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森林经营技术推广研究

森林经营技术推广研究

森林经营技术推广研究



  【综 述】 2002年,森林经营技术推广站营林工作重心转移到培育和保护森林后备资源上来,制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良种基地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重点,加快站区环境建设、营林示范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经济责任制促进营林作业质量的提高,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林木良种基地建设,2001年开始实施,至2002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520.2万元,占该项目总投资的61.88%;培育工程进展顺利,2002年计划投资569.1万元,实际完成262.2万元;认真执行国家规定,严格按项目管理程序办事,管理力度加大;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培育和保护森林后备资源,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注重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成果,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横向联合。年终考核中,被营林局评为先进单位,被地区评为“地级文明单位标兵”。                     (刘 平)
  【概 况】 技术推广站是隶属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的营林科技推广事业单位,1973年建立。技术推广站位于加格达奇城南15公里,东经 123°56′至124°6′,北纬50°18′至50°22′,施业区面积7326公顷,属加格达奇林业局辖区,东南部与林科所实验基地毗邻,西北部与加格达奇林业局东风林场相接。技术推广站设有营林队、苗圃、良种基地三个生产单位和子弟校、卫生所、护林队三个直属单位。已建成标准化苗圃一处,电网、通讯网直通市区,修筑各类道路45公里,路网密度为6米/公顷。技术推广站集林业科研、技术推广、林木良种繁育、营林生产为一体。推广站苗圃总面积240亩,年产成苗 200万株,绿化大苗1万株。施业区成林面积为50477.9亩,占施业区总面积的45.9%,其中一般用材林为 41081.5亩,速生丰产林9396.4亩。主要树种为落叶松、樟子松,有少量云杉和甜杨,先期营造的人工林已少量开展抚育伐试验,每公顷蓄积量为220立方米。技术推广站在职职工107人,大、中专以上学历58人,其中科技人员40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9人。         (刘 平)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投资】 2001年开始实施,截止到2002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520.2万元,占总投资的61.88%。其中:建安工程完成投资532.4万元,占该项目投资638.3万元的83.41%;设备购置完成投资460万元,占该项投资827.1万元的49.67%;培育工程投资 410.8万元,占该项投资827.1万元的49.67%;其它投资完成11.7万元,占该项投资351.4万元的3.33%。
                                     (刘 平)
  【建安工程】 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和土建工程两部分。道路工程按设计计划修建林道11.4公里,投资96.2万元,2001年完成5.9公里,完成投资 49万元。道路工程全部竣工,经林业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全部交付使用。土建工程2002年下达计划174.3万元,完成投资287万元,包括锅炉房130.2平方米,投资14.3万元;配电间 24平方米,投资1.7万元;储油库54平方米,投资4.3万元;节能温室410.8平方米,投资 25.8万元;环控温室安装1684平方米,投资112.7万元;凉晒台2916平方米,投资25.8万元;排水渠 13.9公里,投资102万元,以及气象站移位420平方米,投资102万元。土建工程项目除车库改造投资9.9万元和排水渠投资92万元之外,其余项目已全部完成投资计划。         (刘 平)
  【培育工程】 是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工程项目的核心工程。2002年,计划投资 569.1万元,实际完成262.1万元。全年完成林地清理455公顷,整地478.6公顷,定植334.5公顷,完成定值后扶育面积763公顷,鼠害防治完成589.5公顷,完成补值154公顷,完成防火林带113公里,为2003年上山定值培育各种苗木72.5万株。                   (刘 平)
