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粮油

粮油

粮油



  【综述】 2005年,行署粮食局按照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部署和地委、行署“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目标,围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主线,抓住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并轨,加大储备粮食管理力度,做好库存陈粮销售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年,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粮食65 588吨,其中,顺价销售17 528吨,议价销售2260吨。争取国家储备总公司一次性收购补助资金1088万元,安置粮食企业富余人员896人。
                                    (郝莉红)
  【争取资金】 2005年,向行署争取资金25万元,改建粮油检验实验室60平方米,购进设备15台套,完善粮油检测条件,基本具备了进入市场对社会粮油检验监测功能。为改善保留的5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基础条件,向省争取简易建筑资金50万元,对5个粮库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行署投资39万元,对大杨树粮库拱棚仓进行改造,达到标准储粮条件,增加仓储容量6500吨。减轻军供企业经营负担,2005年在批复2003年决算时,省局给予大兴安岭地区军粮运费补贴22万元。去冬今春在两个直属库收购15 000吨储备粮时,省分公司定的收购价与当时市场差价较大,收购任务无法完成,争取国家储备总公司一次性收购补助资金1088万元,顺利完成指标,增大了储备粮存量。                         (郝莉红)
  【招商引资】   行署粮食局成立招商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工作方案和奖励制度,召开职工大会,学习宣传《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动员全体职工及家属利用一切社会关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引进的永和木业有限公司在塔河建成投产后,逐步走向正规化管理轨道,现招录当地下岗职工47人,年产值200 余万元。局直属大杨树粮库编织袋生产车间与当地客商签订合作协议,粮库出场地、厂房、设备,对方出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形成新的股份制企业。局直属岭南粮库充分利用拥有地坪、罩棚和铁路专用线等自身优势,引来南方收粮大户与之合作。   (郝莉红)
  【推进粮改】 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根据现行粮食政策和全区人口分布、地方财力及粮库自身储粮条件等因素,将全区1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减至5 家,均实行全员合同制,因事设岗,定岗定员,竞聘上岗,打破工干界限,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择优录用,奖勤罚懒,体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的激励原则。其余8 家粮库全部改制,或股份,或租赁,摘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牌子,其库存陈粮进入市场拍卖销售,现正在运行中。                                 (郝莉红)
  【安置下岗职工】 分流安置粮食企业下岗职工,实施减人增效策略。2003、2004两年省给予粮食企业优惠政策,全区866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并轨。2005年,省优惠政策只执行至6月底,下半年不再执行。向广大职工做政策宣讲工作,动员其参加并轨,以维护职工利益免受损害,上半年又有30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并轨。至年末,全区共安置粮食企业富余人员896 人,基本上做到了需安置的已全部安置。                   (郝莉红)
  【盐政管理】   2005年,按照《全省盐业行政执法责任书》要求,严格执行统计制度,落实责任制,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加强了对食盐经营业户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其诚实守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经营理念。全区盐业批发企业严格遵守《食盐专营办法》、《黑龙江省盐业管理条例》,实行《碘盐零售许可证制度》,规范管理。至年末,全区查处盐业违法案件3 起,阻止了无碘盐冲销市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对各级批发企业调入食盐实行到站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全区盐业市场食盐合格率100%。     (郝莉红)
  【军粮供应】 全区军粮供应工作成绩突出。在2005年度沈阳军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财政厅、粮食局联合表彰的军供战线先进单位中,大兴安岭地区5个军粮站有3个受到表彰,在全省表彰的2个地市级粮食局中,行署粮食局受到表彰。          (郝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