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序
教育·文化
下序
下序
【教育事业概况】 1999年,七台河市(不含七煤集团公司)有中小学校 263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高校2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43所,小学216所。中小学在校生84 652人。中小学教师 3 486人。市教委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两基”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成人教育等工作中积极向前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 1999年是七台河市通过“两基”验收后的第一年,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及时调整教育思想是摆在市教委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鉴于此,市教委把“深化改革,主动适应、自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一轮发展非国有经济的需要作为1999年第一项重点工作,经过积极运作,这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狠抓了一个龙头。市、县职教中心学校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在办学形式、办学渠道、办学活力、办学特色上发挥自身优势,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二是深化了一项改革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1999年是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的一年。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及时调整了农村教育的工作思路。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把农村教育定位在为农服务上,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办学指导思想。抓外出考察,学到了外地先进的办学经验;抓培训,举办了全市农村中学劳技课教师培训班;抓方案,制定了《七台河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抓基地建设,确定了 7所学校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点校。1999年,勃利县小五站镇被评为全省实施燎原计划先进乡(镇);市区安乐中学和中心河中学被评为全省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先进校。抓教材建设,勃利县在农村中学统一了实用技术实验教材,市区也在逐步推广。抓现场会的示范作用,1999年 9月份,通过实地考察参观,以现场研讨会的形式召开了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对全市的农村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占领了一个市场即教育内部市场。继续开展学生装、平安保险、人像摄影、学校文化用品供应等项工作。巩固了以食杂店、食堂承包和门房出租为载体的经济实体。开展了山野菜采集、加工和劳务输出工作。1999年,全市勤工俭学创收达923万元,比年初预定目标790万元多出133万元,递增21.6%,超额完成目标。四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于本市发展非国有经济的“三优”承诺制度,对域外客商子女来本市入学提供了最优惠政策。五是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1999年市教育系统完成招商引资额949.6万元,是全年目标670万元的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