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

公路交通



  【综述】 2005年,全区公路交通事业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加漠公路建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塔呼公路建设正在按照计划进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养护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先进。道路运输市场健康发展,呈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交通规费征稽部门完成各项交通规费征收任务。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继续保持全区基本无公路“三乱”地市荣誉称号。交通治安综合工作全年无火灾、重大盗窃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交通系统牵头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取得成效。开展“兴安文明使者”活动,行署交通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交通局协同地区劳动局、总工会共同开展“统领导杯”竞赛,推动了全区汽车维修质量的提高。(李斌)



  【塔呼公路】 呼玛至塔河段公路里程206公里,建设标准为三级黑色公路,路基宽度8.5米,塔十段路面宽度7米,十呼段路面宽度6米,路面结构为5公分厚沥青混凝土。工程总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亿元,省投0.7亿元,地方配套投资0.6亿元,建设工期2年,整个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区内外31家施工单位承担公路工程施工任务,14家施工单位承担桥梁工程施工任务,4家监理单位负责工程监理。2004年6月,工程开工,2005年9月末,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李斌)
  【加漠公路竣工验收】 6月中旬,由省发改委牵头, 会同省交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省审计厅、省档案局等单位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对加漠公路进行检查验收。按照部颁《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有关规定,竣工验收委员会对加漠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质量评定,项目工程质量综合评分为84.27分,比2004年交工验收质量综合评分81.01分提高3.26分,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部颁标准合格等级。                   (李斌)
  【公路养护】 全区公路系统继续坚持改革、强化管理、提高公路的养护质量和抗灾保通能力。4月初,全区各公路管理站及早组织员工上路, 开展疏通桥涵、清挖边沟、养护备料等工作,恢复路况,为全年养护生产打好基础。做好冬季清雪工作,确保冬季全区国、省干线公路安全畅通,客货运输正常运行,对加漠公路574公里、黑洛公路153公里、塔十公路58公里,共计785公里高等级路面冬季除雪工程进行公开招标,确定9家单位中标。按照《公路养护工作评比办法》,与各站签订责任状。通过对路肩、边坡、防护工程绿化美化工程的全面养护,达到路肩饱满,边线顺直,边坡适度,排水通畅,实现了国省干线公路春夏秋三季平整无积水,冬季无雪阻、无冰雪路面的养护目标。                   (李斌)
  【体制改革】 深化体制改革,实行养护工作内部招投标制度。根据年度生产计划,按照公路等级、路面结构及状况和交通量编制标底,进行内部招投标。与各站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公路站与各养护公司再实行招、投标,在确定生产计划和生产指标前提下,签订养护生产合同,由公路处、站逐级负责对养护生产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继续推行计量支付制度。在全区公路养护质量检查中,依据公路养护管理奖惩办法和小修保养工程计量支付办法,在生产季节,每月对基层检查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实行小修保养资金计量支付。实行养护监理制度,调动养路员工积极性,提高公路养护质量。(李斌)
  【路政管理】 加强路政管理,超限超载得到遏制。各站充实路政管理人员,加强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力度。2005年,全区共治理超限超载车辆2724台,罚款342 130 元。查处路政超限案件1412起,挽回经济损失158 350元,其它案件2起,路政案件查处率、结案率、损失赔偿回收率均为100%。是年,全区干线公路好路率78.9%,综合值77.5,分别超计划1.3%和0.5;县级公路好路率53.3%,综合值65.3,分别超计划4%和0.3。           (李斌)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投资300万元新建呼玛县客运站,投资80 万元改建呼中区客运站,年内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16万元新建漠河乡、碧水、小扬气、依西肯、盘古5个农村客运站和塔呼公路沿线15个客运停靠点,投资1万元在加漠公路沿线 24 个客运停靠站,设置客车到发时刻表,全区客运通达深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速,农村客运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李斌)
