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规划
调查规划
调查规划
【综述】 2005年,规划院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人才技术优势,立足创新,拓展业务领域,增加经济增长点,完成了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调查设计、全区森林资源监测、编制“十一五”采伐限额、编制韩家园林业局经营方案、新林林业局新林林场沟系森林资源调查、大兴安岭岭南农地清查、编制药材种植基地可研性报告、大子杨山至加格达奇36千伏输电线路征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中国寒温带针叶林生态定位站建设可行性报告、大兴安岭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兴安岭宜林地分布图制作。按照地委要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05年,规划院被评为地级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李娟)
【一类调查】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2005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请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规划院承担大兴安岭地区1307块固定样地、22 890块判读样地的调查任务。规划院成立外业生产指挥部,下设7个生产业务科室直接参加生产。115 名专业技术人员和120名临时工人共计235人参加外业调查,其中管理人员26人,编制4个科室,35个外业调查组。外业调查以提高调查质量为目的,加大资金投入,在规划院现有车辆外,又雇佣13辆吉普车参与外业生产,共投入车辆22台。4月13日外业生产开始,6月20日全部结束,完成了复查任务,建立了判读目视解译标志。质量检查由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办公室、规划院外业质量检查组和科室间互检相结合,样地复位率100%,检查合格率100%。 (李娟)
【二类调查】 2005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决定对十八站林业局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简称二类调查),总调查面积723 287公顷,5个林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调查方案提交经理会议审议通过后,对外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外业技术练习及标准地训练,与外业科室签订生产经营承包合同书及责任状。 加强安全防火教育, 各外业科室、小队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和条例,制定安全防火公约和保证措施,建立健全安全防火组织机构,层层签订安全防火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做到没有死角、没有隐患。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生产技术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面向生产一线,搞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工作正常开展。7月1日外业开始,10月10日结束。10月15日内业开始,11月30日全部结束。12月底成果提交及成图完成。二类调查总人员编制309人。 其中,外业人员281人,内业人员28人;固定职工109人,临时工人200人。外业用车辆12台。 (李娟)
【新林林场沟系经营森林资源调查】 2005年,受新林林业局委托,规划院承担沟系经营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在与建设单位多次协商基础上,依据行业的有关法规,制定调查工作的技术和工作方案,将“3S”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整个调查工作中,提高了调查成果的技术含量。调查工作分技术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和内业整理阶段。外业调查主要由新林林业局设计队具体完成,规划院负责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内业整理阶段包括调查资料的整理、资源数据的录入、统计和汇总、成果图的编绘和调查报告的编写等。调查提交的主要成果有沟系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沟系经营森林资源调查簿,沟系经营森林资源统计表,1:1 万比例尺沟系、经营区划图、沟系经营森林资源分布图、野生经济植物分布图,以及森林资源数据库磁盘文件。 (李娟)
【自身建设】 7月,规划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办公室维修锅炉、管道,购置1台4吨锅炉,保证冬季取暖;针对规划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人员要求和反映强烈的职称和领导指数问题,对外争取宽松政策,对内定岗定编,合理使用人才;改善职工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投资40 余万元对办公室进行粉刷,修缮门庭。投资100余万元更换办公桌椅,为各科室和科技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重视老干部工作,经常召开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征求离退休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通报院内情况,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李娟)
【扶贫帮困】 以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为宗旨,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组织全院党员参加,党委书记、院长带头参加捐款,共计捐款人民币2000元,走访慰问5 户困难职工家庭。工会组织全院职工为院职工刘汉锋捐款4380元,为其治病解决了部分资金。开展向社区捐赠图书、衣物活动,全院120人参加捐赠,共捐赠图书230册、衣物190 件。在加格达奇区组织“爱心永恒”助残公益活动中,向残疾人捐款3200元。规划院包村领导小组到帮扶对象漠河县兴安镇古城村走访调研,从解决农民生产实际出发,用1万多元资金为其购置4台喷灌机。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