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
【存款业务】 存款工作采取存款五日均全口径余额与时点数考核结合的方式。企业存款工作坚持抓大行业、大企业,通过努力,本市的大电厂、七煤集团公司以及交通行业等均已成为建行存款大户,余额达 2亿元。储蓄存款方面坚持“大所大柜”战略,重点武装了营业部储蓄中心、建兴所、勃利行储蓄专柜和大同行彩城所等,使其在全行的筹资工作中发挥龙头和主阵地作用。在全行 8.6亿的储蓄存款中,大所大柜的余额占一半。按筹资业务集约化经营要求,改造装修网点,提高单产水平。1998年储蓄电算化建设取得突破后,1999年将储蓄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效益上,按照上级行要求的“闹市区、大门面、电脑化、多功能、柜员制、高产量”标准进行改造。撤并了铁北兴旺所、落雁湖所、营业部四中代办所和新兴办的建华所、市场所。在储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黄金地带成立祥瑞所、建工所及勃利金岛代办所和商贸城代办所,为全辖48个储蓄所安装防弹玻璃,储蓄所柜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充分发挥全行员工的揽储积极性,开展吸存增储攻坚战。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激起全行员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吸存增储。1999年全行员工共吸存 1.8亿元。积极开办储蓄卡和代发工资,代收税费、工商管理费、电费等代理业务,上述三项代理业务年沉淀资金达 200余万元。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信用卡一年存款新增 210万元,特约网点51个。到1999年末,一般性存款余额占当地存款余额的33%,列第二位;其中企业存款余额占比为 51%,列第一位,储蓄存款余额占比为30%,列第二位。存款余额在全省建行系统排名第一。
【信贷业务】 1999年,对信贷体制进行全面地系统改革。成立信贷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贷款审批;成立信贷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高风险行业的确认与管理及不良资产保全;成立信贷经营部,负责信贷市场的拓展与信贷营销。在贷款操作程序和审批体系上,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对每一笔贷款都明确经营主责任人和牵头审批人,在牵头审批人的组织下,对贷款实行集体审批。为确保各信贷部门协调动作,密切合作,市行多次召开信贷专题会议,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缩短磨合期,使深化信贷体制改革工作很快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通过信贷体制改革和强化信贷管理,信贷经营观念发生了转变。各项贷款发放更趋审慎,在信贷方面的集中经营比重和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贷款重点向业绩优良、市场前景广阔的大企业、大行业倾斜,并实施了战略调整,使贷款结构更加合理。在各项贷款新增额中,交通行业占比为11%;邮电行业占比为3%;石化行业占比为19%;煤炭行业占比为24%,煤炭行业贷款余额占比同比下降了15%,体现了以煤炭经济为主的地方经济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信贷营销方面,借助独家经办房改业务的优势,大力宣传和发展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全年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767笔,金额3 060万元,同比增加2 998万元,实收利息53万元,利息实收率100%。为适应和推动本市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出了针对个体私营业主(商户)的“店面按揭贷款”、“店面抵押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配套组合的“套餐贷款”。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切实办成“好银行”。建行抓住不良资产剥离有利时机,对所有拟剥离贷款合同进行全面检查,补全了各种手续,落实了债权,撰写了材料,使符合剥离条件的不良资产33笔,金额20 238万元得以顺利剥离。
【财务工作】 1999年建立集中、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制,以城市综合网为依托,实现城区行帐务集中,设立会计核算中心。确立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授权管理、严格考核、奖罚明确和责、权、利相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了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与费用分配挂钩办法。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强了集约化经营管理,节约了成本开支。诸多因素造成较大的亏损。贷款利息回收难同存款利息支出的刚性相比反差太大。央行连续降息,利率下调的适时性与存贷款计息方式的不一致性影响商业银行减收增支变化巨大。1999年贷款平均余额 103 507万元,比上年增加8 592万元,贷款利息收入却比上年减少2 705万元,减少 26%。地方经济结构单一,主要靠原煤输出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和价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之货款拖欠严重,企业资金紧张,造成资产质量低下,酿成贷款利息大量拖欠。截止199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4 242万元,不良贷款率 52%;应收贷款利息3 562万元,比上年减少1 468万元,剔除资产剥离因素实际余额7 878万,比上年新增 2 848万元;催收贷款利息8 335万元,比上年新增2 191万元;建贷挂帐利息 4 648万元。全年实收贷款利息4 749万元,仅完成省行下达收息计划9 500万元的50%;全部贷款利息实收率92%,如果剔除资产剥离因素贷款利息实收率53%。由于连续降息及收利息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存款余额下降,新增存贷比偏高,资金超负荷运营,资金成本相对增加。到1999年年末各项存款比年初下降 3 809万元,贷款本年新增12 003万元(剔除资产剥离因素),占省行资金平均余额22 100万元,相对存款利率,资金成本偏高。1999年调拨资金利息净支出1 060万元,比上年增加287万元。资产剥离和债转股方案出台,使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期待能够使债务剥离后列呆帐核销或转为股权,不愿归还利息。
