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研究
  【综述】  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坚持“兴区、强所、富职工”的思路,进一步弘扬“献身、求实、创新、协作”的科学精神。
  加大科研力度,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林业部“948 ”项目“国外马铃薯新品种及关键技术设备引进”在1997年的基础上,购进超速离心机、核酸蛋白分析仪、酶联仪等重要试验仪器,引进马铃薯新品种20多个,并从中筛选开发出超早熟高产品种系列、加工专用型品种系列、高淀粉品种系列等应用型品种,并继续搜集国外有开发前途的品种。其它马铃薯科研项目也顺利完成。所选育的大“92062 —1 ”品系经参加全国东北片区域试验,在分区试点中,该品系在抗逆性上表现良好。在马铃薯X 病毒抗血清研制工作上,已进行到指示植物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国外耐冷作物品种引进试验”项目的年度工作已基本完成。荷兰番茄、黄瓜等品种虽在生长期受低温、光照不足的影响,但表现出较高的抗性,生长势较强,抗病性较强,产量也比对照高,有栽培价值,但高粱品种从田间表现看,生育期过长不适合本地栽培。“南瓜新品种选育”及“优质菜豆品种选育”课题,裸仁南瓜、加工南瓜粉型南瓜、加工南瓜籽型南瓜三个种类在6 月上旬分别定植大地和大棚内,9 月末收获后测产分析并选出各型品种材料45份。并对表现好的6 个优质菜豆品种进行了扩繁。“小麦大豆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选出拟推广的品种8 个。与东农合作选育的大豆2481,蛋白质含量达41% ,亩产量达150 公斤以上,在全区生产面积达20万亩。“高寒地区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大豆,选出比当地生育期长8 ~15天的品种。长目型圆葱栽培技术的“引智”项目初见成效,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为全区发展冷凉型农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深化改革,突出责、权、利结合,成立了大兴安岭种薯有限公司,以全部的股份制运作,注入股金80万元。对研究室放权承包。人员自选,经费自筹自用,超支自付,各项目把科研纳入产业化。所长和副所长实行岗位责任制,科技管理科和办公室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工作量化指标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从立项、方案实施到验收、鉴定总结,自始至终都进行全面跟踪管理。
  1998年,新建种薯窖450平方米,约贮藏种薯20万公斤。种薯基地生产微型薯100万粒,生产各级种薯85万公斤,外销50万公斤。                   (陈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