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述
工业
工业综述
工业综述
【工业企业概况】 1999年,七台河市全部工业企业4 322户,其中市区1 622户,勃利县2 700户。按规模划分,规模以上企业70户,规模以下企业4 252户。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40户,集体企业 2户,有限责任公司18户,私营企业5户;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30户,重工业40户;按企业规模分,特大型企业1户,中一型企业1户,中二型企业2户,小型企业64户。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额 109.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34.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0.2亿元;负债总额85.3亿元;所有者权益24.3亿元。
【工交生产总形势】 1999年,是七台河市经贸工作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全市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结构性生产能力过剩,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的错综复杂形势,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确立的“渡难关、争生存、保发展”主题任务,紧紧围绕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两大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以“三改—加强”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是26亿元和 11.65亿元,同比增长6.8%和5.5%。
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6.1亿元,增长7%;完成工业增加值 12.18亿元,增长6.9%。全市生产原煤1 520万吨、洗精煤326.3万吨、水泥14.3万吨、化肥3.1万吨、黄金310两、发电量3亿度。市区地煤外运474万吨,其中铁路运输394万吨。
2.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9亿元,同比下降14.8%;实现利润-7 340万元,同比减亏9 297万元;实现税金 1.5亿元,下降15.5%。纳入省扭亏增盈考核的41户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 604.6万元,同比增盈7 178.4万元,增幅73.4%;亏损企业亏损额3 387.7万元,同比减亏7 525.3万元,减幅68.9%;亏损企业亏损面下降14.9%;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2.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5.9%。
3.企业改革与脱困工作成效显著。市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有 6户完成了改制任务,累计占应改制户数的 71%。列入省重点脱困计划的市鹿山集团完成脱困任务,地方国有煤炭系统实现全行业扭亏脱困。
4.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有新的突破。依宝公路茄子河至大个岭、勃利至依兰路段竣工通车。农村电网改造30公里,新建变电所一座,解决了45户企业和32个村屯用电难问题。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GSM 三期扩容实现了数字移动交换机本地化。邮政业务收入、寻呼入网用户、卷烟销售、铁路货物客运、车辆维修等都超额完成年初目标。
5.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好转。整顿矿业秩序,清理违法煤矿55个,换证初审138家;年检矿山697个。产品质量检验1 556批次;计量测试5 723台件;处理计量、质量投诉84起。推广使用地产散装水泥 5.9万吨,生产新型墙体材料10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度提高。烟草、石油、酒类市场整顿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国企改革与脱困】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改革攻坚战的推动下,加大了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市铸造焦厂、汽车修配厂破产后资产整体出售。市鹿山集团分离分立主体选煤厂委托港商经营。活性炭、生物饲料、乳化炸药等新建项目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新企新制。
通过加强领导,分类指导,一企一策,标本兼治等措施,狠抓了扭亏增盈工作。修订和完善对厂长(经理)扭亏增盈的奖罚文件,签订限亏指标军令状。市区煤炭企业全行业扭亏为盈。长期亏损的市水泥公司、鑫达塑料公司摆脱困境。纳入省扭亏增盈考核的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73.4%,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68.9%。
【结构调整】 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市北岗煤矿深部改革按期竣工,验收投产;乳化炸药生产一次试车成功,产品达到国家级标准;生物饲料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活性炭具备生产条件。市经贸委积极协助企业争取新项目立项工作,小型农用机、气化工业型煤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创新项目。全年完成技术改造10项,总投入 1.5亿元。市茄子河煤矿一井二段延深和四井改造,乡镇煤矿通风、通讯系统和矿灯改造,市鑫达塑料公司PP透明片材等项目相继完成,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通过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产学研联合,气化工业型煤项目破土动工。全年完成新产品开发4项,落实资金5 528万元。石油稀释剂、气力式排种机等项目已批量生产。在全省第二届优秀新产品评选中,旋耕灭茬多用机和三层共挤发泡管材、混凝土速凝剂分获二、三等奖。全市煤炭关井压产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闭小矿井409处,压缩生产能力211万吨,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1.4%和102.9%,通过省政府验收。通过招商引资启活了市铸造焦厂、市鹿山集团、勃利县毛巾厂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9 000多万元。
【扩大销售与开拓市场】 为有效破解企业销售难题,突出了以煤炭促销为主的市场开发。通过采取巩固老用户,建立新用户,市领导走访铁路、重点用煤大户,挤进钢电煤运输计划等超常规措施,市区地煤国有企业销售同比增长 56.7%。市茄子河煤矿在没有省调计划和非重点运输企业的形势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采取灵活的营销措施,打入电煤市场,赢得主动权。非煤企业开展以配套供应、库存调剂为重点的营销活动,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 92.7%。推广使用地方建材产品工作顺利实施,13户建材企业的10大类33种产品在全市广泛使用。市水泥公司年销售突破 7.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七煤集团公司、勃农集团对外贸易日趋活跃,实现进出口额2 000万美元。
【企业管理】 以“三个一”建设为重点的“创建科学管理体系”活动深入开展。企业结合学邯钢,普遍实行了倒推成本和吨煤成本核算包干,学亚星推行购销比价管理,涌现出市桃山选煤厂等10个“产品有市场、机制有创新、班子整体功能强、企业有效益”的优胜单位。企业标准化管理认识增强。勃利县变压器公司通过 ISO9001质量认证,市茄子河煤矿、北岗煤矿通过省贯标验收。市煤矿一、二井,茄子河煤矿一、四井和四个乡镇煤矿达到省级标准化矿井。实施“名牌战略”,评选出七台河名牌产品4种,其中非国有企业有3种。组织企业管理干部参加省市各种学习班以及岗位培训 893人次。企业的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和10%。
【工业经济增长】 为确保全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市经贸委会同统计局、财政局按月编发《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及扭亏增盈监测月报》,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有效调控提供了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依据。市经贸委向省积极工作,使 7户地煤企业列入全省20户重点运输企业;全年为企业争取国家创新资金50万元,省扭亏、技改、创新贷款贴息资金331.5万元;为企业争取平价电指标3 600万度,平议价差460 万元。市财政、国资、劳动、税务、金融、体改、电力、铁路等部门为了有效破解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许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职工生活保障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中发[1997]14号文件要求,全市共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85项,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 2 830万元。对市县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实行收费和检查、验收、评比审批制度,发放《企业负担登记卡》,有效遏制了企业“三乱”现象。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得到落实。全市工业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9个,托管下岗职工720人,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费 224.7万元,维护了社会稳定。按照市委《关于建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市经贸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国有重点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在全市国有企业开展厂务公开,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民主管理。通过对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大检查,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防止各类腐败现象发生。
(谭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