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工作
侨联工作
侨联工作
【综 述】 2002年,全区侨联组织围绕宗旨,发挥服务、联谊、引导功能,“立足国外,面向海外”,开展宣传、联络、依法护侨、参政议政、引资引智工作。在黑龙江省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地区侨联被授予“全省侨联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地、县两级侨联组织归侨、侨眷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具有“侨”的特色的活动。在归侨、侨眷中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倡导文明新风,争做文明侨户”活动选树、宣传、鼓励侨界典型,《呼玛江畔一块金》、 《心系故乡捐资助学》等5篇反映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文章在《黑龙江侨联》上刊登。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组织归侨、侨眷联谊、座谈,通过活动,凝聚侨心,以内促外。以“友好侨联会”、“北极光”节、“哈洽会”为契机,扩大外联,向海外重点联络对象发出邀请函30份,接待来访华侨、华人17名,“友联”观光团2个9人。利用亲情、友情、乡情牵线搭桥,开展引资引智工作。日侨侯玉民在呼玛县三卡乡捐资十五万建立“启旭”奖学基金,已有36名学生受惠,奖励金额12 150元。团结、组织归侨、侨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从公民出国定居、侨属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贫侨脱贫致富等方面为侨界代表和委员提供素材,撰写议案和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侨界心声,有份被采纳。围绕中国侨联提出的“维护侨益年”活动方案,结合地区“帮扶万人上岗就业”工作,组织开展“一帮一、侨帮侨”、“爱侨胞、护侨益、解侨忧、帮侨富、暖侨心”五字联心等活动。宣传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畅通信访渠道,开展定期走访、咨询、帮扶、救助工作,为贫侨提供政策、技术、资金、信息等服务,救济贫困户20多户,在2个侨属企业中安置下岗职工7人。 (王少霞)
【理论学习】 结合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区侨联举办 2期理论培训班,培训侨联专兼职干部15名。组织归侨、侨眷参加侨法知识竞赛,70人参加答卷。
(王少霞)
【队伍建设】 2001年机构改革之后,漠河县、呼玛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侨联予以保留,2002年7月3日,呼中区召开第一届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侨联组织。地区侨联购置了建会以来第一台微机。 (王少霞)
【“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元旦、春节期间,全区侨联系统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采取筹资与捐款相结合的方法,走访慰问贫、残、老归侨、侨眷15户,赠送3000余元慰问品。漠河县侨联为2户侨眷申办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王少霞)
【维护侨益】 2002年是中国侨联提出的“维护侨益年”,全区各级侨联大力宣传《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增强侨联干部和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法律意识和能力,引起社会各界对维护侨益的关注。依照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归侨、侨眷在分房、子女升学、就业、出国留学、劳务输出、民事纠纷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地区侨联聘请了一名侨眷律师,作为侨联的法律顾问,免费为归侨、侨眷提供法律服务,共协调处理涉及侵权事件7起,参与民事调解3起。通过信访渠道做思想工作、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把处理信访与开发侨务资源获取侨情动态信息结合起来。共接待来信来访37件次,100%的问题得到回复和解决。 (王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