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
水务
水务
【综述】 2005年,全区水务部门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水利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指针,贯彻落实地区“两会”精神,按照省、地两级水务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围绕地委提出的 “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 和“推进三大文明建设,构建兴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推进水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全区水务部门重点实施以堤防加固、涝区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区农村人畜引水工程项目取得新进展;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为水利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紧紧围绕“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主题, 深入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 为水务工作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利设施作用,胜利地完成了防汛防旱工作。全年共争取各项水利建设资金880 万元,其中省水利厅下达大兴安岭地区2005年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及岁修费计划178万元;省下达江河治理项目专项资金552万元;省下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国债)资金150万元。 (林柏地)
【江河工程】 2005年,国家投资92万元,新建成呼玛县呼荣堤防350米长,完成土方量3万立方米,经省水利厅质量监督中心站和地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质量核定,标段堤防质量等级达到优良标准。地区投资32万元,完成300米长甘河堤防混凝土护坡工程。投资66 万元,完成塔河县塔安堤防干砌石护坡245米长、护岸458 米长维修加固工程。完成漠河乡下段护岸820米建设任务。完成呼玛镇上段护岸580米砌筑任务。完成开库康江段砌石护岸长度700多米。全年共计完成黑龙江界河护岸2100米,完成年度计划105%。 (林柏地)
【农村饮水工程】 在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共计完成12处农村饮水工程;新配套建成漠河县大河西村和塔河县开库康村和新东屯村3处农村自来水工程,解决2400人吃水难的问题。地区水务部门组织编制了《大兴安岭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 组织卫生、 计划等有关部门专家对《大兴安岭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和评估,《规划报告》于2005年6月通过省水利厅的技术审查并上报给国家水利部。 (林柏地)
【农田水利】 全区水务部门重点实施以堤防加固、涝区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加区白桦村和加南村甘河护岸工程593 米;对十八站乡堤防进行加固并新建闸门一座;对白银纳乡耕地易受水淹的低洼地段采取堵口治理;进行区域小涝区规划治理工作,2003、2004年,重点治理了漠河乡小涝区,2005年5月,对漠河乡小涝区治理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林柏地)
【水土保持】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预防监督工作,对采矿区域进行调查,对挖砂、取土、砖坊等进行检查,对破坏植被的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对破坏的植被面积进行限期回复,防止了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新增堤防防护林综合治理面积46.78公顷,减少土壤流失量5 万吨,遏止了堤防两侧水土流失,减少了河道淤积,保护河床,疏通河道,增强了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林柏地)
【节水灌溉】 开展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是年,5月中旬与省节水灌溉办公室共同对2002年、2003年、2004年三个年度的加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塔河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塔河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被评为优良等级,加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被评为合格等级。6月中旬,与省厅对呼玛县2002 年度节水灌溉(国家级)示范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项目被评定为合格项目。 (林柏地)
【水利规划】 全区各级水务部门注重水利规划与前期工作的开展,编制完成《大兴安岭地区水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大兴安岭地区2020年农田水利发展远景规划》、《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地区水利长远发展奠定基础。7 月,配合国家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院士等国家级专家对三间房水电站北水南调工程进行调研。10月,水务部门配合国家、省及有关部门对塔林西、三间房水电站项目建设进行技术审查。 (林柏地)
【水利管理】 各级水务部门注重强化水利管理和法制建设工作,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地区水务局质量监督站对全区水利工程进行多次现场质量检查,9 月初,与省厅联合进行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大检查活动,确保了各项工程质量。绘制完成《全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布置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化。对水利财务管理和资金监管方面以自查、巡查、审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地区水务局对全区小农水及岁修费等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检查2004年资金146万元、2005年资金173万元,没有发现违纪、违规、串项、挪用现象,各项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林柏地)
【水法宣传】 围绕“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主题,采取集中和经常性的方式,深入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在3月22日, 第十三届“世界水日”暨第十八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日,全区水务系统集中开展水利法规宣传周活动,共投入宣传经费10万元,印制发放宣传画2000多套,印发宣传单6万多张,印制宣传纸杯10万个,出动宣传车20 台(次)。经过为期一周的集中宣传,取得明显效果,宣传覆盖率达90%以上,为水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林柏地)
【水行政执法】 研究制定《行署水务局2005年水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制定行政许可申请书、行政许可决定书、听证告知书、送达回执等法律文书;制定行政许可办理、报批、备案、公示、监督检查、申诉、举报、听证、统计、责任追究等10项制度。在执法过程中,水行政执法人员坚持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 正确履行职责,杜绝了“勒、拿、卡、要”和“三乱”等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树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权威和良好形象。在全区范围内对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情况、水资源费、防洪保安费的征缴情况、水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取水许可制度贯彻实施情况和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的推广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6 处排污口进行普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地本级共征收水资源费25万元,防洪保安费28.49万元。 (林柏地)
【防汛工作】 各级水务部门本着“无汛当有汛, 小汛当大汛”的原则, 深化行政一把手全面负责制和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分管其他工作的领导分片包干,一级抓一级,做到防汛工作层层分解,层层有领导抓落实,事事有人管。3 月,地防指下发《关于做好防凌汛准备工作的通知》,4月8日,在塔河县召开全区抗凌现场会,对防凌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重点防范区及避险措施等。5 月初,黑龙江开始产生流冰现象,基本上以热力消融为主,没有发生大的灾害。6月, 召开全区防汛抗旱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区防汛抗旱工作。汛前,完成了全区161.17公里城镇堤防的复核工作。各县、区、局修复水毁工程,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业局自筹资金240万元,松岭林业局自筹资金10万元,增高加固了城镇堤防。落实防汛物资,对抢险车辆编组造册。地防指编制了《全区防汛抗旱预案》, 对各县、区、 局的防汛预案进行审批,使预案更具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了抗洪抢险队伍实战演练。全区共收发防汛简报27期,下发各类文件6份,明传电报3份。汛期,各级防汛部门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通讯设备运行率100%,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至。漠河县、塔河县对河道内违章建筑及障碍物依法清除,对河道内乱扔垃圾和私搭滥建建筑物进行整改,保证了河道畅通。7月,黑龙江上游、呼玛河流域、甘河流域虽然出现三次较大降水,但都没有形成灾害性洪水。
(林柏地)
【抗旱工作】 2005年,全区旱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4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春旱;第二个阶段在7月,出现了严重的夏旱。全区受旱面积32.068千公顷,其中重旱26.613千公顷,作物绝收5.455千公顷。地防指启动抗旱应急预案,全区累计投入抗旱人力19 200人,新建股份合作制抗旱工程17处,维修设备120台套,投入泵站2处、抗旱设备12台套、机电井50眼,抗旱资金86万元,临时解决了0.24万人、0.3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挽回粮食损失360万公斤,挽回经济作物损失180万元。 (林柏地)
【水利信息化】 2005年,地防办沟通有关部门,完成了地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的防汛指挥系统和政务网的安装调试等项工作,实现了与各县区、省防指和省气象中心的宽带网络连接,实现了全省水文气象信息共享,保证了防洪减灾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到有关部门,推动了全区防洪减灾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林柏地)
【行风建设】 2005年,按照省厅和地委的要求和部署,围绕水务工作,开展“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制定活动方案,聘请行风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水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杜绝了管水谋私现象的发生,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在2005年大兴安岭地纪委组织的“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中,地区水务局排名第5 名,水务系统行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林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