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
林业
林业
【综述】 1999年市林业局党委带领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非林产业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顺利。超额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全市造林61 830亩,是计划52 000亩的118.9%。加强了天然林保护,调减了天然林采伐指标,出材45 154立方米,是年度采伐限额指标的98.7%,比上年调减13.6%。其它各项工作较上年有了新的进展,实行封山育林60 000亩;退耕还林16 996.8亩;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3 000亩;侵蚀沟治理造林1 350亩;废弃地治理造林555亩;营造农田防护林2 550亩、水土保护林1 450亩;绿化标准村屯24个,超计划20%;绿化道路29条,超计划45%。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市林区非林产业产值达到 1 522.2万元,多种经营收入在整个林业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增加。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4 576.4万元,比上年增长2.6%。
森林资源保护逐步加强。全年施业区内发生森林火警1起,过火面积0.2公顷,森林受害率0.00079‰,大大低于省定0.5‰的指标,实现了连续18年无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率4.6%,防治率74.9%,监测率90.5%,检疫率97%,与上年比病虫害发生率下降1.8个百分点,防治率、监测率、检疫率分别提高2.1、1.5和 5.4个百分点。依法查处滥伐、盗伐林木和非法侵占、超占林地等案件26起,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全年未发生重大盗伐林木和非法侵占、超占林地等案件。
1999年林业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市场意识、商品观念、竞争观念不强;经济效益低、发展速度慢;林业基础建设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包袱重的问题仍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造林绿化工作会议】 4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森林防火、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1998年造林绿化工作,全面部署了1999年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任务。会议提出1999年全市造林绿化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大力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精神,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发动全社会力量,大搞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增加森林覆被率和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造林具体目标是7.14万亩,其中国营造林 3万亩,部门和群众造林4.14万亩,义务植树89万株,绿化村屯25个、道路25条。
【造林绿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批准了《七台河市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为保证顺利实施,做出了《关于林业生态建设有关问题的决定》。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全市总体工作目标,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并实行一票否决;市人大实行定期监督检查。市绿化办下发了《七台河市1999年造林绿化方案》。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了森林资源消长和造林绿化任期目标责任状制度,划分了区县级以上五大班子主要领导造林绿化责任区。副市长纪甲文和邹闯分别就全市造林绿化和城市造林绿化发表了电视讲话。市五大班子领导深入到所包绿化点、义务植树基地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长徐衍民、副市长纪甲文等领导先后 3次深入基层检查造林绿化工作。茄子河区委区政府对各乡镇造林绿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凡完不成造林绿化任务的,乡镇长要自动递交辞职报告;全区进行了两次检查评比,在造林绿化工作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市林业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队,驻扎到各地、各有关单位进行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做到造林不结束不撤离;同时对各林场造林任务和质量标准提出了严格要求,保证了造林任务的胜利完成。
【造林绿化宣传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森林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各新闻单位集中报道造林绿化的重大举措、动态、领导讲话、答记者问、专访和先进典型经验。各区县和有关部门共出动宣传车50余台次,街面设立宣传牌20处、宣传板报150块,组织6 000多名中小学师生上街宣传,散发、张贴宣传单、标语3万余张,为掀起全市造林绿化新高潮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民义务植树】 全市共建义务植树基地27处,面积 3 220亩,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办绿化点87处,面积 1 350亩,应参加义务植树法定适龄公民49.6万人,实际参加人数达到43.2万人,尽责率达到87%,共完成义务植树139.6万株,是计划89万株的156.9%,人均植树3.2株。
【城乡绿化】 城市造林绿化按照《七台河市城市造绿运动方案》要求,把重点放在桃山区,集中改造了1个公园、5个广场;新建3个小区,配套2个小区,完善3个小区;建成4条绿化示范街。农村完成绿化村屯24个、道路29条。
【国营造林】 全市17个国有林场按照《七台河市1999年造林绿化方案》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科学设计,周密安排,精心栽植,完成造林32 494亩,是计划31 000亩的104.8%,其中营造用材林28 244亩,经济林4 250亩。经检查验收,造林合格率为96%以上,成活率达到92%。
