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

漠河县(西林吉林业局)



  【综 述】 2002年,漠河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6 898万元,完成计划的103.4%,同比增长6.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 530元,完成计划的108.33%,同比增长8.9%。乡镇企业总产值15 008万元,同比增长12.6%。固定资产投资 35 920万元,同比增长2.8%。地方财政收入3434万元,完成计划的108.6%,同比增长8.9%;一般预算支出 3330万元,同比增长68%。西林吉林业局木材生产完成25.9万立方米,销售32 0783立方米,财务总收入26 414万元,同比增长26%;主产品立米售价475.24元,同比提高70.33元,上缴款3890万元,超额161万元;利润1078万元;职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并补发陈欠工资140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111元,为年计划的114.1%,同比增长23.2%;在遭受大面积旱灾、雹灾的情况下, 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完成年计划的105%。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 304万元,同比增长5.3%。 (朱天伟)
  【林木产品加工】 漠河县(局)加大产业、产品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林木产品精深加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依靠社会投资,形成多方融资社会投入,政府扶持,多点支撑的新格局。当年,县(局)新增加林木产品加工企业11家,投资3300万元,其中有 3户个人投资外地企业,各投资500万元,超千万元的1户,安置就业2087人。林木产品有实木门窗、细木工板、建筑模板、儿童桌椅、家具部件、雪糕柄、集装箱底板、木线条、地板块9大类100多个品种。                                (朱天伟)
  【旅游业】 漠河县(局)依托“神州北极”、“黑龙江源头”等地理资源优势。对内加快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扩大宣传,以“创建北极旅游名城”为目标, 通过举办“北极光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提高漠河知名度。 2002年,漠河县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共接待中外游客30 510人次(其中对俄一日游2425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308万元,分别比2001年提高35.8%和46%。推动服务餐饮、个体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7.6%,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     (朱天伟)
  【非国有经济】 漠河县非国有经济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户,百万元以上有7户,职工自营经济产值在20万元以上的48户,安置转岗职工和社会劳动力7800人。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2 733万元,同比增长30.6%;实现税金713万元,增长5.1%,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32.6%。                        (朱天伟)
  【发展特色农业】 漠河县积极开发绿色食品,通过建基地、联农户,引导农民科技兴农,鼓励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漠河县兴安镇发展马铃薯加工业,为大兴安岭丽雪公司呼玛县分公司提供原料和粗加工产品。是年,马铃薯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 900吨。漠河乡大力发展旅游观赏农业,以科技示范园为基地,建设良种基地、日光温室,种植经济物达30多个品种。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3 196万元。                         (朱天伟)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投资8173万元,其中投资2017万元完成给水一期工程,主管网铺设14.7公里,入户数1884户(其中楼房入户1440户,平房入户444户)。国家投资750万元修建北极村旅游景区公路。投资80万元,为漠河乡建校舍;投资 340万元为漠河县第三中学扩建教学楼3000平方米;招商引资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万平方米。沿国道207公路建设公里的绿色长廊,在漠河镇内绿化植树65.4万株,种植草坪4万平方米。地面“软覆盖”9200平方米,安装 80块公益广告灯箱。                             (朱天伟)
  【广场文化活动】 2002年,漠河县为了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品味,以节日纪念日和各种类型活动为主题,从“5·1”到 “10·1”,县(局)各单位举办广场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演出44场,观众达18万人次。                     (朱天伟)
  【社区建设】 漠河县加强社区建设,把西林吉镇原有的 15个居民委进行撤并,划分为3个社区。投入10多万元对社区场所进行标准化维修和改建,配备了微机办公设备和娱乐健身器材。整修巷道158条31 600延长米,清挖排水沟43 480延长米,清运垃圾89 890立方米。
                                     (朱天伟)
