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人事管理

人事劳动

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






  ●全区5000余名公务员参加《公务员法》培训
  ●全区新就业18 159人
  ●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
  ●全年劳务输出10 762人完成年计划107.6%
  ●截止11月末全区职业介绍服务11 772人
  ●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184人
  ●全区参加养老保险123 608人
  ●全区医保参保132 000人
                   人事管理



  【综述】 2005年,全区人事编制工作围绕“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总体思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化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区引进人才109人,新增7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接收2005 年度大中专院校毕业生546 人,派遣401 人。各县区和行署各部门开展第三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实行“凡进必考”的原则,对分配制度改革进行探索。全年完成引智项目7项,引进外国专家7人。组织开展公务员招考和《公务员法》宣传活动,全区培训公务员5000余人。为全区党政机关招考48名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严格公务员调任办法。地林直行政机关有12个单位开展竞争上岗工作。更新大兴安岭地区求职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500 多人次。完成军转干部安置任务,加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服务力度,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和解困工作。加大人事宣传力度,全年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10篇。信访案件结案率100%。 加强工资基金、临时工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上半年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思想发动、民主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全局干部职工的面貌焕然一新。行署人事局行风评议活动连续四年获最佳单位,人事局班子被评为一类班子。                            (董丽鑫)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开展第三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中对行署职能部门保留的243项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保留232项,精简5%。规范管理程序,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地区编委办设立“12310” 编制部门统一举报电话,畅通了机构编制监督渠道。   (董丽鑫)
  【事业单位改革】 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地区编办把地林直事业单位按照其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从事公益服务类和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类。制定《大兴安岭地区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性意见》。地直三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3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呼玛县事业单位改革开始,为全区全面启动事业改革积累经验。全区完成了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和年检工作,事业单位登记总数为375家。                 (董丽鑫)
  【公务员管理】 开展《公务员法》宣传、培训活动,培训历时18天,培训公务员5000多人。完成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全年招考岗位48个,1111人参加考试。面试阶段,实行面试考官双倍推荐制和抽签制,杜绝了面试阶段违纪现象发生。全区机关内设科室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地林直行政机关12个单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 99 人通过竞岗走上科室领导岗位。印发《关于加强和管理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调任工作的通知》,对不执行国家规定,擅自签批违规进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清理不符合条件进入机关的人员,通报全区。举办第十八期、第十九期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和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共培训181人。                        (董丽鑫)
  【奖励工作】 继续探索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全区7个县区参加公务员考核,参评4531人,称职3949人,优秀543人,不定等次31 人,基本称职8人。事业单位12 477人参评,优秀1229人,称职11 182人,不定等次66人,获奖977人,其中模范工作者240 人,记功737人。联合地林直12个部门评选表彰了271名地级战线先进个人和98 个先进集体,推荐省级战线先进个人22人。                                 (董丽鑫)
  【专业干部工作】 继续实行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政策,新增加了林业工程专业参加答辩,放宽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限制,改变过去只看材料的单一评审方式。完成了2005年度全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初审及上报、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全区共有329人取得中级职称,187 人取得高级职称。与地委宣传部联合对地林直17家事业单位政工岗位进行审核设定,对符合聘任条件人员兑现了工资。               (董丽鑫)
  【人事考试】 执行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打击人事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通过报纸、网页、公示板等媒介,面向社会和考生公开考试的有关规定、信息、成绩等。完成了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知识考试以及全国会计专业、卫生专业和经济专业等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共有3184人报名参加。还组织了21 类412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               (董丽鑫)



  【引智工作】 组织哈洽会和博士后科技行活动。在第十六届哈洽会上,共达成引智项目9项,引进9位专家学者,其中有1名外国专家。组织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3 名专家学者参加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来区开展技术指导和讲学咨询活动,与区内7 家单位开展项目洽谈和对接活动。东北林业大学的两位博士已进入区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并深入到林科所和营林局病虫害防治总站等单位,围绕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地区财政拨款,为每位博士后落实科研启动经费和博士后科技资助金10万元。行署人事局与招商局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招才引智工作绩效评估办法》,首次对引智工作实行量化管理。
                                   (董丽鑫)
  【人才工作】 重点加强对本科学历毕业生的引进。行署人事局组织有关单位参加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2006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达成意向性协议263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221 人。参加“东三省”与“长三角”人才开发合作,为实现大兴安岭地区人才开发由地缘性区域合作向跨区域战略性合作迈出新的一步。选派1名科级干部到浙江省进行为期2个月挂职锻炼,学习外地先进人才工作经验。更新大兴安岭地区求职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人才中心全年查阅档案150余次,为全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办理人事代理45 人次,更新求职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500多次。为地区移动通信公司等企业举办两场大型人才招聘洽谈会,吸引区内外300多人参加招聘洽谈活动。还为地区工商局、老干部局和团地委等单位推荐部分工作人员。
                                   (董丽鑫)
  【工资福利】 全年审批工资基金1.16亿元,未出现差错。对141 名铁路移交地方工作人员套改工资;为77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为12名符合享受遗属困难补助条件人员履行手续;为78个地林直机关事业单位5836名符合晋升工资条件工作人员晋升工资。
                                   (董丽鑫)
  【学科带头人梯队】 在原有77个学科(专业)梯队基础上,新增7 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2005年,全区共有学科(专业)84个,各类带头人240名,其中学科(专业)带头人84名,后备带头人83名,第三梯队带头人73名。推荐呼玛县畜牧总站"绒山羊饲养"项目参评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董丽鑫)
  【军转干部安置】 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5人。接收和安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59 名,为军转干部建立退役金储蓄存折(卡),在地区人才市场建立军转干部人才择业信息库。为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提供医疗、基本养老保险以及生活补助金4.8万元。     (董丽鑫)
  【调配工作】 下发《关于做好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提出新要求。采取措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截止12月底,共接收2005年度大中专院校毕业生546人,其中已派遣401人。                   (董丽鑫)
  【信访工作】 制定《大兴安岭地区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全年受理信访案件50件,其中15件为多年重访案件,结案率100%。行署人事局信访办连续六年被评为地区优胜单位,被推荐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董丽鑫)
  【信息调研】 按照《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人事局关于上报2005年度人事政策综合调研课题的通知》,对各县、区、局人事部门和局内部科室下达27 个调研课题,完成并向省里上报2个课题。在省、地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信息、文章110篇。编发系统内刊物《兴安人事》12期。
                                   (董丽鑫)
  【计划管理】 严格执行统发工资工作程序及相关要求,全年审批工资基金1.16亿元。规范临时工用工管理,改每年的年度审批为季度审批,严格控制临时工增长过快现象。召开机构编制和工资计划统计工作会议,完成2004年度机构编制和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工资统计工作。                       (董丽鑫)
  【档案工作】 全年共接待查阅档案319人次,转递档案42卷,接收档案37 卷,收集档案材料2942份。                             (董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