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述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

综述



  1999年,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实现产值43 013万元,同比增长9.4%;工业增加值实现27 902万元,同比增长10.2%;三项产业生产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12.6:52.7:34.7调整到1999年的10.5:49.4:40.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48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0.7%;林业局财务总收入实现32 333万元,木材销售完成40.5万立方米,销售收入实现26 002万元,实现利润1509万元,分别为计划的118%和124%,同比分别增长31%、50%,上缴款完成3564万元,为年计划的101%,超缴17万元,职工工资发放13个月;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99.4%,与上年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粮豆薯产量实现3186吨;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685元和3017元,同比增长3%、7.5%;城乡居民存款余额86 146万元,同比增长22.7%。
  6月底顺利完成机构改革,县党政机关由33个精简合并为20个,精简40%。林业局机关由13个精简到6个,精简54%。共清理代干和借调人员115人,分流214人。人员精减幅度达49.3%,年节约支出450万元。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盘活国有资产。在林场、贮木场实行模拟市场经营,以林场生产的经济材,在贮木场造材后的缴库数核算林场和贮木场的模拟销售收入,以产量和各材种收购为计算依据,实行承包经营,盈利分成。全年共现增收1290万元。县局有40家小企业在1999年实施转制,共盘活资产11 190.4万元。对企事业单位加大剥离力度,将县广播电视局、医院、水暖处、汽电处、木材科、产业公司等6家单位推向市场,同上年比节余费用支出79万元。
  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职工自营经济实现新发展,招商引资加大步伐。以木业公司为龙头的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加大林木剩余物的利用率,年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0 755万元,同比增长20.10%;年出口集成材2000立方米,实现利润80万元。乡镇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1 100.1万元,同比增长6.9%,在省乡企20年成果展示会上,漠河县被评为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兴乡企,奔小康”先进县,获得一项优秀产品奖;多种经营实现产值6943万元,同比增长11.7%。职工自营经济实现产值3200万元,完成计划3150万元的102%;全年招商引资实现8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3192万元,同比增长8%;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实现2134.4万元;水利基本建设取得进展,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4项,总投资达4813万元;制定《西林吉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理顺了资源林政管理体制,组建管护队伍人员配置1200人,圆满完成4000公顷的人工促进更新任务;完成抚育16 766公顷,封山育林3600公顷“天保工程”任务。
  发展公益事业,年内投入资金50万元,重修巷道73条,修铺砂石路面20.5公里,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义务清挖排水沟16 500延长米,清除垃圾4.5万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全区第一位,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3起特大刑事案件和多起营林、木材销售领域中诈骗案件,为漠河县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数百万元。顺利完成新《兵役法》颁布实施后第一年的征兵任务,实现连续14年无退兵。民政工作荣获省级“双优模范县”,省级“村民自治”模范县称号。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达标,全县医疗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森林防火实现连续12年无人为森林火灾。教育工作通过了省教委的“两基”验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行了“迎国庆50周年和庆澳门回归”多项活动。
                                     (朱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