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



  【综 述】 2002年,全区科技工作稳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6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技术创新角2个,创产值19200.6万元,比2001年增长50%,实现利税1750万元,比2001年增长24%;阶段性完成了中药新药“E.F”软胶囊、越桔花青素产品开发、落叶松改性技术研究及家具产品开发等重点项目的研制开发,18个项目列入省、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项目管理上采用专家评审制。形成了《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信息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对《大兴安岭地区科技信息“十五”规划》进行修改,对数字林业,特别是贮木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做了调查。制定《关于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参加海外学人创业洽谈会和深圳高交会共签约32项;北药新增试验性种植2000亩;完成了加格达奇区城市绿化管护工作;在“万人帮扶上岗再就业”工作中,为帮扶对象捐款3000元;“双评”工作中,在电视台进行公开承诺,聘请20名行风监督员;5月18日至 25日举办“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了第十四届“科普之冬”活动。               (徐 巍)
  【科技成果】 中药新药“E.F”软胶囊的研制完成了 SD大白鼠长期毒性试验,着手进行贝克犬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越桔花青素产品开发提取高级制药中间体原料取得三方面进展:变提取物为粉剂;筛选出高效的组合溶剂;花青甙含量超过25%。蓝莓花青素花色甙含量超过25%,达到了国际标准。落叶松改性技术研究及家具产品开发取得成果,干燥周期缩短三分之一,成品质量达到GB/T1950—94标准。建立了蓝狐、水貂达6000余只的珍贵皮毛动物养殖基地。生态保护示范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局研究项目制定出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和七大标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丽雪公司、恒友公司正式试点运作。甜杨优良无性系的选育及寒温带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在种质资源收集、种子园等方面初步建立。引进园林绿化树种23个,培育、推广花卉7种。
                                     (徐 巍)
  【18个项目列入省、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 2002年,申报省和国家林业局科技项目40个,确立项目18个,项目资金328万元,到位130万元。申报国家林业局的项目有“大兴安岭北部林区人工促进更新推广”、“营造大兴安岭林区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樟子松红斑病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国寒温带地区天然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的建立”等11个项目,申报省科技厅的项目有“EF胶囊的研制”、“黑云杉地理种源试验及良种选育技术研究”、“大兴安岭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建设”、“兴安玉兔种源扩繁与推广”等10个项目。   (徐 巍)
  【引进智力】 大兴安岭地区组团参加了6月26日至29日举办的中国海外学人创业(哈尔滨)洽谈会。洽谈会期间到展位前洽谈对接项目的海外人士达56人,达成协议28项,纳米鹿茸酒的开发、小木屋的开发、花青素的提取等 6个项目已履约。会后大兴安岭地区的北药资源受省内一些大专院校关注。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到呼玛县对当地的缬草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现正在进行有效成分的检测和申请立项,建立了进一步的合作关系。10月12日至17日组团参加了深圳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会上同广东省同富裕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怡景开发公司、深圳中正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北奇神旗人减肥茶、鹿哥系列产品、松果粉合同4份,金额3600万元。                          (徐 巍)
  【北药开发】 在2001年种植2万亩北药的基础上,2002年新增试验性种植 2000亩,主要分布在呼玛县、加林局、大子杨山、松岭区等地。种植的品种有黄芪、干草、龙胆草、缬草、狼毒、红景天等。建立了呼玛县五味子基地并在省里立项。养殖业扩大了规模,个体养殖发展迅速,养殖的品种有棕熊、雪兔、花尾榛鸡、林蛙等。全区与北药开发相关的企业有23户,北药企业全年完成产值 3900万元,与2001年相比增加21%。食用真菌种植方面其中地栽木耳和段栽木耳年产100万公斤。                          (徐 巍)
  【城市绿化】 在2001年加格达奇区城市绿化工程的基础上,2002年开展加格达奇区“四路一街”绿化工程,对2001年被毁和死亡的绿化树全部更换;采用ABT6号生根粉进行了浇灌,提高绿化树木成活率;对朝阳路栽植的无毛花楸和榆树进行剪枝和地膜覆盖;对进行药物防治的天幕毛虫;进行了绿、软覆盖试验。对加格达奇八街二路的第二期绿化工程和加—松工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出40个绿化模式,完成三个方案的设计和多媒体制作。     (徐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