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物专家人物 【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杨永富】 杨永富,现任新林林业局苗圃主任,2002年 9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享受特殊津贴,一次性发给人民币8000元。事迹见2001卷《大兴安岭年鉴》“专家人物”栏目。
【享受研究员级待遇者刘志】 刘 志,黑龙江省宾县人,1962年 9月出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 9月经黑龙江省人事厅批准享受研究员级待遇,中共党员,现任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
1984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分配到现单位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历任调查员、小队长、资源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室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1987年、1991年、1996年分别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1997年调地区资源局任副局长,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2001年任现职。刘志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造林学、遗传育种、林业经济、森林生态、森林经理等。工作后将所学专业带入实践深入研究,熟练掌握林业调查规划事业的规律性和各工序生产过程,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出一套改进技术和提高工效的办法。积极探讨资源管理采伐限额的新途径,探索森林分类经营的路子,有效地推进“天保工程”在大兴安岭地区实施。在19年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先后参加、组织完成松岭、古龙干、库伦斯、塔河、韩家园、新林、富克山、呼中、加格达奇等林区的二类调查、全区更新造林普查、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造林实绩核查、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和总体规划、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天保工程区分类经营区划、各类林业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等大型调查规划设计任务。累计撰写各种调查报告50多万字,科技论文10多篇,多次主持大型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项目和林业科研项目。1996年 6月任规划院总工程师,主持完成松岭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案和操作细则的制定,并组织完成松岭局90万公顷的二类调查任务;1995年度全区资源监测和造林实绩核查工作;北四局火烧区恢复森林更新普查工作;参与协调西林吉扩建富克山和韩家园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任地区资源局副局长期间,主持完成全区森林资源微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重点生态公益林 119万公顷的区划任务;担任主任委员时对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森林生长率编制技术报告进行了评审,此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大兴安岭东部林区退耕还林规划;身为项目总负责人主持完成新林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种苗基地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持了对松岭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的审定。2001年任现职后,先后主持完成:呼中林业局77万公顷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7万公顷的多资源调查任务;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工作;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组织完成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速生丰产林培育工程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等两个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大兴安岭地区绰纳河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考察和总体规划;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写工作。近期发表的论文和技术成果:《林业企业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大兴安岭森林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1996年分别发表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第五期、《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第四期。《大兴安岭资源型产业结构型对策探讨》、《中国林业现状及入世对策探讨》、《大兴安岭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及其利用》、《大兴安岭地貌及地貌分区研究》2002年分别发表在《林业资源管理》第一期、第三期,《黑龙江林业调查》第三期。参加“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的研制”,通过地区组织的专家鉴定,他在主要研究人员中列第五位。参与完成的“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林业局的审定,现正在组织实施。同时,此项成果已向国家林业局申报优秀规划成果奖。参与完成的“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森林生长率编制技术研究”,成果获大兴安岭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中的应用》项目,已列入地区科委的计划项目正在实施。刘志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院职工紧紧围绕林业调查为林区建设服务这一中心,坚持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数字林业,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1995年被大兴安岭地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
