮用水源,7处有毒有害化学危险品仓库、堆放场所进行了规范检查,并认真处理了鹤伊公路建设中对五号水源环境污染隐患问题。积极筹备了可降解塑料包装袋推广会,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对城市各大广场、铁路沿线塑料袋进行了清理,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
  (四)积极开展噪声治理工作。对噪声达标区、居民区、文教区各类噪声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在“两考”期间,共接到举报电话 160余个,整顿建筑单位32家,关停各类卡拉OK歌舞厅18家,整顿46家,处理其它噪声扰民案件19起,收缴各类音箱、喇叭37个。具体做法:一是广泛宣传。高考前在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鹤岗日报和晚报五大新闻媒体同步播发“高考期间噪声整顿通知”,整顿中新闻记者跟班作业,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二是强化领导。局领导亲自指挥,成立工作小分队,公开举报电话,24小时昼夜值班。三是周密部署。高考期间,交通干线两侧设立警示牌,学校周围设立过街条幅。四是严格整顿。高考前对施工工地和练歌房进行了逐项清理检查,提出了限期规范要求,高考中对考点附近工地及居民新装修楼房逐户通知,对扰民噪声设备提出限时作业要求。此项工作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
  (五)辐射环境及环保产业管理得到加强。辐射环境及环保产业管理是当前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为扭转这种滞后局面,在辐射环境管理上,年内开展了 4家电磁辐射企业排污申报工作,会同公安、卫生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全市放射源单位开展了环境隐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问题及时进行了限期整改,同时协助省局,对兴安矿放射性废源进行了妥善回收,帮助矿地质队完成了废源库规范化建设。在环保产业管理上,按《鹤岗市环保产业市场管理办法》要求,积极帮助各型煤生产厂家、锅炉生产单位开展产品环境质量把关工作,年内组织开展了型煤产品质量抽查活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督促市啤酒厂、绥滨啤酒厂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方案,市啤酒厂、绥滨啤酒厂分别完成了酵母回收、冷凝水回收工程,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环境执法活动全面展开
  【环境执法活动全面展开】 环境保护是综合工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共同参与。通过协调市目标办,将环境保护目标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将涉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34个部门和单位,理顺了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起到了“龙头”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分工负责,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呈现出环保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考核奖惩落实的良好局面。
  一是组织制定了1999年市长环境目标考核内容74项,通过市政府,下发了鹤政发[1999]22号文《市长环境目标奖罚方案》,进一步将考核内容落实到各部门及局相关科室,明确目标责任,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如市计委在下达环境保护计划的同时下达了污染治理项目及鹤岗市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同时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有关单位涉及到环境保护的新、改、扩建项目及个体私营小项目审批执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坚决不审批不符合环保条件的污染项目,切实保护全市的城市环境。市妇联组织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发动广大妇女,开展了清除白色污染义务奉献日、“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宣传保护环境方面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使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深入到工厂、街道。
  二是联合工商、公安、城建监察等部门组成环境整治执法队,对市区临街、小区内的露天炭火烧烤网点和扰民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多次集中的清理整顿。对污染严重的30余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单。通过整顿,有效地控制了生活噪声和城市大气污染。
  三是依据法律规定,强化了环境监督管理。首先,加大了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检查力度。全年共检查水污染防治设施20套,大气污染防治设施 168台(套)。南山矿、兴安矿按环保部门要求,增加储地面积,积极维修设备,基本做到了废水零排放。对由于领导责任心不强,致使设施无法正常运转的,对其进行限期整改及相应处罚。其次,“十五小”关停工作坚持经常巡查制度。每季度深入企业检查一次,对已往关停、转产企业进行跟踪访查,以防止死灰复燃。原关停的20户“十五小”企业未出现反弹情况。对新产生的“十五小”企业按法规及政策要求,绝不姑息手软,坚决予以关停。全年共关停“十五小”企业 4户,1户小造纸,2户油炸杆厂,1户木炭窑。再次,加大排污费征收工作力度,完成了83户企业排污费检查工作。 对24户欠缴排污费企业下达了强制执行通知书。
  四是加大了排污费稽查工作力度。 1—11月份先后审核拒缴排污费行政处罚案件30余件,对执法程序及适用法律条文进行严格把关,做到重大处罚案件集体审议决定,保证了环境执法公正、合理。
  五是建立了环保监督员制度。举办了一期基层环保监督员培训班,来自六区、四乡一镇及五号水库、新华纸厂附近环境敏感区域的24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培训,集中讲授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环境管理、环境监理、自然保护、环境统计等内容),提高了监督员的业务素质和对环保工作的认识水平,颁发了环保监督员证,明确了监督员职责和工作范围,为今后更好地加强区街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及远离市区的水源、重点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六是配合人大开展了99年环境保护执法大检查,此次检查与“龙江环保世纪行”活动相结合,由市人大会同市政府主管领导对两县环境执法工作进行了现场抽查,并对矿务局2000年限期达标项目落实情况及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关于五号水库污染问题进行了检查。采取了听、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对绥滨发电厂、啤酒厂、萝北县屠宰厂、石墨矿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反馈。
                 强化生态建设
