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 杰 |
|
刘 杰,山东省单县李半庄乡宋楼村人,1939年1月8日出生,大学文化,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农田水利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退休前是地区水利总站站长兼水产总站站长。1965年6月在北京农机学院水利系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农垦总局汇滨农场水利队任技术员,1968年12月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团计划科技术员,1972年来到大兴安岭,历任地区水利局技术员、水利设计队副队长、水利局水利科副科长、水利设计队队长、水利总站站长、水利总站兼水产总站站长,1987年晋升为农田水利高级工程师,1996年晋升为农田水利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退休。刘杰在水利战线工作30余年,来大兴安岭工作的20多年,在治水害、兴水利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多次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或单独完成勘测设计、专题研究、著书立说、教学和施工等项任务。先后完成了兴安湖水库灌区设计,加北水库设计,加区河南水库设计,古莲河煤矿排水设计,白桦堤防勘测设计,依西肯涝区设计,林海大型鱼场初设等。在科学实验方面,在地区水利局灌溉实验站、河南农场、加北四队搞了移动式喷灌、微型喷灌、塑料大棚滴灌和小白龙灌溉等实验,在高寒地区取得可喜的增产效果。在农田防洪除涝方面,搞了模式化治理——单元治理,在全区推广12万亩,取得800万元效益。完成了大兴安岭水利区划,提出的将大兴安岭地区划分为五个三级区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主编了22万字的《大兴安岭水利志》,作为编委之一编辑出版了80万字的《大兴安岭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编写了《大兴安岭自然资源》一书的水利资源、水力资源、水文资源部分,与张振山一起编写了防汛工作讲议,培训学员几百人次。撰写的论文《单元治理是我区农用防洪除涝的基本途径》在《专家建议》和《防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刊登,获地区优秀论文二等奖;《对我区防洪工程的初步评价》获大兴安岭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大兴安岭防洪工程及其防洪标准确定》被录入《大兴安岭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微型喷灌在我区实验情况介绍》在《兴安科技》发表。还撰写了《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灌溉实验技术总结》、《大兴安岭农业水利化区划》,均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农田水利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防汛工作中,刘杰多次被行署、林管局评为先进个人,198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抗洪模范,1992年、1995年在执行渔业“丰收计划”项目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