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
【综述】 2005年,全区统计部门贯彻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地区“两会”制定的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开展统计工作。完成了2004年年报、2005年定期报表、统计年鉴编印、监测报表、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完成、统计分析、信息咨询服务等常规性的统计工作任务。改革统计方法、制度,删减不适用的统计指标,增加了能够反映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指标;完成全区统计信息网与政务网的接入工作,实现统计信息网络向县、区、林业局延伸的目标,实现全部报表和普查数据的网上电子报送和信息反馈;争得省统计局的支持,为三县四区四个林业局免费配置语音接收设备,开通IP电话,实现了统计系统免费进行语音通话交流。增加并完成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工作、粮食产量的实割实测工作;会同经贸委、财政局对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在2005年全省统计报表评比中地区统计局获二等奖。撰写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兴安》在黑龙江省统计局的优秀统计分析评选中获二等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经济转型》、 《畜牧业快速发展、特色养殖方兴未艾》 获三等奖。地区统计局被地委办公室、行署办公室评为“督办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行政单位政务信息工作标兵单位”。完成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的登记、录入等工作,完成经济普查数据与GDP数据的衔接工作。大兴安岭地区有9个单位、14人获得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授予的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有21个单位、143 人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完成全区第二次农业普查准备工作;完成1%人口抽样抽查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将样本量扩大到3%,增加代表性;完成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效益情况专项调查工作,形成专题统计报告,在省统计信息网刊登。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完成“四五”普法的检查验收工作,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证数据源头质量;在“四五”普法工作中,行署统计局有1人获国家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加格达奇区统计局获省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戴启荣)
【统计分析】 全区统计部门围绕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跟踪大兴安岭地区接续产业发展热点,突破发展速度测算难,统计数据、政策理论与经济建设理论结合有机结合难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研究,向行署反映深层次问题,做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统计对经济运行的监测作用。地区统计局累计为黑龙江省统计局和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提供进度分析、综合调研和调查报告100余篇。 (戴启荣)
【统计法制建设】 地区统计局制定《统计“四五”验收实施方案》,对各县(区)“四五”普法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在全区开展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2 期,培训统计人员200余人,完成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11月20日, 按照省局统一安排,组织全区统计从业 资格考试。 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主题的统计执法大检查,维护统计工作秩序,净化统计工作环境,提高了源头数据的质量。 (戴启荣)
【统计监督】 通过完善报表监测体系、各项法定报表,在保证数据质量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经济运行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全区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为行署决策提供了可靠准确依据;会同大兴安岭地委组织部完成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考核;会同经贸委和财政局对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进行监测;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掌握第一产业发展状况,对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进行监测;对全区物价、城乡居民消费、劳动力状况、经济目标责任制、非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统计监督。 (戴启荣)
【统计信息工程建设】 组织技术力量,完善大兴安岭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与全国各地统计系统资源共享;完成县(区)接入电子政务网的工作,实现统计网向县(区)延伸目标;建成覆盖县(区)的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全部报表数据的网上报送、 信息反馈; 加强统计系统局域网网页制作;配合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开展,完成有关文件、信息、程序加载工作。 (戴启荣)
【统计改革】 为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运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农业发展速度,结合工作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两次调整增加值率,实现了新旧计算方法的衔接;为反映大兴安岭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情况,增加了绿色食品、特色养殖情况监测;在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中,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完善评估审核办法,实行层层审核、专业联评,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及时;将1%人口抽样抽查的样本量扩大到3%,增加了对大兴安岭地区的代表性。在分析中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统计数据与政策理论相结合。(戴启荣)
【第一次全区经济普查】 全区统计部门完成了发表培训、数据处理、资料审核、质量审查、评估核对等各项经济普查工作任务。经济普查工作中加强人员培训,组织各类培训班,培训近千人。在组织试填基础上,做好报表填报。根据“搞全单位、搞清行业、搞准数据”的原则,制定各种方案及措施组织召开地区经济普查领导小组3 次会议,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做好经济普查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工作,地区普查中心建立普查网页,在网页上加载国家、省、地对经济普查工作指导,共发文件7份,简报12 期,组织各县区局普查办主任和业务骨干相互间进行学习交流。做好经济普查数据与GDP 数据的衔接工作,为总结“十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戴启荣)
【统计队伍建设】 地区统计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创新学习内容和方式,改善全区统计干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加强干部的政治思想建设,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培训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局内各专业科室借助各种工作会议,举办12次专业培训,共1000余人次。在大兴安岭地区公开选拔副处级考试中,行署统计局有2人进入面试,1人考取后被任用大兴安岭地区统计局副局长。 (戴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