  【发展多种经营】 漠河县多种经营计划产值11 947万元,截止11月末完成13 35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2%。年计划利润374万元,截止11月末完成 33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9%,为县局解决劳动力就业6850人。                         (朱天伟)
  【文明单位建设】 漠县开展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活动,全县(局)在活动中涌现出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标兵2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窗口”4个,省级文明林场1个,地级文明单位标兵5个,地级文明单位6个。         (朱天伟)
  【“一帮一”活动】 漠河县县委11名常委共扶持贫困户致富项目13项,累计深入基层调研126天,现场办公56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217件。被扶持的11户贫困户中已有 6户脱贫,占54.5%,另5户正在按帮扶计划逐步脱贫。                 (朱天伟)
  【基层党组织建设】 漠河县委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县 176个基层党组织中有132个建立独立活动室,占总数的75%,比较规范活动室124个,占总数的70.5%。在38个直属党组织中,有独立活动室的34个,占89.5%,合乎规范标准的30个,占78.9%。   (朱天伟)
  【干部选拔任用】 县委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择任用工作条例》,全年提拔干部79名,调整交流干部43名。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57名,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21名,占36.8%。通过“双推双考”选拔干部12名,女干部9名,占15.8%。  (朱天伟)
  【行风检查】 漠河县加大对木材销售环境市场净化的力度,共查出违纪案件 4起,对经营锯点罚款5800元,挽回经济损失28万元;进一步清理、整顿6家个体诊所,取缔 11家违规诊所;加大对“收支两条线”的专项检查力度,对全县 100余户执收执罚部门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出违纪资金17.4万元;进一步加强对县内维修工程招标情况的全程监督,有效地规范建筑市场;加大对中小学收费的检查力度,共查出违规收费8800元,处理2起2人。
                                     (朱天伟)
  【招商引资】 漠河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树立全方位为投资商服务意识,简化各种办事程序4项,取消收费项目4项,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资。全年引资额达6370万元,完成大兴安岭地区集团公司下达计划1500万元的424%。   (朱天伟)
  【林场改革】 漠河县(局)有5个林场全部实施规范化改革,管理人员由193人缩减至42人,精简78.2%。全局除古莲综合林场外,其它每个林场管理人员只设8人。共剥离辅助生产单位30个,林场的社会化职能全部转变成市场行为。局对林场 306台(套)采运设备进行有偿转让,职工转岗917人,费用由原来的670万元降到280万元,林业局每年减少支出390万元。 (朱天伟)
  
  【开展救助特困生活动】 县政府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广泛开展社会救助特困生活动,支付资金127 360元,使323名特困生得到救助;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为 352名中小学生减免学杂费22 800元;建立流失生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   (吴东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县参加养老保险职工 5714人,参保率84.1%;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人数2427人,发放率100%;职工个人帐户建帐率100%。参加医疗保险职工7020人,参保率100%;参保职工个人帐户建帐率100%。参加失业保险的24018人,收缴失业保险金107万元。
                                     (朱天伟)
  【文化艺术创作活动】 漠河县围绕“迎庆十六大、歌唱兴安岭”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不同内容的诗歌、散文、歌曲、小品、快板、三句半、山东快书等文艺节目74个,征集歌曲22首,在全区创作歌曲声乐大赛中荣获6个奖项。      (吴东超)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漠河县卫生局为改善全县医疗卫生条件,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国家及省地投资211.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用于疾病控制中心基础建设用款180万元,省投资用于漠河乡卫生院改造危房建设20万元,购置慢性病防治仪器B超、心电等设备价值11.2万元,改善了全县的医疗卫生条件。                     (吴东超)
  【改善办学条件】 漠河县为改善办学条件,投资 120万元在漠河乡新建教学楼一座,投资340万元对漠河县第三中学的办公楼进行扩建,投资 70余万元对漠河县第一中学食堂、宿舍及教学楼进行维修,投资60余万元改造学校的供电线路,并且维修校舍以及购置消防和教学设备,使全县的规范化学校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               (吴东超)
