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时尚风情

时尚风情

时尚风情



  【万人大合唱唱《锦绣鹤岗》】 2000年12月31日下午,鹤岗市在体育馆举办盛况空前的“喜迎新世纪”万人大合唱暨文艺专场演出。
  市教委等14个单位 3 000余人参加大合唱。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公安干警穿上了刚换的警服,所有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庄严肃穆、气势磅礴的合唱声久久地回响在体育馆内。演出结束后市委书记张兴福说,“喜迎新世纪”万人合唱,振奋了广大群众精神,鹤岗百万人民要在二十一世纪抢抓机遇,建功立业,铸造新的辉煌。
  京剧团、歌舞团、艺校表演了歌舞等节目。
  【世纪宝宝伴着世纪钟声诞生】 1月1日零点整,爱婴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其他病房的人纷纷跑出来聆听婴儿的啼哭声,“生了,生了,世纪宝宝诞生了!”这个刚出生的女婴是本市新世纪第一个出生的孩子。
  女孩儿的母亲叫赵淑霞,是禾友农药有限责任公司三车间副主任,女孩儿的父亲叫刘丰,在铁路工作,两人住在工农区。2000年12月31日上午,赵淑霞感觉要生,被家人送到爱婴医院,到午夜12点,赵淑霞自然分娩一个5斤8两的女孩儿。因为赵淑霞妊娠37周,离预产期还有20多天就生了,亲朋好友都说这孩子非要伴着新世纪钟声降临这个世界。孩子的父母特别高兴,他们说孩子出生在新世纪第一天,非常有意义,希望孩子长大成为栋梁之才,成为新世纪的主人。
  爱婴医院为“世纪宝宝”赠送了婴儿衣服、多功能电子报尿器、高级相册、吉祥布娃娃等礼品。爱婴医院免费给赵淑霞提供了温馨病房。1月1日凌晨2时30分和早8时,另有两个孩子诞生,爱婴医院也为他们赠送了礼品。
  【鹤岗响起爵士乐】 10日晚,意大利撒丁爵士乐团为鹤岗市市民演出了一场欧洲风情的爵士乐。
  这次演出由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黑龙江日报社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协办。是中国移动通信倾情回报广大用户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意大利撒丁爵士乐团是欧洲较为知名的爵士乐团之一,此次有19位乐团成员来我市演出。共为观众演出了上下两个单元10个曲目。用爵士乐演奏的中国传统曲目《敖包相会》和中国民歌《茉莉花》深受观众的喜爱。
  另据乐团翻译称,乐团上午10点半到达后,一部分乐团成员参观了本市市容。乐团成员们说:“鹤岗是一个干净、热情的城市。”
  【12岁刘家宇获金奖】 富力一校四年一班12岁学生刘家宇,暑假期间参加了由中国少年儿童书画艺委会、俄罗斯阿穆尔州美术家协会、加拿大少年儿童美术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国际少儿书画大展赛”,在全国四万多件参赛作品中入选,并荣获展赛金奖,其作品已被黑龙江省艺术馆收藏。
  【尹学斌手里有份《关东报》】 “九·一八”事变70周年前夕,本市民间收藏爱好者尹学斌先生将一张日伪时期出版的《关东报》捐赠给市档案馆。
  《关东报》于1918年大连创刊,对开四版,是当时我国东北地区一家区域性的中文报纸。“九.一八”事变后,这家报纸成了日满合办的报纸。尹先生捐赠的这张报是伪康德三年(1936年)7月7日出版的,总期号为“五千七十七号”。
  这张《关东报》的头版头题消息《调整国交重大时机,华对日情势将转换》,第二条消息《抗日运动即反蒋运动,难以武力弹压》,报道了当时国内抗日形势及蒋介石对日的态度。是研究1936年东北抗日及全国时局的文献资料,也是日军侵华实物罪证。
  【萝北民间发现一部早期《康熙字典》】 萝北县民间发现一部早期《康熙字典》。
