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王贵春 [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王贵春] 王贵春,1947年11月出生于哈尔滨市宾县,本科学历,理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兴安岭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化学教师。
1968年至1978年任光恩中学化学教师,1978年 7月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1982年毕业后任大兴安岭实验中学化学教师,1988年任漠河一中化学教师,1992年任大兴安岭地教委高中视导员,1994年任实验中学化学教师,1995年任教务处主任。王贵春大学毕业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他把班主任工作纳入教育实验的高度来认识,把对学生的思想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以主题班会作为班级集体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主题班会有研究、有创见。1988年初,他发现班级学生在越野赛中有舞弊行为,随即召开主题班会,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以此为题材写了《这个第一不能要》的论文,在“全国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例”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刊登在《山东教育》1988年第十期上。他的主题班会和论文都切中时弊,不但带好一个班级,而且影响一所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他对知识难点的分散艺术和对重点知识的突出技巧有独到的表现手法,致使课堂教学给人以逢难化易,水到渠成之感。他因材施教,其教学方法因章节知识结构特点的不同而不同,因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而有别。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成果显著。所教化学学科历届高考均为全地区第一名,在全省也名列前茅。他特别注重教法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并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在省、地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1998年承担“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省级教研课题,不断对教育现代化理论和教学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撰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应具有治学能力》等多篇富有新意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这些教研成果,不但推动实验中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开展,而且对全地区乃至于全省的教学研究也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任教务主任以来,积极致力于教学管理工作,开创实验中学教学管理的新途径。组建学年组、教研组相互协调的教学管理网络,群策群力,凭机制促竞争,以教研创优势,向管理要质量,实验中学高考本科进线率每年递增10至25个百分点。他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1985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大兴安岭地区劳动模范称号、优秀教师标兵奖、国家林业部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先进工作者奖,1995年获黑龙江省百佳教师称号,1996年获大兴安岭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奖,1998年获黑龙江省振兴教育奖,2000年获黑龙江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