  【强化生态建设】 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以湿地保护、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采取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运作方式,紧紧抓住执法与服务两个环节,圆满完成了省局下达的重点推进目标。一是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上会同市土地、林业、农业部门联合签发了《关于开展湿地资源开发情况清查的通知》,并组织有关人员对绥滨、萝北两县、东山区政府及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湿地开发情况进行了清查。根据清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把湿地资源保护工作纳入了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对 1 000公顷以下联片湿地按不同湿地物种含量划定了保护区域;对尚未开垦的湿地做出停止垦殖的决定。年内新筹建的萝北县苇场湿地和新河口林蛙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 080.4平方公里;还筹建了2个以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保护地,即绥滨县前后沙院岛,榆树通、水曲柳通岛自然保护地,总面积 800公顷。完成了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的建设规划并纳入鹤岗市1999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环境保护计划;通过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组织了有关人员对全市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促进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二是在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管理上,对全市砖瓦厂、白灰场、采石场(厂)的植被生态破坏问题加强了管理。年内被恢复面积为42.9万平方米,恢复率达 31%,其中矿务局岭北煤矿年内回填南露天坑的岩石量为240万立方米,回填区绿化面积9平方公里,在同行业树立了样板。三是在生态示范区建设上,萝北县 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添添牌精制大米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证书。年内以新开发筹建了15 000亩红小豆绿色基地和 2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基地。受到省绿办的初步认可,正在抓紧实施。蔬园乡 5 500平方米无公害蔬菜试点基地,试点工作取得成功,2000年将在本市铺开;萝北县苇场乡生态示范区发展养鱼水面500亩,植树造林1 200亩。萝北县红旗、红卫两村生态建设通过了考核定级。东山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纳入了政府目标,绥滨县完成了连生乡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市各县区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共划定秸杆禁烧区22处。四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按工程规划一期工程到2000年将完成更新造林2 000公顷营造商品林2 000公顷,完成幼龄林抚育 8 600公顷;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活动,会同林业、公安、工商部门在全市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检查,没收了沾网12片,并对捕杀野鸡、山野兔、松雀鹰、林蛙等野生动物的行业进行了自理。
             监测、科研、环保产业取得新进展
  【监测、科研、环保产业取得新进展】 在环境监测上,一是全面完成了城市大气、地面水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常监测任务。其中,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全年完成了对五号水库、新水源水库、细鳞河三个水源地20个项目的8次监测;鹤立河三个断面28个项目8次监测;渔业用水完成对乌基河水库全年19个项目6次监测,共获得监测数据1 074个。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共获得数据1 120个,其中大气三项960个数据,除尘数据48个,降雨数据12个。在噪声环境监测方面,完成了全市215个网格的区域噪声监测、30个点位的交通噪声和二次功能区9个点位的24小时噪声监测。共获得噪声统计数据3 385个,其中区域噪声数据1 075个, 交通噪声数据150 个,功能区24小时噪声数据 2 160个。二是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力度。对全市40户污染源,其中重点源20余户进行系统监测。对污染严重、群众信访频繁的新华造纸厂进行加密监测,每月监测 1次,又进行了数次抽查,在下游稻田用水期间,会同农业局、东山区、新华镇等单位组成污染源监督检查联合调查组,在插秧期间对新华纸厂关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了下游稻田污染事故的再度发生。三是完成了烟控区、噪声达标区、环保模范小区、汽车尾气抽检、“三同时”验收及“环评”监测工作。对全市4片噪声达标区进行了复测,获得数据2 620个。在向阳模范小区设监测点位 1个,获得监测数据120个。在汽车尾气监测方面,共抽检汽车417台,合格385台,汽车尾气抽检达标率为92.3%。在“三同时”验收监测方面,主要完成了市六中、兴安台永新村、卫生防疫站浴池等单位的锅炉验收监测工作。在“环评”监测方面,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评价项目集中等困难,在常规水和大气监测的空隙,完成了鹤佳公路复线、绥滨电厂新安锅炉、五道岗有机肥厂、禾友农药的3·4—二氯苯基异氢酸酯等评价的监测任务。四是抓质控工作,保证数据质量。从采样到分析,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由专人负责,实行三级审核,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以上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污染治理和上级综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环境科研上,一是加强科研机构的领导力量,充实科研人员队伍。环境科研工作一直是鹤岗市环境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1999年,本局派1名副局长和1名总工程师主抓,并将一名业务精炼的高级工程师调任科研所所长,又从人才市场招收一名环境规划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科研队伍中来,增强了科研能力。二是加强了“环评”工作力度。对中医院综合楼、交通局客运综合楼、鹤岗市第二热源等12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合作项目 2项,共编制报告书6项,简评报告书2项,报告表 4项,创收34.9万元。三是根据2000年达标要求,参加对全市重点污染源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现有企业建立了污染源档案,并设立了咨询调查表,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如矿务局热电厂提出“管路结垢”问题,帮助企业做试验,提出治理方案,同时请有关专家帮助企业进行治理。
  在发展环保产业上,一是重点抓了环保产业调查工作。本市有环保产业35家,1999年新建3家,既有型煤、矸石空心砖、粉煤灰利用水泥等产品, 又有新增加的利用废渣和人畜粪便生产复合肥项目,其中富农有机肥厂和五道岗生物有机肥厂已初具规模。二是结合本市的环保产业状况,编写了鹤岗市环保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及环保产业调查报告。
