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科技
章下序
科 技
责任编辑:王 艳
【改革开放20年科技发展】 1978年11月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的科技方针。同年6月,地委、行署首次召开了全区科技大会。从此全区的科技工作走上了正轨。为了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地委、行署进行了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为70余名知识分子的历史悬案平反昭雪。140多名知识分子被提拔到县级以上领导岗位,并吸收了634名知识分子入党。1979年林管局成立了科技处,各林业局成立科技科,地林直主要经济部门及县级以上企业也增设了科技科。至今独立科研、开发和推广机构增加到5个。
1981年至1986年间共投入科技经费609 万元,完成科研推广开发项目187项,其中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4项,地级成果奖58 项;科技成果应用增收节支经济效益达3200 万元。其中代表性的项目有“大面积无性系林木种子园营建技术”及“冬青一号”萝卜新品种。
1989年地委、行署提出了“科技双兴”发展策略,设立了“科技双兴”办公室,并出台了关于科技工作和知识分子待遇的十余项地方性政策法规。科技工作为兴区全面服务,在护林防火中实现了预测预报、监测通讯、扑火装备、扑救技术、阻隔系统、决策指挥六大系统和综合配套,依靠科技综合,防灭火能力,达到国家领先水平。为了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避免林区的两危,1987年开始起步,通过技术改造引进锯材、纤维板等生产技术和装备,90年代初开始引进刨花板、造纸、地板块、木炭、卫生筷子等生产技术和装备。接着又相继开发出来了北芪神茶、红豆饮料、野生浆果系列、红豆健身茶、苁蓉酒、山野菜等产品,并引进了麦豆、蔬菜良种50余种,都具有高产、抗寒、早熟的特点。在畜牧业上引进小尾寒羊、绒山羊、鲁西黄牛、高产鸡等优良品种30余种,推广生猪直线育肥、蛋鸡高产、牛集中育肥、奶牛群体单产、羊肉毛增产综合技术。
由于深化了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管理,1987年至1994年科技项目有较大增长,共完成科研开发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项目1193项,获优秀科技成果奖242项,其中国家级奖22 项,省部级奖50项,地级奖290项,行署、管局累计科技投入1958万元,企业自筹投入6524 万元,新增经济效益为25 446万元。
1995年至1998年是科技快速发展时期,为使“科教兴区”任务落到实处,全区启动了科技发展五大系统工程,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计划方案,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工程方面, 天然林分类经营和商品林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启动,在生产中推广应用17 项集成材配套技术。其中有地区科技人员研究开发的“树苗贮运保鲜袋”专利产品,该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15%,降低材料和管理费用60%,年节约支出420 万元。在现代化工程方面,推广了大豆种子包衣、大棚综合高产栽培等14项先进实用技术。
这一时期强化了科研管理体制,实行了重点课题招标制、项目合同制、科技投入匹配制、课题组成员聘任制、科研推广一条龙接产制。
1998年,全区选择出了5个重点攻关课题,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通过竞争,6家中标。从1995年至1998年全区科技投入为4440万元,4年时间科技推广创经济效益12 292万元。
(李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