  记者到萝北县采访,一位退休老同志向记者出示了《康熙字典》。这位老同志是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收藏者说,这部《康熙字典》是原版,记者看到,这部字典共六册套装本,每册厚度约在 1.5厘米左右,大32开,左起竖排版。尽管书纸已有些发黄,但保存完整,品相极佳。收藏者没透露这部《康熙字典》的来龙去脉,只是称对此珍爱无比,一般从不示人。
  【矿务局高中出个清华生】 8月19日下午,矿务局高中高三(3)班高波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今年高考,高波以 653分并列全市理科第一,这是矿务局高中第一次有学生考取全市第一,第一次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
  【鹤岗人民好】 昨天,丁玲的丈夫陈明老先生从北京来到鹤岗市参观丁玲展览馆。市丁玲展览馆建于今年1月8日,市文联和市旅游局收集了很多关于丁玲的图片、书籍。馆名是陈明亲笔题的。丁玲生于1904年,1958年蒙受不白之冤,被错划成右派,与陈明一起来到宝泉岭农场;他们喂过鸡,当过扫盲教员,在农场呆了12年。陈明在丁玲塑像前留影,在留言簿留言:丁玲好,展览馆办得好,鹤岗人民最好。
  【鹤岗真是太漂亮了】 “我曾带队去过鹤岗、佳木斯,鹤岗真是太漂亮了!那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前不久,我们来到犹太州文化局局长维克多的办公室。当翻译介绍了我们的身份后,维克多热情的请我们坐下,随即回忆起他率领犹太州的艺术家们到鹤岗、佳木斯进行演出交流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这次我们前往拜会维克多,是受市文化局局长李景强之托,捎回犹太州舞蹈演员们的照片和录像带,由鹤岗市介绍俄方演员到珠海等地去演出的。俄方对此事非常重视,已经派人将这些舞蹈演员的有关材料送往鹤岗市文化局了。
  维克多说:“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今年六、七月份鹤岗将有一个由25名演员组成的演出班子到比罗比詹进行演出。为使演出取得成功,向犹太州人民展示中国演员的风采,我已向李景强局长发出邀请函,请他本人在演出之前先到比罗比詹来,研究一下怎样做好准备工作,还要谈一谈双方继续深入交流的有关事宜。”他希望两位记者回到鹤岗后能面见李景强局长,再次向他转达邀请之意。
  当本报记者房宝树问维克多,鹤岗与犹太州的摄影家之间是否也可以进行交流、犹太州有无摄影家协会时,维克多表示他可以帮助介绍比罗比詹的“摄影沙龙”。两地之间的摄影作品可以互展,还可以将鹤岗摄影家的作品介绍到哈巴罗夫斯克等地。
  维克多说,为了到中国的珠海等地去做精彩的演出,犹太州的演员们正在进行紧张认真的排练。他期待着鹤岗的艺术家们能早日到比罗比詹来。
  一同前往的鹤岗大酒店前厅经理奥丽亚不失时机地给维克多递上一张名片,欢迎他有机会光临酒店。维克多高兴地表示一定去,并将他的名片一一送给我们。
  【为鹤岗高兴】 2月4日晚7时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两条新闻提到鹤岗,在京的鹤岗老乡和友人给鹤岗打电话表示高兴。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鹤岗市扶贫解困工程取得可喜成果的专题新闻,之后又在一条关于黑龙江冰雪旅游的新闻中再次提到鹤岗的名字,在京的鹤岗老乡青年作家森森和北大学生刘晓玲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表示为家乡高兴。而来过鹤岗的著名青年歌手崔京浩和白雪也打来电话,说鹤岗能上中央台《新闻联播》很不容易,衷心祝愿鹤岗新世纪取得新成就。白雪也说有机会再来鹤岗唱歌。
  【鹤岗农民当俄罗斯家庭农艺师】 6月2日,鹤岗郊区红旗乡永新农民刘丕繁、何金荣夫妇途经同江口岸前往俄罗斯比罗比詹瓦尔盖姆农场,再次受聘担当该农场的农艺师。
