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综述】   1996年全区畜牧业确定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草食畜禽为主,大力发展牛羊,稳定猪禽,推进规模经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畜牧业体制改革,建成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在畜禽发展数量、产品产量、资金投入、牧业产值等方面获得新的发展,全年完成各类畜禽发展数量:黄牛存栏14334头,羊存栏16060只,马(驴、骡)存栏 6410匹,生猪存栏50683头,禽存栏506208只。完成产品产量,肉类总产量4644吨,鲜蛋产量2060吨。完成畜牧业投资47万元。其中:牧业小区 6万元,兑现补助款8万元,解决购药和防疫费13万元,新建改建畜舍 20万元,畜牧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到3650万元,增长30%,现价达到7176万元,增长20%,畜牧业产值提前四年实现了翻二番。
  畜牧业发展继续坚持以牧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推广以户、场、区为主要内容的规模经营,1996年全区小康型养畜户达到760户,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办牧场6个,专业村2个,牧业小区 1处;依据《草原法》继续开展草原承包,严格了开荒手续,对使用草原的单位和个人,核发了草原使用证184份,承包草原38.5万亩,查处毁草开荒案件3 起,解决草原纠纷3起;依据《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做好防疫、检疫工作,全区大牲畜、羊、猪、禽的病死率分别为0.6%、1.53%、1.62%、3.6%,全部低于省下达的标准。全区全面整顿了屠宰场。县、区、局所在地全部达到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共建猪屠宰点15个,其中食品系统2个,畜牧部门8个,个体3个,其它2个。共检疫牛羊肉33万公斤,检疫猪肉 320万公斤,检疫白条鸡22万只,检出病害肉 3万公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按着《种畜禽管理条例》,对全区孵化场、种禽场进行检查验收,一个种禽场,两个孵化场达标,核发了生产许可证;建立健全防治防疫工作体系,全区建成县、乡、村三级防疫网和地区中心化验室。
  1996年开展了以五项综合技术为中心的“畜牧丰收计划”活动。年初制定《大兴安岭地区1996年牧业丰收计划实施方案》。年末地区畜牧业丰收计划办公室对开展项目的单位进行全面的验收,共有20个项目142 人获奖,纳入丰收计划的畜禽共计增加肉类产量30万公斤,增加鲜蛋产量50万公斤,新增畜牧业产值700万元。
                                    (白永茂)【实施重点帮扶】  1996年,各县(区)、乡镇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重点帮扶,真正把畜牧业当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格达奇区区委、区政府组织9个企事业单位从各方面集资16.1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万元,建起东沟村、靠山村两个养殖村。塔河县政府出台畜牧贷款贴息政策,发放贷款10万元,贴息额1 万元,对1996年内购入黄牛每头补助200 元,已兑现8 万元补助款,为三个乡的畜牧站解决购药款和防疫费13万元,对养牛、羊大户购买种公畜给50%的补贴。呼玛镇政府投资6万元建牧业小区一处。1996年全区多方筹集资金,共新建改建畜舍 5000平方米,从外地购入黄牛950头,山绵羊2100只,仔猪5400头,种蛋20万枚,掀起了养畜热潮。
                                   (赵春山)【饲养存栏数】 1996年是全区畜牧业全面发展的一年,牛、羊获得突破性发展。全区黄牛存栏14334头,比上年增长32.5%:出栏牛3751头,增长59.3%;山绵羊存栏16060只,增长81.5%;出栏羊6338只,增长85.1%;奶牛存栏263头,增长18.2%;马(驴、骡)存栏6410匹,增长13.1%;生猪存栏50683头,增长25.9%;出栏猪46015头,增长52.4%;禽存栏506208万只,增长30.3%;出栏禽38.4万只,增长52%。
                                    (赵春山)【优良种畜禽推广】  由于地处边疆,村屯分散,交通不便,只有加格达奇区开展黄牛冻配改良和奶牛冻精配种,其它县区采用引进优良种公畜,以本交为主进行繁育改良。全区共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6头,黑白花种公牛8头,分布在塔河县、呼玛县、加格达奇区;引进长白、约克夏、哈白、北京黑花四个品种种公猪120头;引进绵羊150只,小尾寒羊450只,绒山羊500只;引进种蛋20万枚。1996年7月由山西太安引进哈巴德父母代肉种鸡 1430套,由北京引进的爱维茵肉种鸡1500套。1996年9 月由西安引进金彗星父母代蛋种鸡1680套。完成黄牛改良2759头,准胎2541头,准胎率92%,推广面达到85%。其中冻配改良90头,准胎67头,准胎率 74%;完成奶牛配种228 头,准胎207 头,准胎率90.7%,推广面达到90%。其中冻配20头,准胎18头,准胎率90%;马完成改良1230匹,准胎1092匹,推广面达到85%;羊完成改良2772只,准胎2600只,准胎率93%,推广面达到90%;猪完成配种1880头,准胎率94%,推广面达到95%。
