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委党校工作
地委党校工作
[地委党校工作] 地委党校在“三讲”教育中,把“三讲”教育视为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论的机会,每人做学习笔记超过3万字,有的达到6万字。围绕地委中心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完成地委下达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调研课题,在《在兴安岭日报》上发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理论文章。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树立了与“法轮功”作长期斗争的思想。教职工无一人参与练习“法轮功”。领导班子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健全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教师讲课费偏低等实际问题,整改工作群众满意率100%。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力度,党员的“树、比、促”活动见实效,带动了职工队伍建设,年内发展5名新党员,质量较高。1名教师被评为地区劳模。领导班子被地委考核认定为一类班子,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被第二次评为超标单位。
2000年10月地委学校建校35周年,9月6日,举办庆典。中央党校发来贺电,省委党校和兄弟党校领导参加庆典活动。地委书记杨喜军为校庆题词“建一流党校,育合格人才”,其他领导同志也题了词。收赞助款66万元,全部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校庆期间,办起80平方米的校史展厅; 撰写一部6万字的校志。
建立微机教室,开展微机教学,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校领导、教师代表和第十二期中青年干部班学员赴苏南地区学习考察。撰写《走出山门看发展》的学习考察报告,《大兴安岭日报》12月31日至2001年 1月30日每周一期专版连载。地区领导高度评价学员的学习考察收获,并提出殷切希望。首次聘请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韩宝江和省党校的教授、金融专家来党校授课,提高教学层次。地委领导及部门领导等客座教授给主体班次学员授课240学时。 学员普遍反映客座教授实践经验丰富,紧贴地委中心工作,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邹世龙同志晋升为正教授, 实现党校历史上正高职称零的突破。有2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员评教优秀率 96%。年内举办处级干部轮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7期,培训干部314名,占年度目标的157%。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本年度在地级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理论文章25篇, 获地级以上奖励的10篇, 占年度目标的240%。
地区一次性投入95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建起微机室,教学和办公部门配置电脑,全面维修办公楼、教学楼,更新课桌椅和办公桌椅等, 办学条件进入全省地市党校的先进行列。9月份地区专员局长办公会议在党校召开,这是地区首次在党校召开重要会议。与会领导对党校的办学条件和后勤服务质量给予高度评价。
校领导经常深入县区局及其党校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召开基层党校工作座谈会,按时向地委反馈信息。全区党校工作会议之后,校领导带队分三组深入县区局及党校督办和调研,恢复撤并的区、局党校2所,落实县区党校校长享受同级副职待遇问题和教师10%津贴问题。基层党校办学积极性普遍提高, 仅图强党校一次招收函授本、专科学员150名。
(胡胜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