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公安 【综述】 2005 年,全区公安机关以创建“平安兴安”、“和谐兴安”为目标,围绕地委、行署和上级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 较好地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开展打击“法轮功”《九评共产党》反动宣传等3 次专项行动,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积极主动参与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理群众性事件,未发生有政治影响的群众性事件。全区各地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整体打击刑事犯罪水平显著提高,“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取得突破,全区有5个公安局为实现命案全破,3个公安局无命案,位居全省前列。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全区连续3年实现罂粟“零种植”目标。5起涉黑涉恶案件相继被铲除。机关建设加强,健全和完善各项执法制度和内部管理规范60 余项,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律知识培训班20余期,完善了执法责任制,明确了各部门各警种及岗位民警执法权限和职责,执法水平显著提高。全区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警务保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五条禁令”和《内务条令》,全年查处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5起8人,同比分别下降66.7%和69.2%,警风警纪得到有效治理。经对全区13个县区局随机问卷调查,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达89.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全区社会治安工作被地委、行署誉为“大兴安岭历史上社会治安最好时期”。 (李长德)
【维护政治稳定】 组织开展打击“法轮功”《九评共产党》反动宣传等3次专项行动,实现了“法轮功”“零聚集、零进京、零上访、零插播”的目标。全年共破获“法轮功”案件5起,捣毁窝点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行政拘留13人,逮捕2人,劳教4人,收缴反动宣传品6000余份(件)。法轮功案件同比下降28.6%。 加强调查和控制,切实将“中功”、“菩提功”组织的反弹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了党政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积极主动参与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并积极协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矛盾缓解、化解工作。全年共收集各类情报信息125条,及时为党委、政府预警,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群众性事件19起,同比下降24%。全区未发生有政治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 (李长德)
【开展大接访活动】 从5月18日至9月7日,全区公安机关围绕“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大接访”活动,坚持一把手亲自接访处理、逐案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和办结时限。行署公安局先后两次召开全区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推进会,确保大接访活动扎实开展。6月28日, 行署公安局局长凌清范率领党政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到加格达奇新世纪广场,接待来访群众15人,解答群众法律问题20个。通过开门接访,全区受理群众信访问题56起,办结率100%。息诉罢访54起,息访率96.4%。塔河县公安局解决了威海居民丛业滋历时11年的上访问题。全区各地对过去因民警执法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进行了赔偿。塔河县赔偿当事人23.6万元,图强和加格达奇林业局分别赔偿8万和4万元。全年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47件(次),查结率100%。 对全区排查出和上级交办的21起涉法上访案件,逐一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逐案跟踪督办,21起涉法上访案件已查结或进入司法程序,结案率100%。行署公安局健全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信访查检制度》等9项制度,将信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李长德)
【反恐怖工作】 建立健全全区反恐怖工作指挥协调机制。新招录15 名警校毕业生,同时确定7名谈判、排爆、反生化等方面人员,充实和加强反恐怖专业力量。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处置巩固事件总体预案》,加强反恐怖情报信息汇总研判机制,购置反恐怖应急装备,增强了防范和处置恐怖事件的能力。 (李长德)
【打击刑事犯罪】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 ,突出抓好社会面动态防控网、社区治安防控网、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 行业和场所阵地控制网、 以人口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网“五张网”建设,构筑覆盖社会面、动静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涉黑涉恶犯罪、命案等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和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六个重点”实施精确打击,保持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186起,抓获犯罪成员832人。 (李长德)
【“侦破命案”专项行动】 全区共发生现行命案28起,立案同比下降28.2%;破获命案24起,破案率85.7%,破案率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超出省厅规定的指标0.7个百分点。新增现行命案逃犯1人,同比下降80%,实现了“两降一升”的工作目标。全区2000年至2005年未破积案命案在册36起,2005年已破获4起,破案率11.1%, 超出省厅规定指标6.1个百分点。20名省厅督捕逃犯抓获15名,超出省厅规定指标15个百分点。呼玛、呼中、十八站、图强、阿木尔5个公安局实现命案100%侦破,松岭、新林、韩家园3个公安局实现无发命案。加区公安局成功侦破“2005.4.12”吴宪亮抢劫杀人案、“2005.9.6” 姜颖故意杀人案;呼中区公安局成功侦破“2005.5.10”白玉太故意杀人案;呼玛县公安局成功侦破“2005.1.6”田夫银故意杀人案。受到省厅、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充分肯定和表扬。副省长、省公安厅长王东华予以高度赞扬。
(李长德)
【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 全区各地以街头抢劫、 入室盗窃犯罪和盗抢机动车犯罪活动为打击重点,不断加大打击、处理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此类案件高发。全区共产“两抢一盗”案件1065起,同比少立67起,下降5.9%。共破获“两抢一盗”案件876 起。加区、呼玛、漠河等地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串并案侦查,成功侦破71起抢劫、抢夺、盗窃案件。新林区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盗窃现金10万元的特大盗窃案,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被盗现金全部追回。