  1996年9 月省畜牧局对加格达奇区光明养殖场和塔河县“国恩养殖场”的种禽场、孵化场验收合格,省畜牧局下发了生产许可证。
                                     (赵春山)【疫病防治体系与新技术】  全区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和地区中心化验室。地区设中心化验室,有兽医师5 人,是全区畜禽疫病诊断中心。通过抽样检测,定期监测和分析县(区)、局提供的疫情信息,化验结果,分析预测全区畜禽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全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各县(区)、局都设有兽医卫生防疫站(设专人负责兽医卫生防疫)和兽医院,负责实施省、地主管部门的年度防治防疫工作要点,组织乡镇、林场,村防疫人员搞好各种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了全区1996年度猪、鸡的免疫接种率达98%、97%,分别高于省定标准,没有出现大的疫情爆发和流行。全区32个乡镇、林场建有综合服务站(兽医站),负责辖区内的畜禽防疫、检疫工作和门诊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畜禽死亡率。村设防疫员,主要负责畜禽防疫,常见病诊断、治疗,消毒隔离病畜,并负责产地检疫和上报本村畜禽存栏数、购销、出栏、死亡等情况。
  猪瘟免疫,全区于1984年在松岭区壮志林场进行了试验:50—60日龄仔猪改二次注射为一次注射,充分发挥了疫苗的有效作用,常年保持猪群呈现高密度免疫状态,提高了对猪瘟的防治,降低了死亡率和养猪成本,该项试验获大兴安岭地区科协1995年度科技进步四等奖。应用该技术,1996年免疫猪85545头,全年猪瘟死亡5头,仅占总病死率的 0.35%。为全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王宣国)【兽医卫生防疫】 针对全区畜牧业超常规发展,需要从外地大量购人畜禽的情况,1996年制定了加强防范“预防为主”的方针,凡大批引进畜禽的部门,必须由兽医到产地进行检疫,购入后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方可混群饲养。在疫苗管理上,取缔了个体兽医及兽药经销点、饲养场经营销售疫苗,保证了疫苗的质量,提高了免疫效果。全年注射猪瘟苗85545头,注射率98%;注射丹毒苗85545头,注射率98%;口服肺疫苗 55571头,服苗率63.67%;接种仔猪副伤寒苗4820头。鸡新城疫1 系苗免疫593499只,免疫率96.3%;禽霍乱免疫12000只。鸡新城疫L系免疫201802只,免疫率98%;鸡马立克氏病免疫44000只,鸡法氏囊病免疫192105只。免疫率93.2%。1996年全区大牲畜、羊、猪、禽的病死率分别为0.6%、1.53%、1.62%、3.6%,全部低于省下达的1%、2%、2%、5%的标准。
  漠河县开展了马“传贫”检疫,检疫马985匹,无阳性。加格达奇区、漠河县开展了马鼻疽检疫,检疫马 661匹,无阳性。呼玛县、加格达奇区开展了奶牛结核病检疫,检疫奶牛165头,无阳性。呼玛县开展了奶牛布病检疫,检疫奶牛13头,无阳性。漠河县黄牛布病检疫,检疫黄牛654 头,无阳性。呼玛县、漠河县羊布病检疫,检疫山绵羊1700只,无阳性。
  1996年全区除塔河县十八站林业局查班河林场个体养猪户孙淑芹饲养的69头猪全部感染疫病、死亡25头外,没有疫情发生。
                                     (王宣国)【监督、检疫】  运用法制、经济和行政手段强化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实施坚持监督与管理并重,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并重、行为监督与技术监督并重原则,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了地、县两级监督和动物检疫机构,配置了~定的办案工具,理顺了防、检、监管理工作秩序。兽医卫生证、章、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法制化。在全区开展了核发与年审兽医卫生合格证工作,在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采取边宣传、边审核、边发(审)证的办法,对饭店、肉食加工厂(点)、肉食摊贩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发放(年审)了兽医卫生合格证532本。1996年6月全区各县、区、局所在地都已实现定点屠宰、集中检验。共建县(区)、局所在地城区猪屠宰点15个,其中食品系统2个、畜牧系统8个、个体3个、其它2个,检疫(验)权归属畜牧部门的动检机构;乡镇猪屠宰点6个,其中畜牧部门5个,其它1个,检疫(验)权归属畜牧部门所属的乡镇兽医站。1996年全区共检疫牛羊肉33万公斤,猪肉320万公斤,白条鸡22万只。检出病害肉3万公斤,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真正让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肉。
