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东山区

东山区



  【概况】 东山区是鹤岗市唯一的城郊型行政区。管辖城区 4个街道办事处,52个居民委员会,管理郊区 4乡1镇,56个行政村,新华镇下辖 1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民委。辖区总面积4 4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 21平方公里,郊区1 067平方公里,林区面积2 312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 148 760人,境内居住汉族和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 256人,占总人口的2.86%。
  “三门一通道”是东山区独有的交通优势。东门:哈萝公路穿越境内,通经宝泉岭农垦管理局、鹤北林业局、绥萝两县及周边地区,南门:鹤大公路、鹤佳铁路通往佳木斯以南及周边地区,西门:鹤伊公路通往我市林区和伊春市等周边地区,通过黑龙江黄金水道可以通往俄罗斯。这为发展城郊区域经济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中共东山区委员会
  书 记 刘 野(5月免) 李荣坤(5月任)
  副书记 肖正华 鹿英武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顾和章
  副主任 李凤春(女) 孟兆贤 张彦超
                  东山区人民政府
  区 长 李荣坤
  副区长 陈立群 陈忠献 王爱萍 刘彦超 孙 国
                 政协东山区委员会
  主 席 张国钧
  副主席 杨庆林 李 先 焦存文 郭传浩
               中共东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孙金宽
                 东山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罗仁维
                 东山区人民法院
  院 长 李士峰(4月故)
                 东山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周少华
  政 委 纪连文
  【经济概况】 东山区委、区政府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市委全会和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坚持“强农、兴工、活商、利民、富区”十字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全力推进了“三大战略升级”,加快了城郊型特色优势经济的发展步伐,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2 265万元(不变价),比1999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8 273万元,同比增长 4.2%,第二产业完成14 366万元,同比增长27.3%,第三产业完成9 696万元。地方财政收完成 23 109万元,同比增长27%。东山区连续四年获全市目标管理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面实施了“14223”工程,农业总产值完成 1.3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畜牧业产值完成4 533万元,同比增长13.8%:农业增加值完成 7 688万元(90年不变价),同比增长10%,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完成1 700万元,同比增长 13.3%;粮食总产量达到1.03亿斤;蔬菜总产量达到2.8亿斤;冬春淡季蔬菜自给率达到5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 160 元,同比增长3%。
  种植业结构更趋合理,“菜经济”框架基本形成。优质品率和订单比重加大,减粮增菜增经济作物,粮菜经结构由1999年的70:25:5调整到66:27:7。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10个节能温室小区在水、电、路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已达到标准化小区,果菜生产提前延后和叶菜生产多品种、多茬次又有新突破。畜牧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得到合理调整,畜牧小区和 15个专业村进一步得到完善,小康型养殖户达700户,畜产品总产量达1.O9万吨,同比增长12.4%,畜牧收入已达到农民总收入的30%。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基地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昌南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已投入试运营。新一水库一期扩建工程已完工,库容量扩大到300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建设土方量 82万立方米,完成石方量1万立方米。农田基本建设总投工40万工日,完成水利投资651万元。充分发挥三大科技示范园区的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推广了20项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区街工业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以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推进了招商引资和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并强力推进企业改革工作,加速了经济发展进程。东山区采取“典型引路、靓女先嫁”的原则,运用出售、抵贷、拍卖、破产、量化等多种企改模式,盘活了停产、半停产企业,使全区49户乡镇企业、38户区街企业逐步实现了民营。全方位实施招挂引联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并引入新的运行机制;盘活了资产,促进了流通,增加了财政收入。强化安全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全区安全工作达到了预定目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9 206万元(现价),同比增长32%、净利润完成1 308万元,实缴税金完成951万元,同比增长23.5%;区街工业增加值完成1 150万元,同比增长23.5%,税金完成180万元。
  街政板块经济全面启动。改变工作思路,实行以街道办事处为载体的板块经济管理模式和新的运行体制,变街道办事处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办事处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政权建设工作办公室,组建了税收代征所。制定出台了《东山区街道办事处板块经济管理实施办法》,纳入了全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重奖重罚;区四大班子分别包四个办事处,加强对办事处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区四大班子和四小班子坚持招商引资增税、区副处级以上干部包企增税、区全体机关干部招商引资增税的办法,强力地推进了板块经济的发展。全区板块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 893万元,实现税金220万元,完成计划的105%,代征所协税30万元。
  私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东山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并出台了《东山区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搞活区域经济的若干政策规定》,强化了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实施了“十百千”和“星月”工程,全区私营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完成直5 242万元,完成工业产值7 947万元,同比增长15%,实现税金275万元,同比增长15%。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户数3 785户,同比增长8%。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9 031人,同比增长10%。发展“三型”企业26户,比同期增长5户。
  招商引资成效果显著。依托地缘、资源和人缘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参加哈洽会、北京绿色食品博览会、鹤俄旅游贸易节等大型活动,充分展示东山风采,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到东山投资创业,谋求发展。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引来了江西九江房地产开发公司、福建省屏南金隆食品公司、佳木斯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翠城商贸总公司、富农生物工程公司等多家企业和客商,完成境外引资2 798万元,全口径招商引资总额跨跃4 500万元大关,为发展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事业】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地开展了文明小区、文明单位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评比活动。共有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3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称号。共评出七星级以上文明农户1 000余户。
  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参加省、市大型文化活动33次,共获省级奖 7个,市级奖42个,创作各种作品 1 120件。组织开展了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共下乡进行文艺演出10场,送医送药3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35期,深受农民欢迎。
  教育工作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巩固和发展了“两基”成果,教学质量名列全市上游水平。我区承办的市政府2000年十件大事之一的红旗乡综合教学楼和东山小学教学楼新建任务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市一流水平。2000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 5.6‰,计划生育率为99.6%,一孩计划生育率为99.7%,自然增长率为 1.14‰,综合节育率94%,全区共有49个委、52个村被市计生委验收为合格村委,有21个委、“个村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有49个委、51个村实现了“三无”村委。
  以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为标志的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61%,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7%,区域内医疗市场和个体诊所的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5%。卫生防疫和红十字会工作扎实有力。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环境卫生治理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卫生费收缴稳步进行。
  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修建花园广场一个,街巷路直15条,新建厕所 5座,维修20座,修建乡村路310条,康居工程完成527万平方米,向省红十字会争取资金59.5万元重建了西股流村,使101户农民搬入新居。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公、检、法、司密切配合,重大刑事案件得到有效地遏制,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2%。“三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区司法局步入省级标准化局行列。涌现了国家级文明小区3个,省级文明小区7个,市级文明小区3个。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强化了信访工作,加大了对“法轮功”邪教的打击力度,全力落实了三条社会保障线工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全面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工作任务。          
                                     (芦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