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职教中心建设】 1999年,七台河市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举办短期培训、推广科技致富项目、创办新产业、加大招生力度、学校内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市、县职教中心学校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0余期。先后为教育系统举办了农村中学劳技课、微机安全知识教育和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还为系统外的农村计划生育干部和市委机关工作人员举办了微机培训班等。勃利县职教中心学校积极发挥为农服务作用,组织技术人员利用暑假和公休日深入各乡、镇举办养蝎技术培训班20多期。
1999年初,勃利县职教中心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全省蔬菜专业龙头学校,省拨专款15万元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和项目开发。学校也积极开展工作,自筹资金在校园内建成了 469平方米的两栋节能型温室,进行了多种蔬菜的对比实验和良种繁育,引进培育了多个品种的花卉。学校还与大四站镇政府联合开发蔬菜种植小区。同时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校办综合厂进行种蝎繁育、木耳生产和畜禽养殖。学校还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与县种子公司联合开发、试验和繁育优良种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职教中心学校自筹资金7.4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的校门和134延米围墙,实现了校园封闭管理,学校还新建了绿化带、美化带,在校园周围改种了 208棵鱼鳞松,校园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勃利县职教中心学校重新规划了校园美化区,新建了学生宿舍400平方米。
在招生宣传方面,借助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和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实行校长分片包干和召开招生工作联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宣传,扩大招生范围。市职教中心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文贸夜市的良好机遇,举办文艺专场演出,宣传学校。在1999年全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艺汇演中,市职教中心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代表,经过精心准备,紧张排练,演出荣获三等奖。1999年,市、县职教中心学校共招生200多人,短期培训600余人次。
常规性工作方面,一是拓宽了职教办学渠道,走联合办学之路。市职教中心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市大航电子技术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开设了实用电子技术维修等专业,并与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开设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办学效果比较明显。二是开展了“双证制”改革。三是加大了高职升学的宣传力度,使高职升学报名人数明显增多。两年来,市县两所职教中心共有毕业生280人,报考高职人数为147人,有 120名学生被高职院校绿取,升学率高达81.6%。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1999年,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定位在为农服务上,坚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办学方向,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检查指导、召开现场会、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全面发动,分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深入研究,明确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一是制定并出台了《七台河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奋斗目标、任务。各区、县农村中学也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或方案。二是加强检查、指导。每年,市教委多次组成检查组,由主管主任带队,对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过程进行检查指导,有利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加以推进。1999年 8月,市教委召开了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安乐)现场会。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市教委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于1999年10月下旬组织区、县教育局主管局长及部分农村中学校长共16人,赴呼兰考察、学习,收获很大。
打牢基础,把握切入点,狠抓落实。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农村劳技课或职业专业课教师的整体水平,1999年,市、县教委(局)分别举办了两期农村劳技课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达 100余人次。侧重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农作物种植、养殖等农业知识进行培训。二是教材建设。借鉴密山经验,结合本市的实际,由勃利县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一套乡土教材,经有关部门及专家审定,已在全市农村中学推广使用。三是发挥基地作用。全市农村中学多数已建成了“三田一园”,种植农作物品种繁多,开展了多个品种的农作物对比实验,有的学校还与种子公司建立联系,进行种子繁育和销售,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抓典型、带全面,同时加强对新启动学校的检查指导。在全省“科教兴省”大会上,市区中心河中学和安乐中学被评为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学校。
取得的工作成效。一是扩大了初二、初三分流班的规模。市、县绝大多数农村中学都举办了初二、初三分流班,开设了实用菌技术、果树栽培技术、农机驾驶、农用知识写作、蔬菜种植、农药使用等多种适宜农村需要的课程。勃利县大四站中学和双河中学还将往届初中毕业生千余人,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专门培训。二是学农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在继续加强“三田一园”建设的基础上,一些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温室大棚。勃利县永顺乡政府为学校建温室大棚 300平方米,进行油豆角、柿子、生菜、黄瓜等蔬菜新品种对比试验,安乐中学也自筹资金建起了温室大棚 400平方米,进行了茄子新品种试验,并进行了推广。一些学校在进行农作物大田对比实验的同时,还与省农科院、东北农大、八一农大、佳木斯农校、市种子公司等单位沟通协作,引进试种新品种粮食作物。如旱精水稻、旱水稻及大豆、玉米对比试验,有的学校还试种了车前子、川贝等中药材,效果比较好。三是典型群体不断扩大。四是“绿色证书”制度开始实施。全市共有初中应届毕业生 4 000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往届毕业生通过短期培训,有1 000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
(罗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