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综述】 继续树立“大绿色食品”产业的思想,以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基地之一为目标,坚持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开发、科学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绿色食品产业呈现旺盛发展势头。年内,在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塔河、十八站、阿木尔、图强、西林吉、大杨树等地成立绿色食品总公司,与北奇神集团就商标使用、联结方式等问题达成共识,取得实质性进展。北奇神集团现辖总公司、子公司和成员企业达22家,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黑木耳采摘、分选、 加工能力和包装档次大幅度提高,种植突破1亿袋,产量达到3500吨,销售收入达到1.4 亿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是历史上发展最快、产量最多的一年。新林、韩家园林业局将特色养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局经济发展的重点,鹿业经济发展迅速。新林鹿存栏达到7497头,韩家园鹿存栏达到4165头,同比分别增长42%、39%。野生浆果采摘量近1万吨,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 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按绿色食品标准监控种植面积63万亩,同比增长5%。完成绿色食品总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9.2%。销售收入实现4.89亿元,同比增长26%。发展速度、规模、效益创历史最好。 (伊连生)
【制发扶持政策】 6月1日,地委、行署颁发《大兴安岭地区关于发展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奖励办法》。其中,有4条关于绿色食品产品标志认证、企业QS 认证、种植基地建设、黑木耳产品发展、山野果加工5个方面优惠政策,是年,完成绿色食品总产量12.6万吨,同比增长9.2%;销售收入实现4.89亿元,同比增长26%。 (伊连生)
【绿标申报】 根据大兴安岭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地区把建立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基地作为大兴安岭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目标,将绿标申报的范围向山特产品和畜禽产品延伸,将绿标申报的重点转移到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系列产品上。共有90种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截止2005年末,全区获得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的产品达106 个,其中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101个,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伊连生)
【基地建设】 编制《大兴安岭重点绿色(有机)食品新技术推广标准》,在全区推广规范基地建设。在原有种植业3万亩国家级基地、10万亩省级基地的基础上,又有6万亩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同时,建成野生浆果基地220万亩、野生坚果基地350万亩、食用菌基地1480万亩、鹿基地4 万亩。山特产品和野生浆果基地实现规模和档次同步增长,一部分企业实现了采集、运输、分装、储藏、加工全程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了建设水平。
(伊连生)
【培训工作】 年内,参加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培训3次。组织县区局及相关企业绿色食品培训5次。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种植、养殖、山特产品、野生浆果生产关键时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指导。利用地区科技大集、北极光节及绿色食品展销中心等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授课、实地答疑培训活动,共印发《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绿色食品知识及大兴安岭绿色食品简介等材料1 万余份,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地区绿色食品优势、现状及前景。 (伊连生)
【新产品开发】 松涛鹿苑公司生产的纳米鹿产品系列、新林鹿业公司研制的鹿美容化妆品、鹿胎素胶囊、鹿茸胶囊添补了地区畜禽精深加工产品的空白。富林公司开发的珍宝胶囊、珍宝营养粉,兴安有机食品公司开发的黑耳康源软胶囊均为国家专利高科技产品,结束全区黑木耳等山特产品原字号、简单加工销售的历史。绿源蜂业公司研制的芪蜂胶囊、芪莲玫花茶均为国家专利产品,其中芪蜂胶囊通过了省科技成果鉴定、省新产品鉴定。2005年,全区新开发精深加工产品28个,同比增长80%。 (伊连生)
【市场开发】 参加第十六届哈洽会、第五届齐齐哈尔绿博会、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韩国第二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香港美食博览会、马来西亚农业招商会等展销活动,共签订协议合同28项,签约额近3亿元。其中,签订合同15项,签约额8500万元。地区内市场20处,国内经销场所126处,国外经销场所28 处,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伊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