  【项目管理】 林木良种基地工程从项目启动开始,认真执行国家规定,严格按照项目的管理程序办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资金合理使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搞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工程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起来。继续坚持强调法人责任,实行法人责任终身追究。认真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聘配了工程监理人员。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投资项目组织施工,避免计划外施工。培育工程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施工质量与技术人员的年总奖惩有机结合,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资金运行正常。制定了《大兴安岭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培育工程年度作业中检查验收办法》。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档案管理加强,制定了档案管理表格模式,设计30多种表格,为实施微机管理奠定了基础。         (刘 平)
  【培育森林后备资源】 2002年,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培育和保护森林后备资源。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强,年内,完成造林221亩,补植829亩,人工幼林抚育1430亩,郁闭前抚育10 000亩,四旁绿化10 571株,机械耕地1100亩;加强对现有种子园的集约经营和科学管理,推进全区种子生产基地化、良种化进程,生产樟子松良种442公斤,完成种子园抚育 1030公顷;病虫害防治加强,设置监测样地19块,监测面积19公顷。鼠害防治30 000亩,红斑病及针锈病防治27 700亩,落叶松毛虫防治35 000亩,天幕毛虫防治53 750亩,防治效果显著。 (刘 平)
  【森林资源管护】 提高职工群众对防火工作的认识,把防火工作列为第一大事,第一任务,第一责任, 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防火积极性。防火宣传力度加大, 派出专门宣传组宣传100余人次,组织子弟学校师生走入村屯宣传50多人次,张贴防火标语350余份,签订防火责任状20余份。岗卡24小时值班,严格检查过往行人和车辆,清出无证入山人员35起,有效地控制了火灾的发生。加强防火队伍建设,防火机具设备不断完善,扑火队员扑火技能、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请森警部队协助清理林地火烧剩余物,实现全年无火灾的好成绩。   (刘 平)
  【科学研究】 2002年,《中国寒温带地区林木良种基地建立》课题组为提高新 建1.5代樟子松种子园的技术水平,进行人工授粉,获得了优良种子,为进行樟子松全同胞测定提供了物资保障;结合杨树采穗圃的建设,开展甜杨与山杨杂交试验,进行杨树优良无性系和甜杨雄株选育,为培育杨树新品种,促进速生丰产,提供优质绿化苗奠定了基础;结合乡土阔叶树种白桦强化种子园的建立,进行白桦强化育种试验。结合杂种落叶松种子园的建立,依据大兴安岭地区积温带状况,选点营造杂种落叶松子代林,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为推广杂种落叶松的应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结合建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区,注重对全区稀有珍贵树种的收集工作,开展云杉、兴安云杉与红皮云杉的嫁接培育,对引进的生长良好,冠形美观的青扦、白扦以红皮云杉为砧木进行嫁接培育。对引进的珍贵树种红松、西伯利亚红松,以樟子松为砧木进行嫁接培育。试验成果理想。对扩大生物物种资源多样性,增加绿化树种,丰富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起到重要作用。                           (刘 平)
  【科技推广、应用】 技术推广站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水平。在林木种子园的植苗点布设中采用了“小群体复错位”排列法,为林木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环境效应创造条件;秋季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寒温带林区落叶松秋季造林技术,保证植苗作业速度,减少春季造林压力,完成定植面积为61.5公顷;春季或秋季的定值过程中,全面推广应用蘸根保水剂和林果专用保水剂,并做不同坡向、坡位和不同剂量的区组试验,提高定植成活率。在杨树扦插之前,应用生根粉进行浸条,提高杨树的扦插成活率。引进和应用更新换代药品,进行鼠害防治和天幕毛虫防治。                       (刘 平)
  【技术联合】 2002年,技术推广站加强了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横向联合。在白桦强化育种过程中,借鉴东北林业大学白桦种子园强化育种技术,交换育种材料,缩短了白桦育种周期。                                 (刘 平)
  【扶贫解困活动】 扶持困难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站内职工自营经济有三门类,年创产值近30万元。在全区开展的“帮扶万人上岗工程”中,站内职工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向贫困地区职工捐款3000元,部分职工自愿与贫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帮扶对象全部实现再就业。                                   (刘 平)
  【筹备站庆】 2002年初成立站庆30周年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明确分工,初步完成站志的编撰工作和展厅的初步设计。                   (刘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