【中介业务】 全年实现中介业务收入 137万元,在全省建行排名位居前列。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审查及咨询、资产评估是建行传统的中介业务。我行依托自身优势,牢牢占领了这块阵地。全年共完成监理项目12个,当年竣工项目8个。监理项目总金额1亿元,评估资产总额2.4亿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招投代理机构,抓住兴建花园小区这一契机,进行了招投标全过程代理。向符合条件的6家施工企业发放了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优选了3家施工企业并与之签订了合同,较圆满地完成了招标代理工作,积累了经验,为今后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与市财政局、劳动局签订了银企协议,并动员财政局社会保障基金、劳动局劳保统筹办、市社会保险局等在本行开立帐户,月平均存款 600多万元。信贷经营部进行严格的贷前审查,在贷款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风险。全年完成评估项目6个,评估额2.85亿元;完成项目调查1个,协助企业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个,评估收入13万元。委代业务实现手续费收入10万元,办理个人电子汇款业务近千笔,收入2万余元。代发工资2 300户,代收工商费4 000户,代收税款3 600户,代收电费2万户,沉淀资金2 000万元。
【“三讲”教育】 在省行党委的领导和省行巡视组的指导下,建行于1999年 9月10日至11月10日,用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首先成立了“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选派得力干部作为联络员。在“三讲”教育每个阶段环节上,都把教育计划的落实作为重点,特别是把征集干部群众的意见工作做得很深入,帮助班子找准问题。坚持把深入学习理论、提高思想认识作为“三讲”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在“思想发动、学习提高阶段”,利用 3周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市行统一下发了学习材料和笔记本,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纪律,参加“三讲”教育的科级以上干部都能自觉遵守学习纪律,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在“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认真整改、巩固成果”两个阶段,组织大家学习,端正态度,消除思想顾虑,深刻理解学习理论与开展批评、认真整改的辩证关系。领导班子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把真话说出来。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市行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交心、谈心活动,互相征求意见,交流思想,消除误解,共同提高认识,找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三讲”教育实打实,不空谈。在深入自我剖析的基础上,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通过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深刻,态度端正,气氛热烈真诚,效果非常好。坚持边整边改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能改的马上改,不能马上改的也要抓紧时间改,让广大干部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三讲”教育带来的变化。“三讲”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找准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领导干部作风上有了明显的转变。能够直接听取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领导与群众更接近了。通过谈心交心,交流思想,团结上有了明显的增强,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了。全行系统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 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并受到中央金融工委的表彰,省行党委为此专门发来贺电,并下发文件号召全省建行系统学习市建行的作法和经验。建行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1994年晋升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以来,紧紧抓住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放松,两年一个新台阶。1998年晋升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辖各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创建率达100%。1999年又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国家级文明单位,召开全行员工大会进行动员,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示范点。建设现代文明金融企业必须坚持工作的规范性、整体性和稳定性。队伍素质要提高到一定水平不容易做到,要保持一定的水平更不容易做到。结合实际,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做到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连续三年在全市行风评定中被评为十佳单位。实际工作中做到:思想规范,把全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建行企业理念上来,牢记警言,遵守建行行规行法,从思想上做一个合格的建行人。行为规范,把职业活动、职工行为归集于总行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内。网点规范,按总行导入 CIS战略视觉识别要求,统一制作各种服务用品,为客户提供整洁,安全的服务环境。活动规范,根据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的需要,全行统一进行各项对外活动。制度规范,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职业道德岗位规范的基础上,统一制定了会计、出纳、储蓄、保卫等八个岗位的规章制度,为各项业务的运行起到严格的规范作用。
(孙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