  【道路运输市场管理】 全区交通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继续按照“路运并举,协调发展”原则,加强行业管理工作,保持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清理整顿力度,除了对全区运输市场存在的无证经营、偷费漏费等违规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外,重点对塔河县市内中巴车非法运输,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中客干扰大兴安岭地区客运市场经营秩序、加区两轮摩托车非法从事客运出租等违纪现象进行专项整治,交通局协同地区劳动局、总工会共同开展“统领怀”竞赛。全年检查运输车辆8000 多台次,处理违规客货运车辆420余台次、处理非法两轮摩的31台,取缔危险品运输车辆2台,罚款15.7万元,查补规费35万元;检查汽修企业185户,处罚11户,停业整顿5户,运输市场秩序改观。截止12月末,全区完成客运量106.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 981.6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59.3万吨、货运周转量23 665.2万吨公里。                               (李斌)
  【客运市场】 客运市场快速发展,客运车辆结构得到优化。高等级客车数量增加,开通塔河至哈尔滨的高档卧铺客车,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没有高档卧铺客车的空白,老旧破车全部退出市场,高级、中级、普通三个档次车辆比例12.5%:37.5%:50%。市内出租车结构发生变化,机动三轮车全部退出市场,车辆档次提升,市内交通更加舒适。现有长途客运企业9 家。客运站15个,其中,县级客运站7个,乡镇及农村客运站8 个;长途客车120台,其中,中级客车45台、高级客车15台,其余为普通型客车;长途客运线路73条,其中,省际线路3 条、地市际线路8条、县际线路14条、县内线路48条;长途客运线路总里程6800公里;长途客运发车班次124.5个;市内出租车2100台。                         (李斌)
  【货运市场】 全区货运竞争力增强,社会运输比重加大,道路货运量首次超过铁路运输。货运主体规模略有增大,市场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货车大吨位化、 专业化日趋明显,社会运输大吨位车和厢式、冷藏等专用车辆都有所增加,长途货运由铁路长期占垄断地位的货运格局已被打破。现有货运业户1780家;营运货车3100台,其中,社会车辆1890台,林业车辆1210台。社会车辆的平均吨位只有3.6吨,其中,农用货车130台,3吨车辆以下货车680台,5吨货车850台,5吨以上230台,林业车辆大部分是报废在用的东风140和解放141。 (李斌)
  【人员培训】 全年举办客、货运从业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516 人;培训长途客运站、乘人员112名。扶持组建了塔河驾校。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实现平稳改制, 管理部门与企业彻底脱钩。原服务中心职工得到较好安置,未出现上访等不安定事件。     (李斌)
  【交通规费征收】 全区各级交通规费征稽部门加大征稽力度,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法程序,杜绝人情车、人情费等情况的发生,做到应征不漏,确保各项交通规费的按时完成。全区年征收运输管理费602.9万元,客运附加费35.4万元,货运附加费55.5万元,地方养路费48.5万元。(李斌)
  【交通治安综合治理】 全区各级交通部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和区域联防制度,条块结合、齐抓共管,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全区开展“平安交通”活动。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系统内部无火灾、无重大盗窃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系统各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多次组织全区安全生产检查,对客、货运输及危险货物运输市场进行专项整治,消除了安全事故隐患。局牵头组成联合检查组,多次深入县区检查公路“三乱”工作,未发现问题,继续保持大兴安岭地区无公路“三乱”地市称号。                   (李斌)
  【交通战备工作】 进一步完善交通战备机构,新林区成立交通战备办,全区除加区外,均设立交通战备机构,地区战备办通过公务员招考录用1名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工作程序、完备工作资料、配备办公设施。         (李斌)
  【精神文明建设】 2005年,交通局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局投入资金5 万元购置体育健身器材,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局处机关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科室”评比活动,职工100%参加。开展“打造新作风、建设新交通、树立新形象”活动,局机关支部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活动,公路系统开展“十星级文明道班评比”活动,运管系统开展“兴安文明使者”、“振兴怀”和“统领怀”活动。系统26个单位已全部建成不同层次的文明单位,行署交通局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