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粮食

粮食

粮食



  【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1999年市粮食局在企业改革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在政企分开,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新机制,实施组织结构调整,规范和完善股份制等方面进行整体推进。一是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新机制。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与国有粮食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初步实现了脱钩。二是对活力不强的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撤销企业 1户。兼并了两个粮食管理所,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企业活力增强。三是对华禾制米厂、银海制粉厂两个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已按“先股后租”机制运行。
  【强化管理扭亏增盈】 在强化企业管理上,市粮食局制定了《行业管理若干规定》,勃利县粮食局在严细企业管理中坚持勤俭办企,尤其在资材管理上实行统一计划、统一购置、统一分配,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企业亏损势头。截止1999年末全市粮食系统亏损4 202万元,比上年亏损5 147万元减亏945万元,减亏幅度22.5%。其中:市区亏损1 539万元,比上年同期2 223万元减亏 684万元,减亏幅度44.4%;勃利县亏损2 663万元,比上年同期2 924万元减亏261万元,减亏幅度9.8%。
  【切实加强行风建设】 市粮食局制定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方案》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参与市委、市政府最佳最差评议活动方案》,与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并提出了“谁砸粮食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的口号。同时,还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宣传。针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了彻底整改。与此同时,市粮食局党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全年受党纪处分的有14名,移交司法部门进行查处的1名,除名处置的3名,免去科级职务的30名,受行政撤职处分的 1名。一年中,由于市、县粮食局党委加大了纠风力度,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专抓此项工作,各服务窗口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使市局1999年在全市行风评比中获第12名,县局被评为优秀单位。
  【招商引资发展多种经营】 为促进粮食经济发展,市粮食局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局上下自我加压、层层分解指标,人人参与,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1999年完成招商引资3 580万元,其中市区完成2 410万元,完成当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的670%,完成两年目标的335%。达成意向性投资项目6个,资金2 500万元,盘活资产200万元。勃利县完成1 170万元,超额510%。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了企业多种经营发展,全系统已初步形成养、种、加、服多业并举,跨行业经营格局。
  【加大清欠工作力度】 在全系统开展了清仓查库活动,基本摸清了家底。对清查出的欠款欠物,局领导和机关科室实行包保责任制,落实任务、落实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欠款清收力度。全年全系统共清收欠款659万元,物资17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紧张形势,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加大粮食顺价销售力度】 1.层层落实,强化管理。将省政府下达的五万吨粮食销售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购销企业,并与各企业的法人签定了销售指标责任状,强化对促销的管理。2.走出去,闯市场,积极促进销售,扩大销售覆盖面。采取了以市、县粮食局为依托,购销企业法人代表到粮食销区和大型粮油、饲料加工企业及沿海地区洽谈业务,广招客户,把握商机,促进销售。3.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于好销的品种,及时把握机会,扩大销售。4.积极组织加工企业进行委托加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过腹增值,扩大成品粮的销售。勃利县局成功地从陕西引进客户建水稻加工厂,给全局带了一个好头,当年加工水稻 4 000余吨,很好地拉动了顺价销售工作的有效展开,同时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5.全面完成粮食调拨工作计划。1999年在潮粮疏散和专储粮移库工作中,能够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了调拨计划。勃利县各库在接收潮粮和专储调出工作中态度积极,工作做得实,保证了发货的质量和数量。全年全系统共调销粮食5.21万吨,其中:调拨1.03万吨(市区0.39万吨,县0.64万吨),议价销售2.38万吨(市区0.16万吨,县2.22万吨),顺价销售粮食1.80万吨,占省政府下达的五万吨销售包干指标 36%。从市、县销售情况看,市区完成0.15万吨,勃利县完成1.65万吨,分别占市、县年销售包干指标的6.2%和63.6%。
  【做好粮食接收工作】 1999年国家对粮食收购政策进行了调整。为了使社会各界及广大农民掌握粮食收购政策,搞好收购,市粮食局对1999年粮食收购政策宣传落实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粮食局在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完善粮改政策措施的同时,邀请了市人大领导及市人大相关科室领导召开座谈会,汇报了1999年粮食收购政策及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并征求了意见。各购销企业在包库领导的组织下,相继召开了区、乡(镇)、村领导、人大代表、农民代表座谈会。座谈会重点宣传了粮食收购政策,同时征求了对接收粮食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包保责任深入最基层进行宣传。将印制的10 000份夏粮和秋粮收购政策宣传提纲发放到各区、乡(镇)、村、农户及人大代表手中,并把粮食样品送到了各村。宣传面达 90%以上。其次,严守服务承诺,开展便民服务。从粮食局机关到粮食购销企业直到一线人员,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反复组织学习了省厅下发的八项承诺,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兑现了承诺。八项承诺的内容在接收前都已在购销企业张贴上墙,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布承诺,接受监督。在粮食接收中继续坚持了“四快、五公开、八有、十不准”等行之有效的便民服务措施和工作纪律。此外,各购销企业在农民送粮过程中提供休息、就餐及其它环节上的方便。
  【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999年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强化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入手,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年中,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学习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把讲学习与粮食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与发展非国有经济联系起来,通过联系实际地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彻底转变到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粮食企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上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粮食经济发展上来,使干部职工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年中,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了“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无政府主义,保证上级政令畅通,做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开拓者;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挥党员干部公仆作用,做心中装着职工、率领职工振企兴粮的带头人;三是坚持为职工利益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政治观点,做顾全大局、稳定社会,促进“两个根本转变”的实干家;四是坚持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本岗,创造出业绩,做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勤奋实干的企业家;五是坚持遵纪守法,讲究道德,抵制腐朽思想和行为侵蚀,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做勤政廉洁,品德高尚的排头兵;六是坚持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和统一,做以事业为先,以诚待人,干实事为人称道的模范。通过“六个坚持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一年中,通过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认真开展揭批“法轮大法”活动,形成了反对迷信愚昧,自觉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崇尚科学的健康气氛。
  紧紧围绕“三讲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广泛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广泛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围绕建国五十周年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举办了“祖国颂”歌咏比赛,围绕澳门回归组织了纪念活动,围绕文明小区环境建设,强化了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尹凤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