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科技综述科技综述 【概况】 1999年紧紧围绕“二次开发、富民兴市”战略,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在实施科技计划,启动技术创新工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技术市场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防震减灾、专利管理、科技信息等科技管理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启动技术创新工程】 自1998年七台河市被列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以来,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建设、机制建设、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1.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筑符合区域特点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1) 加强领导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的要求,组建了由市长徐衍民任组长的七台河市创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委。上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1999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方案要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张景儒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项推进小组,并于 5月20日召开专项推进方案协调会。由市创新办起草了《技术创新工程专项推进方案》,制定了《启动和实施技术专项推进工作方案》。按照要求七煤集团公司、勃利县、市经贸委等部门成立了技术创新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年末,技术创新领导体系、运行机制和框架建设已基本完成。(2) 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年初,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一是要求企业在改组、改制、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加大科技研究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引导企业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建立技术依托。上半年,组织勃农机械责任公司等企业申报组建省级技术中心。10月份组织勃农、桃选等企业参加由科技部高新司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技术创新试点城市高级研修班”,以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3)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核心,1999年三区一县全部完成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组建工作,在全市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区域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加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为提高重点产业和试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根据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从本市工业企业实际出发,确定了全市首批10家试点企业。采取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试点起步,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着力在启动技术创新项目,推广应用关键和共性技术等层次上下功夫。
3.加强技术创新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是开展域外宣传,1999年,市创新小组在面向国内外发行的《中国科技产业》杂志辟一专版,宣传七台河市及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情况,徐衍民市长在国家技术创新专刊的市长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实施“两高一深”战略,必须走好技术创新之路》的文章。二是开展域内宣传,利用《技术创新动态》、《科技参考》等刊物,《七台河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技术创新工作进行宣传。此外,还利用参加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研讨会、全省科教兴市大会、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会议之机,同其它各地市进行了经验交流。9 月份,创新办还参加了由科技部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技术创新发展及规划研讨会。根据科技部部署,进行了《七台河市技术创新规划及战略研究》的软科学课题研究工作,为本市继续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增加创新后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宏观上进行探讨和规划,为市委、市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1.开展争先创优,促进科技进步。4 月中旬,张景儒副市长率领由科技、教育、统计、经贸、农业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考核组按照《七台河市科技进步先进区县考核评价体系》对区、县科技进步工作进行了定性、定量考核。经过严格考核、综合分析,最后确定区、县科技进步排序为勃利县、茄子河区、新兴区、桃山区。通过在区县开展科技进步考核活动,提高了领导的科技意识。三个区科技管理工作力度有所加强,调整并增加了人员。特别是桃山区,组建了大科委,区长兼科委主任,其他部门领导做为科委成员,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勃利县在1998年申报了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在省、市科委的指导下,勃利县委、县政府领导各部门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创建工作已经达标,并于 4月上旬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委托省科委组织的验收。
表彰优秀科技副乡镇长。根据区县的推荐,协同市委组织部进行认真考核、评选,表彰了6名优秀科技副乡镇长。
完成了《科技兴市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填报工作。根据省科委的部署,在市直十几个部门的支持下,历时一个半月,完成了《科技兴市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的80个指标的调查、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科教兴工。(1) 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技术创新项目6项,现已完成4项,技术改造项目8项,现已完成7项。市北岗煤矿深部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 370万元,该项目已于 9月9日通过验收,正式投产。乳化炸药项目完成投资 2 200万元,厂房建设、设备安装都已完毕,并正在调试设备,准备开工。勃利化肥厂的六改十项目已落实资金7 630万元,完成工程进度2 100万元,预计明年年底竣工。勃农集团的小型农用机项目,国家下达贷款指标 2 000万元已落实,省经贸委贷款贴息54万元已到位,已生产出产品样机,正在组织批量生产。桃山选煤厂的气化工业型煤项目,建行贷款2 000万元已落实,于1999年 9月10日破土动工。(2)深入学习邯钢经验,继续开展创建科学管理体系活动。继续实施创新一个好机制,开发一个好产品,建设一个好班子“三个一”工程,帮助企业掌握科学管理方法。(3) 贯彻国际系统系列标准,实施名牌战略。继续落实《质量振兴纲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大了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工作力度,树名牌、保名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全市已有省名牌 2个,市名牌18个。
