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



  【综述】 2005 年,地区防火办公室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森林防火座谈会精神,按照大兴安岭地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工作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抢前抓早,周密部署,实行“四长”负责制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站、管护站、巡护队检查、巡护工作,严格控制违规人员入山,减少人为火发生机率。对入山人员实行野外作业“一盒火”制度和“义务宣管员”制度,做到生产与防火两不误。 全年发生火灾58起,其中,火警53起,一般火灾4起,特大火灾1起。过火总面积113 135.6公顷,其中,林地过火面积21 992 公顷,荒山草地过火面积91 143.6公顷。全年投入总兵力26 260人,其中,武警森林支队1560人,森林消防专业队4700人,预备扑火队5000人,群众扑火队15 000人。全区警民协同作战,火警火灾得到及时扑救,保护了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安全。                 (赵宝富)
  【防火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重点放在林内作业人员、外来人员、 林农交错地带和偏远村屯,实行面对面宣传,采取静动结合、内容丰富的宣传方式,宣传教育面100%。 3月14日,召开全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2005年全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和《“5·6”反思宣传活动及森林防火宣传月工作方案》。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栏,对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报道,中小学校开设防火课,中省直单位举办文艺演出,防火部门出动宣传车,深入边远村屯、林农交错地带宣传防火法规,组织“清明节”、“五一”、“5·6”反思日、“十一”宣传战役。落实宣传教育责任制,签订防火公约。2005年,全区悬挂宣传标语4120条,张贴布告6890份,设立防火固定宣传点189个,建防火宣传一条街79条,签订防火公约39 871份,散发防火宣传单140 835张、宣传手册7467本,出动宣传车1895台次。                                                   (赵宝富)
  【经费投入】 2005年,更新、补充和完善防火设施设备,投入资金2125万元,其中,国投580万元,补充GPS、对讲机等通讯设备42.5万元,运兵车38万元,风力灭火机、油锯等扑火装备499.5万元。林管局投入1545万元,购置野外炊事车11台,539万元;购置履带式森林消防车2台,122万元;购置运兵车14台,126万元;购置人工增雨火箭弹100枚,20万元;购置指挥车16台,138万元;维修塔道、瞭望塔、营房等设施129.3万元;购置中继站等通讯设备47.6万元;购置风力灭火机、指挥帐篷等扑火装备423.1万元。           (赵宝富)
  【呼玛草甸森林火】 10月23日13:30分,呼玛县因点烧防火线引发草甸森林火。地防指紧急启动《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预案》,成立前线指挥部,划分战区,调集精兵强将,明确扑火重点。整个火场指挥得力,武警森林部队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密切配合,航空护林部门出动8架直升飞机和一个化灭机群,采取机降、吊桶、化灭等手段与地面部队形成地空立体扑火。气象部门及时提供火场气象服务,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铁路部门综合协调保障航空用油;公路交通部门调配车辆,保证火场兵力和物资紧急运送。10月30日17时明火全部扑灭,大火历时8天。全区出动扑火人员7415人,其中,森林消防队4450人,森警1315人,群众扑火队1464人,公安消防队186人。出动交通工具610台,其中,指挥车152台,运输车363台,特种车95台。机降219架次,使用扑火二号工具2506把,灭火机1578台,通讯设备513台部。过火面积108 730公顷,其中,林地21 746公顷,荒山草地86 984公顷。扑火费用支出1860.2万元,扑火过程中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赵宝富)
  【以水灭火机械化】 2005年,大兴安岭地区正式组建以水灭火机械化森林消防中队,成为全国森林防火系统首家采用机械化以水灭火的地区。行署、林管局在资金紧张情况下投入800多万元,购置履带式森林消防车、森林消防运输车、康明斯运兵车、军用运兵车等配套设备,各县区局森林消防大队下设50人的机械化水车灭火中队,利用新建蓄水池和自然河流等有利条件,实施以水灭火、以水攻火,以最快速度降低火强度,以最短时间控制火势蔓延,减少火灾给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在塔河县举办森林消防车操作员培训班,强化以水灭火机械化森林消防人员素质,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赵宝富)
  【GPS定位跟踪系统】 2005年春防戒严期,GPS定位跟踪系统在全区投入使用。GPS 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对讲机定位终端、PDA定位终端、车载终端4部分组成。利用全区森林防火系统现有设备资源,采取超短波和互联网通讯相结合,解决远程距离通讯和GPS 定位信息传输问题。利用手持式定位数据处理终端和摩托罗拉GP88S 对讲机,实时显示本地坐标,为自身提供导航服务。利用美国对全球免费开放的卫星网,实现全天候、无盲区实时定位,位置信息最快可1秒钟刷新一次。地区防火办为每个林业局配备5个GPS手持对讲机,2个移动指挥中心,4个便携式GPS对讲机。GPS 定位跟踪系统的投入使用,增加了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在林火预防上,巡护员、瞭望员携带对讲机,通过超短波电台信号,将巡护的路线、方位、地理坐标快捷地传输到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解决发现火情无法迅速报告的问题,为快速扑救山火赢得宝贵时间。在林火扑救上,通过卫星监测到的火场热点,指挥中心就近调遣巡护人员携带GPS 定位跟踪系统首先到达火场,向指挥中心发送语音短信,详实报告火场火势、风向、地理坐标、火的类型,建议需要调集的兵力、采取的战术、扑打的方向、 急需的扑火机具等。GPS定位跟踪系统对扑火人员行进速度进行实时监控,指导督促行进队伍选择最佳路线,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火场。地区防火中心通过该系统与全区所有瞭望塔、检查站、外站等保持24小时通话联系,实现超短波宽带联网。                       (赵宝富)
  【航空护林】 发挥飞机侦察火情和快速机动灵活特点,高火险时段,加大飞机载人巡护密度,实施机降、索降和化学灭火。春秋两防,全区租用飞机19架,国家林业局提供化灭飞机12架。加、塔航站安全飞行534架次,962.02小时,机降4381人次,吊桶灭火44 架次,化学灭火259架次,喷洒药液270吨。                       (赵宝富)
  【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地委提出的“建设林区和谐社会,推进三大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地区防火办党委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开展文明单位、 文明科室和文明职工创建活动。以思想道德建设和环境建设为主线,创新活动载体,落实创建内容。全年组织干部职工向社会捐款13 730元,赠送图书50多本,捐献衣物160 多件,与社区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地区防火办和塔航站加强环境净化、美化。加航站从外地引进名贵稀有树种,美化站区环境,达到了站区园林化。加航站党支部为加区五小1名贫困学生助学捐款,连续捐款4年。地区防火办和加航站统一制作了服装,防火期内统一着装,统一标志,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赵宝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