【部门和群众造林】 全市部门和群众造林计划21 000亩,实际完成29 783亩,是计划的141.8%。其中营造农田防护林2 550亩,水土保护林8 294亩,治理废弃地造林 555亩,用材林12 405亩,经济林5 979亩。
【苗木培育】 针对全市种苗匮乏的实际,实施了“三个一”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即:在市区建一个 150亩的中心苗圃;每个乡镇建一个30亩的骨干苗圃;每个村屯建一个10亩的基本苗圃。1999年全市共育苗2 217亩,其中新育苗765亩,换床苗327亩,留床苗520亩,育大苗605亩。
【木材生产】 1999年按照国家规定的用材林消长比例,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按计划指标圆满完成了森林采伐任务。天然林采伐面积13 900亩,出材28 830立方米,分别是计划的100%和101%。其中:低产林改造7 300亩,出材12 400立方米;天然林主伐完成面积6 600亩,出材16 300立方米。人工林采伐面积 9 900亩,出材21 640立方米,分别是计划的100%和102%,其中经营伐4 300亩,出材15 200立方米;抚育间伐5 600亩,出材6 100立方米。
【多种经营】 以发展非林产业项目为重点,加速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林区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煤炭、沙石为主的采掘业,以粮食、经济作物、棚室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猪、羊、鹅为主的养殖业,以建材为主的木材加工业,以山药材、山野菜、食用菌为主的采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多种经营收入在整个林业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有所增加,做到了“以副养林”。局直6个国有林场和企业实现利润64万元,是计划50万元的128%。
【招商引资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掀起新一轮发展非国有经济热潮的部署,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非国有经济工作。层层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组织广大职工学习讨论,提高认识。制定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打招商引资攻坚战。按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指示,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对完不成任务不上项目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1999年全局通过内引外联,完成招商引资718万元,是任务405万元的177%。
【森林防火工作会议】 4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森林防火、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副市长纪甲文全面安排部署了1999年春季森林防火工作。要求确保全年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森林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杜绝人身伤亡事故。9 月1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秋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1999年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对秋防工作进行了部署。副市长纪甲文到会讲话。
【森林防火宣传】 结合1999年森防特点,强化森防宣传。通过新闻单位宣传 346次;组织 6 000余名师生上街宣传森林防火;张贴防火标语、散发宣传单60 000余张;市森防指出动宣传车290台次深入林区巡回宣传。4月 3日,市森防指组织三区森防指领导成员、七煤集团公司林业处、省桃山水库管理处等单位近80人、出动15辆宣传车集中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森防宣传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了浓厚的群防群治氛围。
【野外火源管理】 防火期内在林区严格实行入山许可证和林区内部用火许可证审批制度。全市46个检查站对入山人员车辆始终坚持“宁严勿”“三不放过”。组织了大规模的“三清”活动,做到有林地普遍清,火险易发区反复清,林区作业点重点清,共清出林内散杂人员38人,拆除非法私建、火险系数较高的简易住房13座。在关键时期加大了了望频率,充实巡护力量,重点区域重点了望、巡护。“清明”、“五一”、“中秋”、“十一”四次战役领导带头上岗,全方位监护,安全度过了高火险期。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共查处违章用火者57人,其中 1人被电视公开曝光。大打“烧除战役”,共点烧防火线2 200公里,防火隔离带5 100余公顷,缓解了森防压力。
【扑火队伍建设】 全市有40支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扑火技能培训,在防火期间严阵以待。为增强春防戒严期间的扑火战斗力,市森防指组建起一支12人的精干机动扑火队;市林业局、市直各林场也相应成立了第二扑火梯队。
【目标管理与资金筹集】 全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后,市政府与市林业局,市林业局又与勃利县及市直乡镇和林场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做到了指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对1999年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多渠道筹集防治资金,全市自筹资金10.8万元,保证了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监测预报】 针对春季出现的倒春寒天气对森林病虫害活动产生的影响,相应地调整调查时间,做到调查及时,数据准确。全市林区共设立标准地 235块,建立测报网点40个,实际监测面积109.63万亩,监测率达到 90.5%,高于省定标准。市、县两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根据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先后4次发布预测预报,保证了防治工作及时进行。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实行了营林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7.32万亩,防治率为74.9%,高于省里下达的防治指标。
