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联合社
农村信用联合社
农村信用联合社
【概况】 七台河市农村信用联合社是具有独立法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996年 9月,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脱钩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一支规模宏大,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金融主力军。1999年,联社内设10个科室,下辖1个县联社,2个营业部,22个信用社,25个储蓄所及296个信用站,现有职工396人。主要业务范围是:办理存款、贷款、票据贴现、国内结算业务;办理个人储蓄业务;办理其他银行的金融业务;办理收付款项及委托代办保险业务;买卖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办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坚持“优质服务,优先支农”的服务方向。充分利用自身经营的灵活性,在广泛筹集资金,调整信贷结构,改善服务态度,拓宽服务领域,加大支农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三年被省农金改办,市委、市政府授予“支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资金组织】 组织资金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市联社加强对存款工作的领导,把资金组织工作放在各项业务工作之首。全社上下共同努力,竭尽全力扩大储蓄来源,千方百计增加存款总量,在优化存款结构上狠下功夫,最大限度地降低存款成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实行以贷引存,以存定贷和预约储蓄的方法。截止到1999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已达53 827万元,比年初纯增长9 075万元。农民和职工人股金额为532万元。农户入股面达50%职工人股面达100%。
【信贷业务】 以支农为重点,坚持优化贷款投向,不断加大支农力度。1999年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 71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9 123万元。为了保证既能支持农民发家致富,又不给农民增加负担;既能保证农业贷款专款专用,又能达到农民生产资金合理需求的目的,在农业贷款的投向上,主要是支持农民科学种田,支持农民购买化肥、良种、农药、地膜、农机用油等农业生产物资。在发放贷款时,改变过去那种放多放少,放给谁都由信用社自己说了算的做法。首先征求各级党政部门的意见,并采取“三结合”、“五公开”的办法,即 (确定贷款对象、额度、期限由乡、村、社共同研究),贷款发放后,要将贷款人、贷款金额、 借款、期限、贷款用途、贷款条件张榜公布,将整个贷款发放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在支持广大农民搞好生产的同时,还主动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1999年共发放扶贫贷款200万元,使120户农户脱离了贫困线。农业贷款由过去仅是农业生产资金的补充,变成了农业生产资金的主要部分。农贷投放量名列全省第一。为繁荣七台河市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盘活贷款】 在严把贷款增量关的同时,针对非正常贷款占用比重大的实际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盘活计划。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的盘活措施。全体信贷人员共同向非正常贷款发起冲击,向贷款存量要效益。截止12月30日,全市共清收非正常贷款 608万元,其中钢材2 500吨,房屋3 500平方米,汽车9台,活化了信用社资金。
【办公自动化】 1999年,市农村信用联社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储蓄、会计、统计报表电子化办公水平,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舍得花钱投资,使农村信用社的信息电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截止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信息电脑已形成了网络,实现储蓄、结算通存通兑。该系统是本市唯一一家覆盖全市各乡镇的通存通兑系统。该系统的开通,缩短了与其他金融机构现代化办公水平的差距。
【党的组织建设】 农村信用联社自1996年10月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党的组织工作一直陷于停顿状态,全体党员不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1999年,经与市机关党工委联系批准成立了市农村信用联社党总支委员会。党的各项组织工作走上了正轨,从而加强了党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
(褚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