(李长德)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全区公安机关本着“露头就打 ,除恶务尽”的原则,全力打击各种黑恶势力犯罪活动。2005年,全区共立5起黑恶势力案件, 分别是公安部督办的呼玛县卢忠海、王勇地方恶势力团伙案件,省厅督办的加区赵涛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案件,塔河县王英礼、唐殿坤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行署公安局成立三个专案组,任命具有多年打黑除恶工作经验的领导同志任专案组组长,实行专案专办。从刑警支队、治安支队、加林公安局、松岭公安局抽调9名业务骨干进入专案组,加强侦查工作力量。制定可行性侦查工作方案。共批准逮捕15人、劳动教养16人、取保候审4人、收容教育8人、治安处罚38人,其中5 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除塔河县王英礼正在追捕、唐殿坤被劳动教养外,其余3起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起诉。
(李长德)
【开展禁毒人民战争】 全年开展6次有针对性的清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吸食摇头丸等违法犯罪活动。破获涉毒案件27起,同比下降65%,抓获涉毒人员36 名,共铲除罂粟1120株,收缴毒品麻古38粒,鸦片1.9591克,摇头丸140 粒。全区各地禁毒部门开展禁种铲毒战役,深入易种毒区域开展禁毒宣传和地面踏查,通过遥感检测, 没有发现罂粟种植地。全区连续3年实现罂粟“零种植”的目标。 (李长德)
【打击经济犯罪】 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走私犯罪、涉税违法犯罪、 盐业市场和非法买卖外汇违法犯罪为重点,严厉打击经济领域里的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减少经济犯罪给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的损失。全年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挽回经济损失148万元。没有发生一起错案,有力维护了全区市场经济秩序。 (李长德)
【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 全区公安机关以打击盗伐、滥伐林木案件为重点, 查处重、特大案件。全年查处森林案件141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49人,收缴木材1393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6万余元。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森林防火工作中,保持了火案侦破率100%。
(李长德)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区、漠河、塔河、 图强等地建成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社区警务室。副省长、省公安厅长王东华来地区视察时,对社区警务室建设给予高度赞扬。全区建立社区警务室41个,占应建警务室100%。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群防力量。全区各地坚持走社会化防范之路,有效组织保安员、治安员、看护员、低保人员等社会辅警力量,形成近2440余人的群众治安防控队伍。认真开展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校园周边秩序清理整顿和整治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治安隐患专项行动,加强人口管理、行业人口管理、枪支爆炸物品管理,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受理治安案件1690起,同比少受理263起,下降13. 5%,查处1658起,查处率为98.1%,查处违法人员2475人。其中,盗窃案件下降2.3%,抢劫案件下降50%。 (李长德)
【法制建设】 全区公安机关开展“公正执法行为, 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全区建立完善各项执法制度和内部管理规范60余项,行署公安局先后制定印发《大兴安岭地区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细则》、《大兴安岭地区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十条禁令》等9项制度。自行印制《中止执政行政拘留通知书》、《提前解除行政拘留决定书》,填补全国行政法律文书的一项空白。建立健全地局机关执法各部门的执法基础台帐,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全区公安机关普遍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律知识培训班20余期。行署公安局为在2004年执法质量考核中法律知识考试不及格的70名民警,举办两期法律素质提高班,对地、县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进行法律知识测试。进一步明确公安纪检、督察、审计、控申、法制等部门各自的职责,整合执法监督的力量,实现事前、 事中、 事后的全程监督。先后两次对全区进行执法大检查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检查发现各类问题619 个。全年受理复议案件15起19人,其中维持12起16人,变更2起2人,撤销1起1人;呈报劳动教养53起68人,少教2起2人,审批48起57人,少教3起3人,决定劳动教养准确率达100%。全区公安机关没有发生一起败诉案件和冤假错案。 (李长德)
【公安行政管理】 全区各地以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为重点, 严防恶性事故的发生。全区发生交通事故101起,死亡37人,受伤149人,财产损失63.7万元,于2004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9.8%、 死亡人数下降3%、受伤人数上升26.2%、财产损失上升5.5%。全年发生火灾35起,直接经济损失40.1万元,同比,火灾起数下降5%,损失下降35%。全区监管部门抓等级化管理,确保监所管理的安全。全年共羁押各类刑事犯罪分子913 人,治安拘留703 人。全面推进监管场所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深挖专项行动,共为侦查部门提供线索116条,从中破获刑事案件109起,其中,特大案件5起,重大案件23起,一般案件81起。抓获逃犯4人。简化申办公民出入境管理程序,缩短领取护照、证件的时间。对全区的外侨进行摸底排查工作,做到人人档案齐全。完善法定不准出入境人员报备库和特群人员登记备案补录、更换工作,登录率和备案率分别达95%和98%。全年审批因私出国(境)2183人,临时来华境外人员72人。 (李长德)
【基础设施建设】 全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00 余万元,警务保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行署公安局、阿木尔公安局新建了办公大楼;塔河、漠河、新林、图强、加林局和十八站等地公安局对办公楼进行了改扩建和维修。国家发改委将大兴安岭地区46个基层派出所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享受西部开发政策优惠待遇,投资774万元建设派出所用房,已有30 个派出所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区有3个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一级派出所称号;有10 个派出所被省厅授予二级派出所称号;有18个派出所被行署公安局授予三级派出所,三级以上派出所占全区派出所总数的40%。 (李长德)
