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史志鉴工作

史志鉴工作

史志鉴工作



  【综 述】 2002年,全区史志鉴工作者以甘愿辛苦,淡泊名利的修志精神,发挥最大的工作潜能,编纂出一批可观的史志鉴成果。《大兴安岭地区志》初稿完成 200万字。《大兴安岭年鉴》(2002年卷),从内容、装帧、版式上有所创新,整体质量又有进一步提高。《大兴安岭概况》(上、下卷),作为简志,全方位展示区史、区情,反映大兴安岭地区二千余年历史,于年末出版。《与时俱进的大兴安岭》画册出版,展示了大兴安岭人“二次创业”中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200万字的 《大兴安岭历史编年》年末进厂印刷。《大兴安岭历史地图集》,2300年历史中的 360余则,1300余个时、地、人、路等资料全部定位。《公安志》、《商贸志》、《防疫站志》、《烟草志》出版。分别完成《森林防火志》、《劳动志》、《公安志》、《水利志》、《地税志》、《邮电志》、《金融志》、《加格达奇林业局志》、《司法行政志》、《军事志》等分志的稿件修改、审查工作,累计400万字,提出修改意见520余则。地区志办在人员少的情况下,抽出部分骨干参加《财政志》的编写,已完成 70%的工作量。及时完成《中国林业年鉴》、《黑龙江年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地区”供稿和发行任务。
  全国统一部署的续志工作开始起步,新林区、漠河县、呼玛县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条件到位,已收集部分续志资料。由地区志办一名副主任带队。组织全区部分编写骨干参加全省续志培训班,听取专家讲课,提高理论知识。地区志办通过召开全区志办主任工作会议、分志编写工作会议、鉴稿评议会、编间会,以会代训,交流体会,解决编写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参编人员编写素质。各县(区)志办也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全区专兼职参编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志办两位主任及编辑到新林、呼中、漠河等地,地林直部分单位现场指导史志鉴工作100余人次。地区志办机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加强,全年平均每人加班450小时。地志办主任被地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有2名同志被评为省年鉴系统模范工作者。
                                     (王 艳)
  【《大兴安岭概况》出版】 地委、行署、林管局指令编写,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具体承编的《大兴安岭概况》于2001年 2月末启动编写,2002年11月出版发行。《概况》由上下两卷组成,版式为大16开本,全书由总述、基本概况、现任领导人简介、机构、重大事略、区情专题、县(区、局)概况、事业名录、企业名录、产品名录、旅游景观,招商引资项目等单元集合成书。图文并茂,汲古纳今,略古重今,反映大兴安岭地区二千余年历史,史料鲜为人知,全方位立体、形象、鲜明地展示新时代的大兴安岭雄姿,展现大兴安岭天然氧吧,绿色香格里拉,天然花园,旅游胜地,林木产品和纯天然食品超市等特色,是认识大兴安岭的指南,了解大兴安岭的“导游”,热爱大兴安岭的乡土教材。为区史、地情、资源、产业产品特色、企况企势、事业职能、风土人情、投资软硬环境等综合简介信息。             (王 艳)
  【《大兴安岭年鉴》2002卷出版】 《大兴安岭年鉴》(2002卷,总第六卷)出版发行。全鉴实录2001年全区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改革,持续以结构调整为主题的“二次创业”,实施“四大工程”和组织“四个战役”等极具本区特色的“全、新、精、特”信息。全鉴从内容、装帧、版式(改为大16开本)上有所创新,由前5卷每卷120万字左右,压缩至90万字左右,完成8遍 720万字的校对,700余幅图片的设计工作。版式新颖,选题独特,结构严谨,文字精炼,图文并茂,为社会各届接受和认可,实为一部文化精品。   (王 艳)
  【《与时俱进的大兴安岭》画册出版】 《与时俱进的大兴安岭》画册于2002年 3月出版,王忠林、钟志山、郑宝满任总编,张进运、朱洪祥、钟志山、郑宝满作序。画册选取2001年至2002年3月有关图片资料 1000余幅,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与时俱进的大兴安岭人,以“四大工程”和“四个战役”的胜利,打响“十五”计划开局。全方位展示大兴安岭人“二次创业”中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以示大兴安岭人既往开来的风貌。           (王 艳)
  
