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





 
  ●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5.7亿元同比增长19.5%
  ●农民人均纯收入3552元同比增长6.2%
  ●全区总播种面积138.4万亩同比增长1.45%
  ●完成黑龙江界河护岸2100米为年计划105%
  ●畜牧业实现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6.3%
  ●渔业产值实现1606万元同比增长7.1%
  ●全区按绿色食品标准监控种植面积63万亩同比增长5%
  ●全年实现绿色食品销售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26%
  ●全部免除农业税及其附加1335.3万元
  ●发放粮食补贴资金1065.58万元减轻农民负担率为全省第一
                     农业


 
  【综述】 按照地委“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把农业产业逐步调整到绿色有机农业上,充分发挥地区生态原始、环境良好和土地有机质含量高等优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基地的总目标和抓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服务体系社会化建设工作,优化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民奔小康步伐。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5.7亿元,同比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3552元,同比增长6.2%。全区总播种面积138.4万亩,同比增长1.45%;粮食总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1.15%。特色养殖畜种存栏数为鹿存栏1.7万头,同比增长32.5%;狐(貂)2.8万只,同比增长9.8%;獭兔10.6万只,同比增长2.1%;奶牛3905头,同比增长11.7%;羊30.3万只,同比下降25.4%;鲜奶产量8070吨,同比增长6.7%;肉类产量15 335吨,同比下降6.7%;蛋类产量3907吨,同比下降1.3%; 实现畜牧业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6.3%。全区水产养殖水面1.81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154 吨,同比增长3%;渔业产值1606万元,同比增长7.1%。全年共有7大系列26 种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是年,全区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106个;按绿色食品标准监控种植面积63 万亩,同比增长5%;绿色食品总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9.2%;实现绿色食品销售收入4.89 亿元,同比增长26%。全部免除农业税及其附加共1335.3万元,发放粮食补贴资金1065.58 万元,减轻农民负担率仍为全省第一。                               (宁欣韫)
  【农业经济】 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在农业开发、“植保工程”、“沃土工程”、“超早熟大豆种子储备工程”、“对俄农业开发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等重点工程上有新的突破。2005 年,“植保工程”被农业部专家两次考察基本认同; 漠河县3 万亩对俄出口基地建设项目被列为省农委重点项目,争取到位资金70万元; “有机食品工程”在原有的3万亩国家级基地、10万亩省级基地基础上,又有6 万亩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超早熟大豆种子储备工程”前期可研工作已经完成。               (宁欣韫)
  【科教兴农】 备春耕生产期间,地区农委组成4 个工作组深入基层调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月30日,召开全区第七届农业科技大集,区内外38家单位参加展销和宣传,共发放农业实用手册3400册,科技、法规宣传单10.8万份,实现交易额10.7 万元。5月26日,召开大豆、马铃薯标准化作业现场会。 秋季, 召开农机标准化整地现场会,推进了标准化作业。制定重点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全区落实重点推广项目大豆、小麦、亚麻、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61万亩,落实优质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及配套栽培、秸秆还田等技术共90.5万亩。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之冬、科技入户活动,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63期,参加培训人数达万余人。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在岭南农业开发区建立亚麻、青贮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等标准化栽培示范田6000亩。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对农产品进行调运检疫1293车、7.76万吨,控制了病虫草害的传入、传出,把住了农产品调运检疫关。     (宁欣韫)
  【农村扶贫】 2005年,全区又有6个村纳入全省扶贫实施重点村,投入扶贫资金1121.74万元,经过两年的整村推进,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扶持前的900元增加到1300 元以上,实施重点村人均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有两个贫困村184户贫困户吃上自来水,5个贫困村安装有线电视,1068户贫困户看上有线电视,改善了贫困村民的生活条件。全区共有65 个单位256名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一帮一”扶贫对子,通过帮扶,使贫困户实现脱贫。   (宁欣韫)


 
  【“双带”工程】 实施“双带”工程,调动农业战线职工、农村干部积极性,使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搞企业、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带头致富、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加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年内,全区已成立马铃薯、亚麻、黑木耳等各类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102个,各类示范户141户,发展农民经纪人751位。       (宁欣韫)
  【外向型农业】 2005年,以对俄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完成了《大兴安岭开展对俄农贸合作项目可行性报告》。地区农委主任刘权带领呼玛县、漠河县的工作人员先后三次到俄罗斯考察、洽谈。漠河县向俄罗斯输出劳动力110人,呼玛县与俄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25万亩,同时,地、县筹措资金100 多万元, 用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前期工作, 争取到对俄基地建设项目资金70万元,保证了外向型农业的开展。年内,呼玛县落实内建基地5000亩、外建基地1500亩;漠河县落实对俄蔬菜基地300亩。地区派团参加第23 届汉城国际食品博览会、香港美食国际博览会和马来西亚东盟·中国黑龙江农业招商暨绿色食品博览会,共签订购销额4600万元,提高了大兴安岭品牌的知名度。                     (宁欣韫)
  【农业产业化】 2005年,利用岭南二次开发的契机,加强岭南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830万元的加格达奇至岭南110 公里35千伏输变电线路于5月1日竣工并通电使用。维修岭南农业开发区9条主线和7条支线、总计298公里的农用路,10月20 日完工并通过验收。年内,在岭南落实马铃薯原料基地10万亩,种薯基地3.2万亩,亚麻基地8万亩。春耕前,组织召开马铃薯原料基地协调会,将丽雪公司7000亩原料基地落实到各单位,秋季共收购马铃薯5.4 万吨,生产精淀粉8900吨,实现建厂后第二个盈利年。图强林业局引进投资1000万元的金达毛皮加工企业。韩家园松涛鹿苑完成省龙头企业考核组的考评。全区种薯产业以农科所科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年产500 万粒脱毒种薯的生产能力,全区生产的马铃薯种薯远销辽宁、山东、河北等地,打开了外埠种薯市场。                           (宁欣韫)
  【改善农民生活】 2005年,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全区已建自来水22处,解决了2.4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在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全区农村享受低保2686人,人均低保水平达到800 元,部分乡村推行公共卫生试点。农产品生产、加工、中介服务组织的建立,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2005 年转移劳动力3003 人。农村筹资筹劳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执行,年内全区筹资7.39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阳光工程”的实施,使全区1.2 万名贫困学生享受了免费教育。村务公开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的推行,民主理财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宁欣韫)
  【招商引资】 2005年,农委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编制招商项目规划,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致丰实业公司独资建设的煤转油项目将落户加格达奇区。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柴油10万吨、沥青20 万吨。双方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书,各项工作将于2006年全面展开。                           (宁欣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