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
  【综述】  1998年,全区各级共青团组织以服务经济、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为宗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学习为主线,广泛开展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举办理论专题讲座、知识竞赛218场次,建理论学习书屋67个,形成调研文章184篇,青年受教育面达97%以上,并在全区青年中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培养树立青年典型150人,在新闻媒体播发及刊登信息100余条。
  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新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12个,新增“一助一”服务对子1623对,青年志愿者已近1万名,为城市公益服务和农村扶贫开发做出了贡献。
  以推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为目的,深入开展农村青年科技活动。在青年能人队伍建设上,涌现出县级“青年星火带头人”980名,地级344名,省级47名。在青年科技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上,建种植业基地9个,养殖业基地2个,加工业基地1个。同时组建青年股份合作体682个,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围绕为国企改革建功立业,带领青年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在青年岗位建设中,涌现出地级“青年文明号”27个,地级“青年岗位能手”61人,工商系统个体私营业地级“青年文明号”37个。在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上,树立“优秀青年企业家”27名,会员已发展到108人。在下岗青工再就业工程中,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渠道培训青工1500名,为915名下岗青工创造了再就业条件。团地委对全区团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顿,出台《大兴安岭地区农村基层团组织整顿方案》,并形成《关于组建林业集团总公司下属部分公司团组织的报告》,得到地委批转,同时选择非国有经济组织——漠河通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试点单位,进行建团试点。及时指导5个县级团委进行换届,并重点抓了农村团组织“三位一体”配置工作,使配置率达91%以上。各级团组织举办团务知识讲座38期,听课1120人次,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团干部430人,切实提高了广大团干部的理论素质。                   (王利庆)
  【思想建设】  团地委下发《关于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的通知》和《关于组织团员青年学习贯彻团十四大精神的通知》,并以此为学习主线,在全区掀起学理论高潮。全区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了学习重要会议精神(即十五大和团十四大、省八次党代会、江泽民北大讲话精神)、学习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和党章)、学习十佳(即地区十佳公仆、十佳公务员)活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全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及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团的工作实际,开展了“我与改革共命运”大讨论,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理论素质。全区青年受教育面达97%以上。7月份,团地委成功地协办了在地区召开的全省青少年思想研究年会暨学习·创业·跨世纪理论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王利庆)
  【青年志愿者活动】  团地委制定下发了《全区团组织1998年青年志愿者活动安排意见》,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开展城市公益服务和农村扶贫开发。“3·5”期间在全区各级团组织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进千街万户送温暖”活动,并与报社联合编发了志愿者专版。7月份,团地委在漠河县召开全区青年志愿者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表彰11个星级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有效地推动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全区有青年志愿者协会71个;服务站56个,其中新建站10个;服务基地47个,其中新建服务基地1l2个;新增“一助一”服务队子1623对;服务队800支;青年志愿者近1万名。漠河团县委书记吴宣明当选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之一。 (王利庆)
                                  
  【宣传工作】  4月份,全区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喜迎团的十四大,展现共青团风采”大型图片展,展出图片670余幅。5月份,团地委与电视台联合推出“岭上青年人”系列报道,报道13条团的信息和先进人物事迹,同时录制“岭上青年人”专题片,反映全区1993年以来共青团工作成绩,并在大兴安岭电视台播出。团地委先后与物价局、保险公司、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开展《物价法》宣传、青年保龄球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团地委的社会活动能力。
                                   (王利庆)
  【青少年抗洪救灾】  夏秋洪水泛滥之际,全区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先后组织青年突击队14个,奋斗在抗洪第一线,为抗洪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募捐献爱心活动中,全区团组织共缴纳特别团费8241.72元,衣物3万余件。在“手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活动中,各级少先队组织捐物21 800件,捐款6418.80元,切实发挥了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全省抗洪救灾表彰大会上,全区有2支青年突击队获“全省抗洪英雄青年突击队”称号,有5人获“全省抗洪英模”称号。                      (王利庆)
  【农村青年科技活动】  团地委围绕地委加大农村开发战略目标,采取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工作方法,以加强培养为手段,重点抓了青年科技示范群体建设,以呼玛县和漠河乡为科技试点单位,进一步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栽培、大豆垄三栽培等12项新科技项目,举办各类培训班143期,培训农村青年5360余人次,组织下乡小分队深入乡村68次,服务青年1300余名。全区现有种植业基地9个、养殖业基地2个、加工业基地1个。在全省第三届农村青年科技会议暨基地建设肇东现场会议上,全区有6个基地被命名为省级“农村青年科技项目示范推广基地”,岭南农业开发区泽田农场场长刘玉国被授予第三届全省“十大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标兵”称号。全区有县级“青年星火带头人”980名,地级344名,省级47名,地级“青年科技示范大户”219个。在团省委与省科委的联合表彰中,全区有1人获全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称号,有11人获全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             (王利庆)