【“金盾工程”建设】 全区完成二、三级网数据传输系统建设, 四级网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部完成,在全区形成了以三、四级网为骨干,以业务系统网为辅助的网络办公系统。治安部门在全省第一批完成人口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全区人口信息实现了统一管理和查询。刑侦部门现已形成外来人口查询、出租车查询、刑嫌调控查询、指纹自动识别、逃犯信息、被盗抢机动车信息、情报信息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刑侦综合查询、查证系统,实现了“网上作战”。
(李长德)
【科技强警】 购置了多波段光源、测谎仪等先进设备,并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积极作用。利用现场遗留手印直接破案11起,串并案21起。充分发挥技术侦查手段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2005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9起,破案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同比分别提高13%、6%和13.7%。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中,通过侦控,成功侦破16起现行命案和5起积案,抓捕2名命案犯罪嫌疑人。 (李长德)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深入警心,进一步强化广大民警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政治坚定性明显增强。行署公安局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与25个帮扶对象实现对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52件。开展为贫困家庭中患有疾病的儿童和中小学生献爱心活动和各种慈善募捐活动,共捐款10.5万元,各种衣物500余件。通过《大兴安岭日报》向全区人民做出“六项承诺”,并制定便企利民10项具体措施。在大兴安岭电视台开办“行风热线”,解答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李长德)
【开展大练兵活动】 2005 年,全区公安机关结合警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地体能技能训练,实现了“全员参与练兵、全心受教育、全面得到提高”的目标。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人数945 人。治安、刑侦、监管、刑事技术和政工等部门,先后举办本系统领导干部和民警培训班。局机关坚持以考促练, 组织机关民警进行基本素质考试,参加考试的191名民警平均成绩达79.8分。从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对全区938 名森林公安民警进行集中培训。地局党委下派20名民警到加区公安局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锻炼。通过对13个基层局430 名民警进行抽查和考试,基本知识、基本体能及格率和合格率都达100%, 基本技能合格率达95%。行动技术支队在全省系统大练兵比武竞赛中取得团体第二名;张永涛被公安部选派到西藏,参加援藏工作,为省、地区争得了荣誉。全区涌现出以地局行动技术支队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以呼中区公安民警刘振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个人,全年表彰先进集体60个,表彰先进个人234名。十八站林业公安局在10 月下旬召开的全省队伍正规化建设集贤推进会上,被省厅确定为全省19个正规化建设示范局之一。 (李长德)
【人事制度改革】 行署公安局全面落实科级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提拔和调整57名科级干部。建立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干部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加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对全区12个县区局、1000余名民警进行了思想状况调查。 (李长德)
【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对各基层局、局机关各部门和民警考评机制,实现等级化管理,并严格兑现奖惩,解决了“干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五条禁令”和《内务条令》,促进了内务管理的进一步增强。全年,检查派出所等窗口单位150个,餐饮娱乐场所190个;对发现有违纪苗头的25名民警进行诫勉谈话教育。全年共查处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5起8人,同比分别下降66.7%和69.2%。酒后驾车、携枪饮酒、工作时间饮酒和“冷硬横推”等顽症得到有效治理。“一心一意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进一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进一步弘扬,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经对全区12 个县区局随机问卷调查,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达89.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李长德)
【公安宣传】 主动与中央和省新闻媒体建立联系, 对先进典型和重大案件及时进行宣传报道。10月22日至23日,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第一线》栏目上播出专题片《白眉大侠—秦政林》,报道松岭区公安局副局长秦政林在禁毒工作中的先进事迹。12月1 日,省电视台《新闻夜航》、地区电视台《新闻播报》栏目分别播出呼中区公安局民警刘振山事迹专题片。《人民公安报》、《黑龙江法制报》、《生活报》、《大兴安岭日报》分别刊发刘振山的事迹,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省电视台《警察故事》栏目先后播出加区公安局“2004.12.23”、“2005.4.6”、“2005.4.12”、“2005.8.13”4起命案和图强公安局侦破“2005.7.26” 命案侦破纪实专题片。 (李长德)
【从优待警】 为保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 成立“维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专门机构,建立了相关工作规则。组织全区公安民警统一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地区总工会出资1.8万元,为全区291名刑警办理为期3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李长德)
【重点工作目标考评】 在推进重点工作目标考评中,吸取2004 年重点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的教训,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强化日常考评工作,完善领导包片工作责任制,细化工作推进的任务、目标、措施。制定民警对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对主管领导、主管领导对一把手的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奖惩,赏罚分明,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对工作业绩不突出、目标考核无故丢分的部门负责人予以免职。在2005年全省公安重点工作目标考评中,行署公安局考核名次在系统公安局中排名第一;在市地公安局中排名第十二位,比2004年名次前移一位。在21项单项工作中,有19项工作名次前移。(李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