  1999年 3月,市粮食局与比罗比詹瓦尔盖姆农场合资搞蔬菜种植项目。有着丰富种菜经验的刘丕繁、何金荣夫妇被聘为农艺师,负责指导农场种菜。这一年,他们帮助该农场兴建了两个面积为600平方米蔬菜大棚,并在大田种植了2亩元葱,均获丰收。第二年,市农业局蔬菜研究所又与瓦尔盖姆农场合作,仍聘请他们夫妇为农艺师。在他们二人的指导下,当年该农场又建起了1个温室和5个大棚,同时,在大田种植了15亩西瓜和75亩胡萝卜及甘蓝,纯收入达12万元。赴俄两年,夫妇两个共工作8个月,工资收入2.4万余元。
  今年,他们夫妇仍继续担任该农场的农艺师,每人月薪为 1 500元。俄方农场主吉姆对中方合作伙伴说:“除了他们俩,我谁都不用!”这次,刘丕繁夫妇带去红旗乡 4位农民一同赴俄搞蔬菜种植。
  采访时,记者问刘丕繁夫妇,想没想过自己投资在俄罗斯种蔬菜。何金荣说:“当然想过。俄罗斯的蔬菜紧缺,价格比国内高出几倍,利润挺大。只是眼下我们不懂俄语,这两年虽然学会了一些日常用语,但还差不少。另外就是手头钱不够,这是最关键的。等我们筹足资金,肯定会去俄罗斯种菜。”
  【鹤岗一奇人灶间打井房顶栽树】 房顶上种树,灶间里打井,在黑龙江种河北的鸭梨……这些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兴山区北大岭的居民周厚勇家却是真人实事。
  昨天,记者慕名来这位奇老人周厚勇的家,果然看到了这些奇事:他家的房子很特别,傍山而居,外面酷热难当,而坐在他家的屋子里却凉爽宜人。夏天天最热的那些天,附近的居民都跑到他家去避暑,老人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些长条的凳子,供大家坐。一进院,首先看到的他家房顶上的几棵沙果树和梨树,这些树种在屋顶,长得非常好,不过吃起来可有点费事,得现上房去摘,小偷儿想偷可难了。在他家的灶间,有一个硕大的贮水井,看起来叫人不理解,但老人说,这是为附近居民准备的。因为这儿常断水,大家随时可以来取水。
  更叫人叫奇的是老人的农艺和园艺。在他家,有河北的鸭梨树,梨子长得一点都不比河北的小。这是他用自己的方法移植过来的。他的老家山东,每年都要派人来把他接去,帮着修剪果树。他修剪出的果树,一棵可增产50多公斤。在他家院子,一棵葫芦秧,能结十几个大个西葫芦,附近的居民都来看这个奇景。
  【单骑走天涯】 兴安区17委26岁男青年吴庆东单身骑自行车出游。他准备用 4个月时间完成从漠河北极村至海南三亚的南北之旅。吴庆东身高1.92米,初中受过篮球专业训练,学过汽修,开过“面的”。1993年时他就产生了这个念头。今年 6月28日他向母亲提出时,母亲很吃惊,母亲经过考虑,最终还是尊重儿子的愿望。吴庆东7月7日从北极村出发,平时每天骑车100公里左右。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经历了很多事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意志。
  【东山区发现四翼怪鹅】 东山区20委6组孙秀文女士家饲养了一只长了4个翅膀、两个蛋包的怪鹅。今年 6月30日,孙女士从市场买回一只白色雏鹅。养了不久发现在它原有的两个翅膀根部又各自长出一个向外张开的翅翼。走路时,先扇动一下翅膀再开始迈步。同时还发现它长有两个蛋包。如今这只鹅体重已达3.6公斤,身长60厘米,多长的两个翅膀长35厘米。
  【寿星三十年不吃盐】 绥滨县莲花乡一位叫刘全国的老人,今年89岁。30年来未吃一粒儿盐,身体倍儿棒。老人30多年前生了一场怪病,病愈后就不吃盐了。他说,菜里边放盐,吃起来难受,吃完也得吐出来。刚开始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折腾几次才知道是盐在里面作怪,从此以后就与盐“绝缘”了。家里人也都很尊重他的饮食习惯,做菜时做两份,一份放盐的,家大吃,一份不放盐,留给老人。老人身体出奇的好,89岁了,腰不弯,腿不抖、牙齿齐,鹤发童颜,走路一阵风。他有一个嗜好,爱打抱不平,碰到谁有不平事他就替人家去找政府、找党委。莲花乡距绥滨县政府、鹤岗市政府有几十、几百公里,他走起来是平常事。至于他身体好与不吃盐有没有直接关系,记者采访了几位医生,大家各持己见,说法不一。
                                    (孙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