  【《大兴安岭年鉴》2000卷获奖】 在黑龙江省开展的全省第四次年鉴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经过动员、申报、评审几个阶段,由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承编的《大兴安岭年鉴》2000卷,以其独特、图文并茂的版式设计,新颖的选题视角,严谨的结构,精炼的文字,荣获优秀年鉴二等奖。                          (王 艳)
  【《大兴安岭历史编年》进厂印刷】 《大兴安岭地区志》的姊妹篇《大兴安岭历史编年》1998年启动编写,2002年年末进厂印刷。为编年体史书,全书 200万字,分设先秦、两汉、南北朝、隋唐、宋辽金、明、清、民国、新中国初期、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二次创业”等单元。运用《大兴安岭地区志》和全部区史地情资料,记述了大兴安岭地区,上至先秦下至公元2001年的历史大事,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史纲和大事记,史料鲜为人知。     (王 艳)
  【呼玛县续志工作】 自1998年以来,呼玛县开始续志准备工作,制定续志方案,建立奖惩和催办检查制度,确定县志篇目,同时启动编写10部乡镇志、20部专业志。2002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续志动员会,省、地志办负责同志到会指导。会议以会代训,培训参编人员,省志办专家专题授课。呼玛县志办已抽调专兼职修志人员18人,搜集续志资料1000余万字。
                                     (王 艳)
  【《大兴安岭地区商贸志》出版】 《大兴安岭地区商贸志》于2002年 3月出版。《商贸志》翔实地记述了大兴安岭林区商业,特别是地、林直商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是商业职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在林区开发建设中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记录。全书3编27章66节 27万字,对于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大兴安岭林区商业,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和作用。                             (王 艳)
  【《大兴安岭公安志》出版】 《大兴安岭公安志》1999年启动编写,2002年末付梓问世。《公安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详近略远,立足当代,简述旧警机构演变和警务活动,真实记录了1909年至2000年本区警察近百年发展演变的历史,着重记述了解放后特别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公安机关建立、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广大公安民警建国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巩固人民政权、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保卫改革开放,坚持不懈斗争的伟大业绩和精神风貌。全书2篇16章74节 37万字。
                                     (王 艳)
  【《大兴安岭地区烟草志》出版】 《大兴安岭地区烟草志》于2001年9月启动编写,2002年12月出版。《烟草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唯物主义观点力求全面反映大兴安岭地区烟草专卖历史和现状,观点正确,结构合理,体现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地方专业特色,时代特点鲜明。全书采用小章节体结构,共分10章34节15万字,上溯1914年,下至2001年。                         (王 艳)
  【出版工作】 大兴安岭地方党史研究室出版、 发行《中共大兴安岭地区组织史资料》(1994.4———1998.12)一书,30万字。 该书是大兴安岭地区党史研究的“骨架”工程,同时也是一部地方党史工具书。全书系统地收录了大兴安岭地区副处级以上规格的单位和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记录了各单位历史沿革,详实地说明了其单位性质、隶属关系、发展变化、取得业绩、领导更迭等情况。出版发行2001年《大兴安岭党史年鉴》。全书48万字,严格履行三级审稿和三校制度,在政治观点、史实内容、业务要求、语法文字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把关,发行全区。                                 (计显军)
  【《大兴安岭党史年鉴》征编工作】《大兴安岭党史年鉴》是本室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每年编写一部。该书共分11章69节45万字,主要收录了2001年全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年内完成了审定工作。             (计显军)
  【编写完成了《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简史》纲要】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简史》是大兴安岭党史研究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此项工作已被列为“大兴安岭党史十五规划”重点攻坚课题。时间跨度大,史料收集难度大,加之基层机构残缺、人员不齐,地本级人力资源又有限等实际情况。提前进行了运作,通过多次召集室内外有关人员进行论证、研讨及借鉴其他地市的成功经验,起草完成了编写纲要。                       (计显军)
  【《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编撰工作】 全书系统地论述了林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论著,全书共计60万字。         (计显军)
  【启动大兴安岭党史人物研究工作】 通过调查、走访、查档核实,对全区立传人物进行了一次排查,列出需立传及将来立传人物名单。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资料征集。建立了《副地级以上党史人物档案》,对建区以来的副地级(含享受待遇)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跟踪建档,为26名离退休人员立档,给全区离退休老同志去函,征集自传、回忆录及其它党史资料。全年共发出信函400余份,截止年末,收集回忆文章 31篇,10万余字,其中经本室人员整理的回忆文章5篇,3余万字。派人深入各单位进行采编,有目的的进行了资料收集,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党史积累素材。                             (计显军)
  【创办《兴安党史》】 加强党史的对外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大兴安岭精神,丰富党建内容,创办了《兴安党史》机关内部刊物。该刊为月刊,主要收录兴安风云人物、党史专题、学术研讨、回忆文章、领导对党史工作的重要指示及讲话等。在具体操作上实行执行主编负责制。配合党的“十六大”文献的学习,以《兴安党史》为阵地出版了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专刊,收录“十六大”报告、地委五年来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总结从“十五大”到“十六大”取得的主要成就等。还出版“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曹发庆英雄事迹”专刊,对全区广大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全年出版12期,40余万字,发行全区2700余册。                       (计显军)
  【指导工作】 完成了加格达奇区、漠河县、韩家园林业局、工程公司等单位编写的《组织史》(第三卷)及《呼玛知青风云录》的审稿工作,审稿 180万字。全年接待党史知识及业务咨询100余人(次),发行党史资料书籍4000余册,充分发挥了党史资料库和信息库的作用。
                                     (计显军)
  【提供信息】 完成了中央组织编写的《共和国之最》征集编写任务。征集100余条6万多字,经过认真梳理筛选,列出五大类,16项,53条,1万余字。 将大兴安岭的“全国之最”系统地、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完成了省党史研究室《走进新世纪——从十五到十六大》大兴安岭篇的综述稿,查阅相关材料70多万字,走访有关单位30多家,完成书稿 1.5万字;完成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地方党史出版书籍目录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为下一步地区党史书籍走进全国党史图书馆打好基础;完成中央、省党史研究室关于地方立传人物的统计工作,并已着手收集整理的相关人物资料。                       (计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