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疾病控制 【综 述】 2002年3月18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 疾病控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国家疾病控制卫生信息网建设如期开通,争取到国债西部疾病控制建设项目,立项规模2500平方米,投资 450万元,项目资金全部到位。全区急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计划免疫工作保持高接种率,地方病防治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加强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和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全区开展灭蟑螂和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性病和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开展乙型肝炎普查和预防接种、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脑炎疫源地调查(森脑病毒已分离成功)和呼玛县白银纳乡和塔河县十八站鄂族乡结核病现患调查。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肠道细菌病监测方案》和《大兴安岭地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举办疫情管理、疾病监测培训班、医院感染监测培训班、国家救灾防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培训班。 (黄 海)
【疾病控制中心成立】 3月18日,在原地区(林管局)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 正式组建大兴安岭地区(林业集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地区疾控中心编制60名,领导职数 3名,内设:办公室、流行病科(健康教育所)、消毒科(肝炎防治所)、计划免疫科、牙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性病防治所、地方病科(职业病科)、质量管理科、卫生检验检测所十个职能部门。
(黄 海)
【疫情动态】 1至12月,全区急性法定传染病8种 968例(死亡3例),发病率182.87/10万,同比上升29.20%。其中肝炎440例、菌痢120例、淋病34例、梅毒22例、麻疹3例、猩红热 12例、出血热19例、肺结核 318例(死亡3例), 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5.45%、12.40%、3.51%、2.27%、0.31%、1.24%、1.96%、32.85%。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为肝炎, 占总发病率的45.45%,同比上升56.33%。全区1至4季度报告死亡人数1605人,总死亡率3.03‰,其中男性死亡率4.53‰,女性死亡率3.2‰,总死亡顺位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肿瘤、损伤与中毒、诊断不明、其它疾病。
(黄 海)
【肠道传染病防治】 加强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4月份举办大兴安岭地区肠道病防治培训班,各县区(局)疫情管理人员参加培训。起草下发《大兴安岭地区肠道细菌病防治方案》,要求各县级综合医院如期建立肠道病门诊,实行肠道传染病登记、报告和实行霍乱周报和O157:H7月报制度,成立霍乱防治机构,有专人负责。 (黄 海)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12月,加格达奇区各中小学校发生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行署拨专项防治经费,采取多部门共同参与综合性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省疾控中心病毒所对加格达奇区流感毒株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为甲 3型流感病毒。大兴安岭被省疾控中心病毒所确定为全省五个流行性感冒监测点之一。加大对全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下发紧急通知,各地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工作,为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防治措施提供条件。
(黄 海)
【血源性疾病防治】 全区1至12月共报告性传播疾病 4种178例,占总数24.16%,非淋菌性尿道炎49例,占总数27.53%,梅毒30例,占总数16.85%,女性多于男性,多以20~39岁低学历,非婚接触为主。9月开展特种人群监测,共监测加格达奇区看守所119名在押犯人,查出一例尖锐湿疣病人,检出率为0.84%。制订 《大兴安岭地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5月举办全区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防治培训班。12月1日组织艾滋病宣传日活动。
(黄 海)
【计划免疫】 完成2002至2003年两次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AFP监测,1至12月全区报告AFP病例5例,发病率5.53/10万,达到省规定1/10万发病率指标,全年收到AFP旬报 468份,报告率为100%,上报省36份,上报率和及时率为100%。全年监测21次县级以上哨点医院13所,调查门诊和住院病例156 595人,AFP未见漏报。开展疑似麻疹病例主动监测工作,全年收到麻疹旬报及主动监测报表468份,上报省36份。全区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例,血清学复核确诊 3例。10月份,开展7周岁、15周岁、大中专院校新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全区接种麻疹疫苗12004人,接种率为97.91%。 1至12月全区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疫苗99.93%,麻疹疫苗99.43%,百白破三联疫苗99.43%,卡介苗99.90%,乙型肝炎疫苗99.90%。开展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共调查0至10岁儿童357名(试纸条法)查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5人,携带率为4.2%,低于全国平均10%的水平。 (黄 海)
【地方病防治】 全区8至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控制在6.59%,居民碘盐合格率达到99.33%。全省第四次碘缺乏病检查工作,将加格达奇区、呼玛县、塔河县定为监测点,检测8至 10岁学生120人,确诊甲状腺肿大率5.8%,B超检查甲状腺肿大率为6.7%,居民碘盐合格率为94.12%,尿碘中数为222.88ug/L。5月15日开展了碘缺乏病宣传活动。 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疫情稳定,全区大骨节病病区共监测2418人,大骨节病患病率为2.19%,漠河拍6岁至13岁学生右手X线片100张,干骺端检出率为2.0%。克山病病区共监测460人,潜在型 12人,全年无急慢型克山病报告。
(黄 海)
【医院感染监测】 对全区12家二级医院感染进行监测,监测率监测数量均达100%。监测项目8项,监测样品645件,合格526件,合格率为81.55%。一次性医疗用品全年采样560份,除备检和复检样品检测 1153份,合格率为100%。4月份协助地区卫生局举办个体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班,培训医务人员100余人。 (黄 海)
【学校卫生】 按照卫生部《学生健康监测方案》要求,检测地管学校学生1823人,沙眼患病率为7.02%,龋齿患病率为50.27%,刷牙有效率为93.26%,视力下降率为9.87%。地管学校新生乙肝检测740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2.0%,乙肝E抗原阳性率0.9%。对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学生蛔虫感染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1162人,小学蛔虫感染率为0.41%,中学为0。加强学校内儿童强免工作,对岁年龄组进行麻疹和白破二联接 7种,对15岁年龄组进行麻疹疫苗强免。筹建牙防所,为全区学生防治龋齿提供基础保障。 (黄 海)
【结核病防治】 全区新生儿4468人,卡介苗接种4341人,接种率为97.16%。PPD试验2856人,试验率65.79%,结核菌素阳转数 2811人,阳转率为98.42%; 全年肺结核病人新阳指标数196人,完成 135人,完成率为46.00%。4月建立痰培养实验室。全区抽查滚动三个月的痰检片148张,合格120张,合格率为81.08%。应存片数525张,实存片数515张,保存率为98.10%,假阴、假阳率为0。7月份深入呼玛县白银纳乡、塔河县十八站鄂族乡进行结核病现患调查,调查803人,两乡患病率分别为2.66%和3.19%。组织“3·24”结核病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单9315份,设咨询台11处,义务咨询820人次,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 10次。大兴安岭地区结防所组织“3·24”宣传周活动,在加格达奇区新世纪广场设宣传台,发放宣传品 3000份,义务咨询500余人,在广播电台 “5877广角镜”节目做节目一期,在大兴安岭日报大周末版刊登结核知识5篇。6月启动新的结核病项目,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制定《大兴安岭地区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和《大兴安岭地区结核病十年实施计划》。全区设立地、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所8个,专业防治人员33人,内部主要机构有防治、卡介苗、痰检、疫情组。有X线机 5台、显微镜13台、冰箱9个、分析天平1个。大兴安岭地区疾控中心结防所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结核病防治有关知识》荣获黑龙江省防痨协会第二届科普作品评选文字类三等奖。 (黄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