                                    (王宣国)【草原承包】 1996年全区草原开发承包工作,认真贯彻省政府草原水面承包工作会议精神,地委、行署下发了大组干 [1996]119号文件,建立了地区草原水面承包开发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出台了《大兴安岭地区草原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和《岭南农业开发区草原资源开发利用实施办法》,转发了《黑龙江省草原管理费征收办法》的通知。为了加强草原管理,做好草原管理费征收工作,行署下发文件规定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的草原管理费征收工作由本县、区草原监理站承担。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草原管理费征收工作由地区草原监理站承担。
  1996年全区解决了草原承包“确权”问题。承包草原达38.5万亩,发放草原使用证184本,占可利用草原面积9%,同时查处毁草开荒案3起,解决草原纠纷案3 起,共征收草原费8万元,改良草原1.5万亩,种植燕麦2万亩,种植苜蓿500亩,种植饲料玉米1000亩,将玉米秸进行氨化、盐化,对牛羊试喂效果良好。
                                   (赵春山)【肉类及禽蛋产品产量】 1996年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肉类总产量达到4664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牛肉509吨,增长88%;猪肉4064吨,增长48%;羊肉91吨,增长88%;禽肉713.9 吨,增长32.8%;禽蛋产量2060吨,增长15.3%。
                                   (赵春山)【饲养大户】   1996年全区有各类专业饲养大户76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11%。70%的鸡蛋,30%的商品猪是由专业户提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专业大户采取产、销结合,增加经济效益。加格达奇区的专业大户那高明、马秀香、张辉在前进市场租有摊床,直销自己产品。塔河县吕振德领办的兴边畜牧场,饲养猪1070头,其中母猪180头。种公猪9头,每天出栏2头肥猪,屠宰、熟食加工后出售,每头猪可多赚 100元。塔河县张国恩办的国恩养殖场,饲养种鸡5580套,其中父母代蛋种鸡1800套,父母代肉种鸡 3780套,年孵化量25万只,其中蛋鸡雏3万只,肉鸡雏22万只。据调查:全区专业户饲养一只肉鸡能赚5—7元,一只蛋鸡能赚12—15元,一头肥猪能赚120—150元,一只肥羊能赚100—150元。
                                   (赵春山)【“畜牧业丰收计划”】  1996年初制定《大兴安岭地区1996年牧业丰收计划实施方案》。具体经济指标要求是:猪直线育肥技术,采取经济杂交、配合饲料、塑料棚暖舍、科学防疫四项综合配套技术,仔猪断乳后6 个月出栏,体重达到90公斤;鸡高产技术,采取优良品种、配合饲料、密集饲养、科学防疫四项综合技术,蛋鸡单产10公斤以上,肉鸡56天出栏、体重 2公斤以上;肉牛集中育肥技术,采取肉牛改良、集中饲养、短期育肥、拴系补料四项综合技术,24月龄出栏,体重达300公斤;奶牛提高群体单产技术,采取选种选配、配合饲料、喂饲青贮、暖舍饲养四项综合技术,单产4 吨以上;羊的肉毛增产技术,采取优良品种、增草补料、驱虫灭癞、羔羊育肥四项综合技术,绵羊每只成羊产毛3 公斤以上,肉羊8 月龄出栏,体重30公斤以上。
  1996年全区推广猪直线育肥技术2.5 万头,高产蛋鸡技术20万只,高产肉鸡12万只,肉牛集中育肥技术3000头,羊肉毛增重技术3000只,奶牛提高群体单产50头。地区畜牧业丰收计划办公室年末对开展项目的单位进行了全面的验收,共有20个项目142 人获奖。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三等“丰收奖”一项;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丰收奖”三项,科技进步二等“丰收奖”六项,科技进步三等“丰收奖”十项。纳入“丰收计划”的畜禽共计增加肉类产量30万公斤,增加鲜蛋产量50万公斤,新增畜牧业产值700 万元。
                                    (赵春山)【机构改革】  在1996年全区机构改革中,行署畜牧局改为大兴安岭地区畜牧总站,变为具有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内设三站一办,即:兽医卫生防疫站,草原监理站、畜牧站、办公室。7月完成行署畜牧局机构改革后,各县、区也于年末陆续完成了机构改革。
                                    (白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