  【青年岗位建设】  5月4日,团地委与地税局、国税局、邮电局、电业局、公安局、交通局7 家单位组织召开了全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命名表彰大会,表彰了27个地级“青年文明号”和61个地级“青年岗位能手”,工商系统个体私营业涌现出37个地级“青年文明号”;在全省“青年文明号”评选中,全区有10家单位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全区的“青年文明号”基本完成了由服务业向重点工程、工业企业、社会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延伸。10月份,由团地委及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单位组成的金融系统“青年文明号”领导小组,在团地委书记李泽清的带领下对获得省、地级“青年文明号”的单位进行了抽检。团地委协调林木产品公司、加铁分局、劳动安全监察局、行署人事局、行署劳动局等7家单位,于12月18日在漠河举办了“木材装车行动”青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全区10个林业局均派队参加比赛。                           (王利庆)
  【青年企业家协会】  地区青年企业家林会召开第三届会员大会,制定完善了青企协发展规划。青企协已发展会员108人,为全区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5月29日召开的全省青年企业家、乡镇企业家表彰会上,全区有5名当选为省级优秀青年企业家,8名当选为省级优秀乡镇企业家,其中塔河县筑路工程公司经理毕镇铎荣获省级杰出青年企业家提名奖。9月15日,团地委与地委组织部、人事局、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单位联合召开全区青年企业家命名表彰大会,命名表彰27名优秀青年企业家。               (王利庆)
  【少先队工作】  团地委协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筹建了漠河县黑山村希望小学和塔河县永丰村希望小学。3月份,团地委组织征订“三五”普法图书4500册,并组织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全国“三五”普法知识竞赛,地区荣获团体优胜奖,同时有13名中小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另有8名校长、8名辅导员、4名团干部获优秀组织者奖,2个县级团委获优秀组织奖。团地委举办了北京科技夏令营和北极漠河夏令营,有 120名中小学生参加,另有18名少先队员参加全省“磨难教育夏令营”。在“六一”期间,团地委举办了“98工行杯”少儿卡拉OK大赛,150余名儿童参加了比赛。“手拉手”活动普遍开展,全区有结对学校 39对,“手拉手”辅导员近400对,“手拉手”小伙伴4600 余对,为贫困地区小伙伴送书籍等学习用品4000余件,各地共资助贫困失学儿童51名。在团地委、地教委联合表彰中,全区树立了18 个优秀少先大队,30个优秀少先中队,48名优秀辅导员,54名优秀少先队员。12月份,团地委成功地承办了团省委在地区召开的全省少工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并交流了少先队工作经验。  
                                   (王利庆)
  【青年联合会】  全区各级青联组织在企业减员增效、稳定青年思想、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中积极发挥作用,以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工作发展态势,逐步壮大,全区青联委员已达126名。11 月份青联秘书处召开青联常委扩大会议,成立12个青联界别组,为1999年青联换届做了充分准备。在抗洪救灾捐款活动中,各级青联委员踊跃捐款,共捐资2000余元,为灾区献上一份爱心。在省青联的表彰中,阿木尔林业局局长李树铭被授予黑龙江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实验中学教师赵兴伟荣获全省“中小学教师现代园丁奖”。
                                   (王利庆)
  【改革开放20年共青团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团组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为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结合各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基层团组织整顿、创“双合格”团支部、“创先争优”等活动,恢复和加强了基层团组织,同时健全团的各项工作制度,如“三会两制一课”、团籍注册、推优入党、流动团员管理等制度。全区建立县级团委54个,总支214个,有专兼职团干部220人,团员16 800人。相继建立了青年联合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为全区青年参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主题,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旗帜,使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保持着强大的政治生命力,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理想纪律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大兴安岭精神教育等,组织了为改革建功立业、“学比争”等活动。团中央提出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希望工程”以来,全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得到升华。全区各地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跨世纪雏鹰行动”、“手拉手”献爱心、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提高了青年思想觉悟,维护了安定团结,促进了社会进步。
  各级团组织以服务经济为目的,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为载体,实施“号、手”联动,为国企改革建功立业。全区有地级“青年文明号”27个,地级“青年岗位能手”61名,省级“青年文明号”10个。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青工技术大比武、导师带徒、“四个一”、“五小”等青年岗位建功活动,在全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国企改革发展起到较好的作用。为了给青年成才致富创造条件,各级团组织共组建各类农村青年科技服务协会103个,组建青年股份合作体682个,组建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基地58个,这些科技服务组织在普及农业知识、应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团组织共落实1025亩耕地作为青年科技实验田,推广脱毒马铃薯、大豆垄三栽培等l2个新科技项目,建立9个种植业基地,2个养殖业基地,1个加工业基地,有95个自然村完成团支部书记“三位一体”配置工作,涌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省级46名、地级344名、县级980名,地级“青年科技示范大户”219个,发挥了农村科技推广主体作用,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全区开发建设、企业改革、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涌现大批优秀青年典型。团地委、地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劳动局等部门先后联合评选出三届全区“十大杰出青年”,团地委先后表彰近2000余名优秀团员、团干部,表彰260余名“青年突击手标兵”。全区涌现出全省“五四奖章”获得者李树铭、周世民,全省“十大杰出青年”李树铭,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吴宣明,全省“十大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标兵”刘玉国,全省“中小学教师现代园丁奖”获得者王宏霞、赵兴伟,有13人获全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青年典型充分发挥了引导和带动作用。                            (王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