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劳动管理 【综述】 2005年,开展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推进了全区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围绕发展特色经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总体思路,劳动保障部门加快推进再就业工作和完善城镇社保试点工作,对全区2858名地方困难企业离岗、下岗人员实施并轨;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规模由5%提高到6%,实现了养老金新老办法的平稳衔接和过渡;养老金、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五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其他社会保障工作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王世军)
【再就业工作】 2005年,全区新就业18 159人,完成年计划121%。其中新增就业17 093人,完成年计划131.4%;领证人员再就业15 176人,完成年计划116.7%;开发公益性岗位4043个,完成年计划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低于年计划1.87个百分点;劳务输出10 762人,完成年计划107.6%;争取再就业资金1800万元,比2004年多争取资金400万元。
(王世军)
【劳动力市场】 2005 年,全区劳动力市场场所得到较大改善。漠河县、塔河县、阿木尔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新林区、呼中区等地新改建、扩建了劳动力市场,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普遍开展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社会保障代理等“一站式”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王世军)
【就业信息网】 全区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网络已延伸到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就业服务信息网,初步建成了大兴安岭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截止11月末,全区职业介绍服务11 772人,完成年计划117.72%。
(王世军)
【岗位开发】 全区重点抓好就业岗位开发、非公有制经济、特色经济、社区、辅业开发、劳务输出“五个区域”。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宣传就业政策,免费为企业招募职工,为下岗失业人员推荐合适岗位,实现企业择业人员的“双向选择”;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 引导其投身于特色养殖、 生态旅游、兴安北药、绿色食品等产业之中;面向社区开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养护、家政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等方式实现就业;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创造就业岗位,安置部分企业富余人员。 (王世军)
【劳务输出】 在巩固原有办事处(联系点)基础上,新开辟大连鲅鱼圈、青岛等劳务输出渠道。开展就业“春风行动”,为劳务输出人员和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舆论环境。以基地为跳板,向有信誉企业输送10 762名劳务人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就业压力。
(王世军)
【再就业培训】 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常年坚持抓岗前培训,以市场用工需求为导向,按照“培训与市场联动,培训与就业结合”原则,在技能选择、课程设置、办班安排上考虑岗位用工要求,发挥就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184人,完成年计划103%。
(王世军)
【创业成果展】 按照省就业局关于对参加全省创业项目及创业成果展示会筹备工作的部署,行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塔河县、漠河县、加区、新林区、松岭区等地多家私营企业参展。展示会上,大兴安岭地区参展企业零售额达18万余元,签订合作协议14份,意向型合约18份,资金总额372.3余万元。 (王世军)
【养老失业保险】 2005年,确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各类人员123 608人,其中企业离退休42 300人,实际拨付养老金35 456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县级统筹的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1800人,实际拨付3023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参加失业保险66 018人,按时足额发放失业金共计84万元。
(王世军)
【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在省厅指导下,完成全区养老保险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三层管理模式”,完成了“金保工程”上线前社保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对照省统筹要求,解决省级统筹后、统筹外项目支出额过大问题。争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2 151万元,减少了大兴安岭地区财政压力。 (王世军)
【医疗保险】 “十五”期间,医疗保险工作取得进展,五年间,机关事业单位、中省直单位、国营企业、控股企业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参保率达99.72%。制定大额医疗费支付办法、公务员医疗补贴办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办法、特困职工医疗费补助办法、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个体劳动者医疗保险管理试行办法等医保政策,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率先在全省实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地级统筹。截止年末,医保参保人数达132 000 人,比“九五”期间新增参保人员87 000人。 (王世军)
【劳动工资】 围绕社保体系试点工作,确保下岗职工平稳解除劳动关系。协调就业、财政部门,对92户困难国有企业实施并轨,涉及并轨资金2983.45 万元,解除劳动合同2858份,并轨人员档案由地区职业介绍中心管理。8至9月份组织合同管理专项检查,查处用人单位招用职工不签订劳动合同行为,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规范化。103 266 人签订合同,占职工总数的95.5%。 协助经委制订啤酒厂、地区工程公司、漠河黄金公司三家地方企业的破产方案和人员分流方案;开展大兴安岭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修订工作;制定加林局、恒友公司企业改制人员分流方案。 (王世军)
【信访仲裁】 做好企业、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年初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信访工作责任制》,贯彻、宣传新《信访条例》,提高信访接待质量。全年全区接待上访1512人次,来访1495人次,信访17 件次,集体访7次;劳动仲裁立案65件,连同2004年末结案的11件共结案76件。 (王世军)
【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力度,为经济建设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十五”期间全区培训技术工人21 142人次,技能鉴定15 649人次。2005年,培训技术工人6072人,完成年计划101%;技能鉴定3077人,完成年计划103%。 (王世军)
【劳动监察】 以整顿劳动力市场、规范职业中介、劳动用工、社会保险费征缴为中心,扩大监察范围。是年,全区巡视监察用工单位1423户,完成年计划119%;组织开展各项劳动用工大检查,对398户企事业单位进行年检,年检覆盖率83%,完成省厅计划118%;协调建设部门、监察部门、建设银行做好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收缴工作,共收取保障金221万元,收缴率95%。
(王世军)
【劳动定额】 深入3 户私企开展计件岗位、计件最低工资标准测定工作;会同资源、营林部门下派工作组到塔河、呼中、漠河、阿木尔等地深入生产一线测定森调、营林劳动定额。
(王世军)
【启动“金保工程”】 行署优先安排 500万元资金启动“金保工程”,在完成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数据初始化信息收集、录入工作的基础上,在省厅提供网络设备暂借的优惠政策支持下,完成社会保险118 名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和社会保险业务上线准备工作,对大兴安岭劳动保障网网页进行改版设计;与地区纪检委、地区财政局一起进行“金保工程”设备、机房工程招投标。按省厅“业务优化184 条”要求,初步在全区社保系统实行管理层、监督层、服务层的组织机构优化。 (王世军)
【退休工作】 在进行近四年前期摸底、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程序、下发文件等准备工作基础上,组成地区纪检委、医院专家、劳动、社保8 人联合基层工作组,开展企业职工特繁工种退休和因病退休工作。工作中,严明工作纪律,严格工作制度,严密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档案审查、待遇计算、职工体检、名单确定等各程序公开,达到最大透明度。整体审批工作历时7个月已完成。 (王世军)
【招商引资】 成立行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各直属事业单位、各科室制定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办法与措施。地局制定《行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鼓励招商引资规定》,制定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措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2005 年招商引资资金达100万元以上。 (王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