               努力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
  【努力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 为了高起点打好环保工作的思想基础,环保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多种途径,向广大市民灌输和强化大环境思想,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企业法人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是举办学习班和以会代训。市委党校已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在全年开设的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都安排了环境保护课程,并有专职教师授课。利用全市环保工作会议、环委会会议、环境统计工作会议等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二是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集中宣传。“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全市开展了两项大型活动,其一是召开了99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市直各机关、各部门和两县六区,各企事业单位及矿务局所属各单位 250多人参加了会议。其二是设立了纪念“四·二二”世界地球日宣传站,并设立了咨询台,据统计,经过一天的宣传共接待市民对环境问题的咨询和投诉 100余人次。“六·五”世界环境日,在站前广场举行了“鹤岗市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第二届‘禾友’杯职工拔河比赛,“6·5”世界环境日当天,全市共设立宣传站、投诉站11个,出宣传板报150余块,张贴大型标语口号40余条,出动秧歌队 6支,散发宣传单2万余份,接待群众来访和有关环境问题的咨询 300余人次,共有10万余人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纪念活动。三是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在全市开展了“关心环境好记者”评选活动,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新闻工作者主动挖掘新闻素材,探索环境保护新闻特点,剖析正反两方面典型,使1999年的环保新闻题材抓的准,报道思路新,稿件多,社会影响大。在“龙江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各新闻单位记者始终跟踪采访,并随时进行报道。电视台将环保标语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全年共发播新闻稿件 200余件,其中电视报道77篇,电视专题11篇,电台报道35篇,报社81篇。四是通过“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市教委、矿教委除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主题中队会、环境征文等活动,还进行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善待地球环境,关心人类未来”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环保知识答卷的形式,通过他们,辐射到每个家庭,再由家庭传播到全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绿色学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已有 9所学校验收达标。此外,市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特点,都相应开展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1999年以来,本局结合“四三二”活动和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大力开展了“树环保新风,为经济发展服务”活动。一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二是局长在鹤岗电视台就“树环保新风,为经济发展服务”做了表态发言;三是把过去制定的公示制和承诺制进行反复研究修改,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予以公布;四是向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送征求意见函;五是邀请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环保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六是在有关部门和企业设立环境执法执纪监督员,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的监督;七是全局从科员到局长全部实行了挂牌上岗,增加了工作的透名度;八是对有悖经济发展和不适用的鹤政发[1989]27号《鹤岗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鹤岗市环境噪声管理办法) 的通知》等8项地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废止。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树环保新风为经济建设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市24个部门参加的行风测评中,本局列居第13位。在活动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为企业服务的典型事例,如:帮助 8户限期治理工业企业落实了治理方案;帮助向阳区焦化厂进行工艺改造,研制出一种新型环保节能焦化炉,目前正在中试;为市禾友农药公司引进省污染治理贷款100万元。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依法履行职责。建设一支过硬的执法队伍,为市民办实事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在执法队伍建设上,环保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全局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加强业务学习,1999年初,由常务局长带队,抽调各科业务骨干去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市,学习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市的差距。工作人员下基层,从不吃请,不收受礼物,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执法形象,使烟尘治理、2000年达标等项重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为广大群众办实事上,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在“五·一”、“十·一”、“两考”期间,局领导与环境监理人员不休息,集中精力进行整治。如为使全市人民干干净净迎国庆,局领导带领环境监理人员在10月 1、2、3日连续三天对全市六区的社会生活噪声、露天烧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进行巡查,有问题现场解决。全年共受理各类环保投诉案件 132起,其中省转件1起,政府转件1起,结案率100%。
                                     (环保局)
                               (本栏责任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