3.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业战线按照“稳粮、保菜、兴牧、强企”的发展格局,坚持“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 46%以上。种植业以推广省级十项重点技术为核心,以科技示范园区、带为实施载体,1999年共落实科技示范项目60多个。在养殖业生产上,大力推广畜牧5项综合高产技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全市现有产值万元以上的专业户5 900多家,家庭牧场360处,按自然资源优势形成14个专业化牧业生产区域和养殖带。全市生猪育肥率达70%,肉牛拴养占30%,大力开展黄牛改良工作,全市已建成肉牛冻配站30多个。勃利县改良面积达80%。渔业引进名特优新品种8个100万尾,肉蛋自给率分别达80%和95%。城市蔬菜生产水平和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总产可实现9 150万公斤。全市标准化棚室生产面积达3 288.3亩,棚室总数3 990栋。
为提高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继续开展科普之冬和科普之夏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 000余场次,培训农民达9.4万人次,印发科普资料25 400册,播放科普录像 100余场次,发放录像带近200本,发布科技信息100余条,开展技术咨询270次,推广农业重点技术20余项,推广新品种46个,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实现了每个农户都有1—2个科技明白人。
【落实科技计划】 1.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实施进展良好。1999年,本市的《NP系列催化剂制造活性炭技术》、《CHM稀释剂》、《氨基酸态氮溶液的研制》 等项目在省科委立项,争取省科委三项费用68万元。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共安排资金 110万元,项目实施率达到100%,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国家级工业性试验项目《超低灰煤制备优质活性炭》现在设备已安装完毕,可以形成年产千吨生产能力。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无荧光防塌降粘降失水剂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工厂化烟叶烘烤技术项目,在进行项目论证考察后,已完成初设,现在着手组织实施。市农办的温室型散烧节能炉应用温室60栋节约煤炭 50%,每栋温室增收2 000—4 000元。农业局的“棚室蔬菜高新增产技术综合栽培小区示范开发与研究”项目示范面积350亩,平均亩产实现8 500公斤,平均亩增产1 500公斤,总产值476万元,相对增加农民收入71.4万元。煤矸石陶粒砌块研制项目于1999年 8月末正式进入工业生产阶段。信息中心投资环境多媒体软件开发设备购置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2.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下功夫。1999年全市申报省级各类计划项目13项,其中工业攻关项目7项,农业攻关项目3项,社会发展项目1项,软课题项目1项,火炬项目1项。
3.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1999年有10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部分成果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年初经过与七煤集团公司科技处协商,将其科技成果纳入全市科技成果管理之中。上半年七煤集团公司总医院有3 项科技成果在长春、佳木斯等地通过了专家鉴定,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市农办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及配磁技术示范开发》项目也通过了专家验收,各项指标达到了合同要求。市塌陷办的《塌陷学科基础理论及抗塌陷技术应用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七煤集团公司建材厂的《M型混凝土速凝剂》获省星火三等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提升。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市建筑设计院、勃农公司为市CAD技术应用示范企业,通过他们的试点示范作用,带动CAD技术在全市不断普及。本市建筑设计行业CAD应用率已达到 80%以上,机械制造业达到30%左右,其它加工制造业推广CAD工作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开展三优承诺服务工作,加夫对其扶持力度,1999年末对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进行调查和重新认定,全市现有民营科技企业55家,伴随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办科技机构已发展到13家。部分民办科研机构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程功口琴研究所开发研制的第一代、第二代产品,经专家鉴定和有关部门试用已得到认可;友泉果树研究所在省农科院园艺所的指导下,引进20多个果树新品种已嫁接成功,1999年培育的秋晚熟西瓜最大个的重27公斤,土豆最大个的 1.6公斤。
【科技管理工作】 1999年,全市共成立乡镇科委10个,科技管理体系已基本完善。市区内的 7个乡镇科委已组建完成;桃山区已形成了区科委牵头的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屯的四级科技管理网络。加大了专利咨询服务力度。接待对知识产权、专利等问题咨询 100多人次,指导申请并获得受理的 8个。经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的 5项。为了充分发挥科顾委作用,针对科顾委出现学科断层的现状,对科顾委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调整后的科顾委成员27名。加强地震管理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开展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施一周年和“7.28”唐山大地震纪实宣传活动。副市长张景儒作了题为“关于深入宣传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电视讲话,印发了 2 000份宣传单,在三区一县主要街道沾贴了宣传标语。二是建立了七台河市灾情速报体系,制定了《地震短临跟踪预案》,并对全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检查。《七台河市技术市场管理办法》于 7月份由市政府出台,结束了技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的历史。市科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并协调物价、财政等部门办理有关证件、票据,使技术市场管理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加强科技情报信息工作。一是加大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入库工作。1999年共收集、加工入库信息百余项,具备可行性报告及详细资料的信息20多项;共印发《科技信息》13期;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使科技信息传遍村屯。在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推广了省级“烟煤无烟化系列型煤”技术项目,通过三年的建厂生产,已初具规模。市级推广项目 4项,推广神气号气肥机20台。在试验示范园区推广生物有机肥7.2吨。新法生料酿酒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起步。
【招商引资工作】 市科委领导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亲自抓落实。多次召开引资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促进招商引资的决定,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职工通过亲友引资到位 105.5万元。同时,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在项目上做文章,积极筛选重大科技项目,通过在省级立项,引进资金达90万元。
(王金绪)
1999年度七台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