【享受研究员级待遇者刘成学】 刘成学,原籍黑龙江省海林县人,1964年 4月出生,大学学历,高级农艺师,2002年 9月经黑龙江省人事厅批准享受研究员级待遇,现任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198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原东北农学院)农学系,支边到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一直在基层从事蔬菜育种及良种繁育工作, 先后担任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1997年9月晋升为高级农艺师。刘成学将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运用到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团结拼搏的精神,精心研究选育适合北方气候的蔬菜主栽品种和良种繁育,在科技领域里做出显著成绩。1997年至2002年,先后主持5项科研课题。其中1997年9月“萝卜强冬性杂交一代新品种冬红一号、冬青二号的选育”课题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至1999年,主持萝卜强冬性杂交一代新品种“冬红一号”、“冬青二号”的良种繁育及推广、防止萝卜早期抽薹方法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萝卜主栽常规品种的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三项科研项目均圆满完成。从中研究出一整套防止萝卜早期抽薹的方法,解决了高寒地区萝卜早期抽薹的难题,为全省推广良种 9万余亩,创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2000至2002年,主持了心里美系列品种的选育、大兴安岭地区蔬菜主栽品种育种和良种繁育两项课题,已选育出心里美、红心圆两个萝卜品系,2002年参加了部分地区区域试验。在30余个蔬菜主栽品种中已初选出适合高寒地区种植的10个品系,并进行了提纯。按计划年进度安排2005年完成。刘成学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1996至2002年间先后在《种子世界》、《黑龙江农业》、《大兴安岭地区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冬红1号”丰产性试验》、《“冬青2号”的选育》、《高寒地区心里美萝卜成株采种技术》、《高寒地区圆葱大棚采种技术》、《高寒地区圆葱保护地栽培技术》等 5篇论文,并获奖。由于刘成学15年一直坚持在科研第一线,辛勤努力,刻苦钻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解决科研中较大技术难题,为全省蔬菜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8月、2000年6月分别获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重大科技效益奖,1999年9月被授予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9月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主任医师刘志敏】 刘志敏,原籍黑龙江省安达市人,195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医师,大兴安岭地区医学会五官专业委员会主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中心医院五官科主任。
1973年在大兴安岭地区知青办就业,1974年调到加格达奇区机电修配厂做电气修理工,1978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五官系耳鼻喉专业学习,在校任团支部书记,1983年毕业分配到现单位(原称大兴安岭地区医院)耳鼻喉科,历任支部副书记、书记、科副主任、主任兼眼科、口腔科主任、副院长兼急救中心主任,1997年调到山东省威海市医院口腔科工作,2001年调回医院任现职。刘志敏精深研究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曾回母校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进修,在上海市第三医院(仁济医院)、第五、六医院、眼耳鼻喉医院、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等参观学习。掌握其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于临床实践。探索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中医中药理论,曾用其解决本专业疑难杂症。能熟练完成三级医院对其专业要求的喉癌根治术等头颈部肿瘤手术,鼓室成型术及面神经手术,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食道气管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耳神经学的各种检查等医疗项目。指导本专业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参加并组织科研、进修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将多年积累的医疗经验撰写成论文曾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5篇,其中2篇与他人合著。在“食管癌贲门癌诊断治疗学”一书中担任副主编,撰文3万余字。
 |
|
【主任医师李淑英】 李淑英,女,原籍四川省西充县,1962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十八站林业局,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主任医师,现任大兴安岭林业集团总医院重症科主任。1984年 8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分配到现单位历任传染科、急诊科、内科医师, 1992年、1996年、1997年先后晋升为主治医师、 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9年任重症科主任,2000年9月考入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疗系,2002年7月毕业。系统地掌握了神经专业领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及临床技术理论知识,熟悉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及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2002年 9月经黑龙江省人事厅批准晋升为主任医师资格。李淑英在救死扶伤岗位上工作18年,一直忙碌在临床一线。认真履行医生职责,按时查房,指导下级医师,解决医疗上遇到的困难,组织疑难病历讨论。注重抓业务学习,专业理论,每天坚持阅读专业书刊及医学杂志,多次被医院派往黑龙江省第一届心脑血管病防治学习班、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举办的心脑血管疾病高级培训班、哈医大国家级教育项目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培训班、全国第十四届康复技术培训班、全国危重症急救专业进修班、1999年在北京参加中国与意大利国际急诊医学研讨会黑龙江省神经分子生物学学习班。经常组织课题研究,端正医德医风,对病人服务态度和蔼可亲,讲解病情耐心细致,抓医疗病案质量严肃认真,所在科室各项任务全面达标,对于本专业常见病的诊断、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正确地救治了大量危重症病人。十几年的诊断无一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能独立解决一些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并承担院外会诊。医疗知识面较广,在治疗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昏迷,中效胰岛控制黎明现象、各种休克等方面也有着较丰富的经验,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 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及TIA,纳络酮治疗重症脑梗死等。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整体化的治疗观念,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废除了药物止血,而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并应用钙抗剂对其继发的缺血进行干预。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也避免了盲目性,根据其年龄、心脏肾脏、糖代谢、脂代谢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有效药物在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下,坚持长期正规的治疗。掌握多发性硬化症诊断治疗进展,痴呆病的诊断治疗,了解帕金森病治疗新进展既脑移植术及脑起搏应用等。 1999年以来发表论著《现代临床危重病诊断与治疗》(担任主编)。论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桥脑出血 14例临床、CT分析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另有两篇分别在中华医学会及大兴安岭医学会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