【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 强化苗木检疫工作力度,市、县病防站与种苗站联合在全市进行了苗木产地检疫,严防带疫苗木出圃;对外调的苗木严格复检,保证了造林苗木质量。在做好木材检疫的同时,积极开展花卉检疫。全市产地检疫苗圃13个,检疫苗木 513万株,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为97%。
【木材经营管理】 对全市现有的91处个体木材经营加工点严格管理、严格审批,制定出台了《七台河市关于对个体经营木材加工管理办法》。在全市专项检查中,取缔了非法加工点4处。对境内木材运输,交款凭证、 检尺票子、木材调令进行检查;对外地木材凭证放行,不勒、不卡、不刁难。
【森林资源保护】 继续按照1998年8月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的通知》 (黑政明传[1998]16号),并根据七台河市生态林业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作规划,组织清查队伍,深入地块,实地清查,认真登记汇总。全年退耕还林16 996.8亩,是计划14 711.9亩的115.5%,共收回被超占、侵占的林地2 568.1亩。
【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市林业主管部门强化了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有计划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分批培训,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执法水平。严格林业行政处罚程序,在行政执法中做到文明执法,依法办事。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检查,发挥纪检监察、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对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玩忽职守,甚至徇私舞弊、以权谋私、执法犯法的行政执法人员严肃查处。1999年在基层国有林场执法队伍中有1人被撤职、1人被调离。对市直两处木材检查站实行目标管理、进行双文明建设,杜绝了“三乱”现象,茄子河209号检查站被省厅评为先进检查站。
【精神文明建设】 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深入开展了“树行业新风、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公民”活动,为实现局党委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及开展“三讲”教育的指示精神,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学理论和“三讲”教育,紧紧围绕“二次开发、富民兴林”战略和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一中心环节,进行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二是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批判法轮大法,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七·一”组织了“入党宣誓仪式”,“十·一”组织了全局篮球赛和演讲、歌咏比赛,结合澳门回归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三是实行了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双集制”,推行了场务公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林区社会秩序。四是积极开展遵纪守法教育,举办了法律培训班,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五是开展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了职工群众的道德观念。六是整顿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七是加强了社区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 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开展“三讲”教育,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案件,林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保证了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及时传达省、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具体实施意见和全年工作目标。年初按照中央制止奢侈浪费八项规定和市纪委[1998]39号文件规定,纠正了不合理通讯费用支出,全年节约通讯费用 1.4万元;坚决执行公务活动接待标准,制止公款大吃大喝;压缩会议经费,参加全局性会议人员一律到食堂就餐;召开“双先”会及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不买纪念品、不发奖金,仅此全年减少开支 3万余元。二是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查办案件。共受理群众上访案件6起,及时立案调查,查否5起,查实报实1起,1名科级干部受到党纪处分,办结达到100%。三是纠正部门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林场实行场务公开,密切了干群关系;对局机关窗口单位实行公示制和承诺制,做到收支两条线,从根本上杜绝了以权谋私、弄权勒卡等不正之风;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肃处理玩忽职守、以权谋私、执法犯法的行政执法人员。四是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利用学习日和以会代训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文件、规定。先后举办财务、执法人员培训班;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和答卷活动。在全体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了以“三讲”为内容的党风党纪教育,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魏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