  【文化市场管理】 漠河县文化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县23家歌舞厅、3家台球厅、9家音像社、3家书报亭、21家网吧、6家复印社、2家印刷厂、1家电子游戏厅进行全面检查,对17家符合规定的网吧给予重新登记办证,对带有政治性的非法出版物、盗版光盘和带有赌博的线路板进行收缴并销毁,共取缔歌舞厅5家、网吧4家、收缴盗版光盘368本、非法出版物107本、线板15块,集中销毁,有效地净化了全县的文化娱乐场所。             (吴东超)
  【案件查处】 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38件,查结38件。立案查处违纪案件21起,完成地区下达指标的105%,其中,大要案10起,处分党员、干部27人,副科级以上干部 9人,查出违纪资金30.2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6万元。               (吴东超)
  【发展养殖业】 漠河乡依据本地水草资源丰富的特点,出台了《关于发展特色种养业的扶持政策》和《关于对养鹿户实行贴息贷款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马匹存栏 462匹、马驹成活31匹、牛124头、羊72只、生猪912头、禽5000只,乡政府着重在饲养梅花鹿方面进行大胆尝试,10月,为2个大户担保贷款20万元,购进 28只梅花鹿,全乡已有梅花鹿近百只。乡政府还指导各村成立养鹿、养牛协会,定期活动、交流养殖经验、解决难题、维护利益,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全年畜牧业实现产值80万元。               (吴东超)
  【“严打”整治斗争】 漠河县开展“春雷行动”,打现行、破积案、抓逃犯,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系列专项斗争。为保卫全省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和北极光节的安全,还自行组织“夏季严打整治行动”,破获古莲河煤矿党委副书记孙洪胜被害案,公安局打字员刘洪杰被杀案等重大案件。综合破案率67.7%,比2001年提高23%。           (杨雪松)
  【计划生育】 漠河县继续把“稳安低生育水平,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计生工作的宗旨,通过公正文明执法,诚心诚意服务,脚踏实地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指标。全年落实生育综合政策率99.66%,出生率7.12%,死亡率3.74%,人口自然增长率3.38‰。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
                                     (杨雪松)
  【新闻宣传】 漠河县电视台编发稿件117篇,在地区电视台发稿113条,在省电视台发稿15条。制作党建工作电视专题片9个,编辑制作北极村国家森林资料片1个,其它类汇报片 1个,商业用片1个。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给予及时的宣传。         (杨雪松)
  【森林资源保护】 西林吉林业局森林资源管护面积752 576公顷,管护人员 1719人,近山区人均管护面积 380公顷。从1998年开始,林业局对森林资源和林副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林木资源和植被情况,结合自然沟系实际,以林场场址为中心,以15公里为半径,把73 567公顷林地划定为近山区,将15公里以外的 679 009公顷林地划定为远山区,实行“远封山,近管护”,建立家庭承包管护站9处,设19处防火外站。3年来未发生过人为火灾、森林刑事案件和病虫鼠害。2002年西林吉林业局共办理林政案件 5起,收缴木材变价款15 620元,收缴无证运输木材14.8立方米;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采取“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保护措施,以不定期、不定时、不定路进行检查,开展“猎鹰行动”,打击犯罪,保护野生动物。                                   (王志东)
  【野生资源开发利用】 2002年,漠河县职工在管护区内采集山野产品收入 268万元,其中,采山野菜收入43万元、食用菌收入48万元、山药收入56万元、野果收入 121万元。县域内山野果加工厂获得充足的加工原料。                     (王志东)
  【营林绿化】 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营林生产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展开工作。当年天然幼中林抚育2100公顷,幼林抚育3000公顷,次生林改造1500公顷,郁闭前抚育11 000公顷,人工促生林1500公顷,母树林培育744公顷,补植常规林79公顷,补植公益林 35公顷,县城内街道绿化13513株,义务植树10万株,均按计划完成任务,保护好森林资源。   (王志东)
  【下岗职工再就业】 2002年,下岗职工在自谋职业中,有 24户个体私营企业、198名转岗职工享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减免税费金额 11.4万元,为9名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办理贷款5.6万元,对247人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发布用工求职信息120条,办理求职登记196人,成功中介124人,占求职人员的63%。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在职职工659人、下岗失业人员90人、新增社会劳动力75人,培训合格率97%,培训后就业率63%,逐步完善了县局社会保障体系,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逐步落实。               (王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