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合管理

工业

综合管理

综合管理





  
  
  ●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5229.8万元增加值24321万元
  ●煤炭总产量111.27吨同比增长9.9%
  ●全区撤并林场15个林场分场13个经营所13个贮木场14个
  ●参加西洽会哈洽会签订经贸项目46项53433.4万元
  ●北奇神集团所辖子公司全部赢利实现利润338.9万元
  ●电力工业实现利税2427.2万元发电量完成3.56亿度
  ●全区集中供热面积161万平方米
                   综合管理
  【综述】 2005 年,行署经委在经济运行、企业改革、技术进步、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5 229.8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 32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7 235.6万元,实现利税5088.3万元。进一步规范国有小企业改革,确定37 户在一次改制后还存在遗留问题的重点企业进行深化改革,已有33 户小企业完成改革任务。不断深化林场改革,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3个林场,3 个贮木场,1个经营所。稳妥推进全区直属企业改革工作,加林局、恒友公司已正式挂牌,按新体制运作,其它直属企业的改革按照改制方案稳步推进。2005年为全区争取技改项目贷款贴息指标200 万元。按时完成企业政策性破产前期工作,对部分企业不良贷款进行处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及行业管理工作,实现煤炭总产量111.27万吨,同比增长9.9%,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市场开发工作初见成效,建立健全工业产品目录,参加西洽会及哈洽会,共签订经贸项目46项,签约额53 433.4万元。                  (沙志钊 许华)
  【工业经济运行目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6户,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经济运行质量显著增强。1至12月,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5 229.8万元,同比增长29.1%;实现工业增加值24 321万元,同比增长18.1%;实现销售收入47 235.6万元,同比增长25.4%;实现利税5088.3万元,同比增长38.7%;实现利润664.6万元,同比增加673 万元;企业亏损额完成55.2万元,同比下降83.7%,地方企业亏损额完成30万元,同比下降39.4%,全面完成省经委下达的指标,被省经委授予“扭亏增盈达标单位”称号。省控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9 户,累计实现利税总额793.1万元,同比增长70.6%,列全省第七位。针对木材精深加工产品外运困难、产品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积极向省经委、哈尔滨铁路局争取,将漠河北极木业、漠河诚信木业、呼中碧水人造板厂、塔河宏源木业等四户企业确定为地级重点运输保障企业。2005年,为全区工业企业协调运力1640车,一定程度上缓解运力紧张和产品积压的现状。   (沙志钊 许华)
  【技术改造与创新】 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工作,重点确定一批在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北药开发、绿色食品加工等方面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牵动力强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通过与地区财政部门协调,向省经委申报技术改造项目10个、高新技术创新项目11个。至年末,全区有3项技改项目被列入黑龙江省2005 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导向计划,争取贷款贴息指标200万元,圆满完成2006 年全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全面开展车用乙醇汽油在全区推广使用工作,加区和呼玛两地车用乙醇汽油封闭运行顺畅,至2005年末,累计销售车用乙醇汽油8701 吨。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经严格筛选,积极争取,7户企业被省经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沙志钊 许华)
  【直属企业改革】  稳步推进电力总公司、工程公司、农工商联合公司改制工作。电力总公司改革完成煤电分开,解除与古莲河煤矿、呼玛发供电企业的委托经营关系,基本完成非辅机构的改制剥离,并以三项制度为突破口,制定《大兴安岭地区电力总公司改制方案》,待上会讨论;建筑工程总公司改制完成人员分流安置,正在进行资产、债务清核处置工作。农工商联合公司附属企业改制已经完成,工贸业全部推向市场,所属的物资公司资产、债务处置和职工分流工作已经完成;制油厂和经销公司完成债权、债务清理。加林局、恒友公司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于12月28日正式挂牌,按新体制运营。对液化气公司、煤炭总公司、商贸总公司、北奇神集团公司等企业进一步规范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至年末,全区17户直属企业中有14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工作,精简分流富余人员1.2 万人(其中一次性安置7800人),退出国有资本1.6亿元,盘活资产5亿元,剥离债务5.1亿元,回收资金2980万元。
                                (沙志钊 许华)
  【小企业改革】  2005年,针对一次改制遗留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定37户重点企业,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转换为主要内容的深化改革,主要采取鼓励职工集体入股、管理层收购、面向社会公开出售、引入民营资本及外资等形式退出国有股权,并最大限度地置换员工身份。至年末,已有33户小企业完成改革任务,其中出售7户,撤销14户,破产10 户,股份制1户,兼并1户。回收资金219.9万元,退出国有资本1247.1万元。4户暂缓改制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13461万元,剥离债务13 663万元,回收资金1795万元,退出国有资本30万元。至年末,全区353户国有小企业中,301户企业通过卖、送、破产、撤销、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非国有控股)等方式完成彻底的产权改革,占总数的85%。通过改革盘活资产7.1亿元,剥离债务5.7亿元,安置职工16 542人,出售企业回收资金6805.9万元,退出国有资本8861.2万元。                              (沙志钊 许华)
  【林场改革】 按照林场改革“四化”要求,从全区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出发,撤并3个林场、3个贮木场、1 个经营所。部分林业局结合实际,相继撤销局汽车队、林场的营林大队、养路队等二层机构。指导和帮助韩家园林业局和图强林业局分别组建外河民营生态林场和额丘民营林场,迈出国有林场民营化的第一步;奋斗林场全面停止主伐生产,建立全区第一家生态公益型林场。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深化林场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对林场撤并、实施分类经营、创建民营林场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至2005年末,全区共撤并林场15个、林场分场13个、经营所13个、贮木场14个,转让生产设备3316台(套),回收资金1933.9万元;精简管理人员2081人;剥离非辅单位359个。通过林场改革,全区节约各项费用5700多万元。
                                 (沙志钊 许华)
  【企业管理监督】 按时完成企业政策性破产前期工作,富克山金矿等24户企业被列入省规划;漠河黄金公司和地区工程公司等11户企业被列入国家规划,其中漠河黄金公司等4 户企业被批准为2005年国家建议项目。对37户企业1.25亿元的不良贷款进行处置,其中核销13户,剥离资产公司23户,还款免息1 户。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指导信用社按时完成增收扩股、清收不良贷款及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沙志钊 许华)
  【目标责任制考核】 协调有关部门,按时完成2005年《县、区、局、林业公司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制》和《直属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兑现工作,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关于发展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奖励办法》;总结、交流呼中林业局偃松资源拍卖、十八站林业局木材剩余物竞价销售、韩家园林业局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好经验。     (沙志钊 许华)
  【安全生产管理】 2005年,全区实现煤炭总产量111.27 万吨,同比增长9.9%。为探明各矿井生产能力,对全区矿井进行通风能力核定。按国家申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求,全区7户煤矿企业(27处矿井),重新制定《安全专篇》, 完善技改设计方案,所有矿井全部进行标准化双斜井技术改造。至年末,26处矿井通过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的现场验收,顺利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1 处矿井验收不合格,被关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全年共组织煤矿安全检查30余次,提出整改意见60余条,下发整改通知书9 份,并及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整改率达95%以上。全年按计划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4 期,培训特种作业人员213人;组织入井作业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259人,培训人员经过考试全部合格,持证上岗率100%。至2005年末,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沙志钊 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