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医疗卫生医疗卫生 ●全区投资1332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漠河县被国家爱卫会命名“国家级卫生县城”
●地区医院19个品种和规格药品降价平均幅度28.7%
●地区医院购置500万元医疗设备
●疾控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名列全省前茅
●疾控中心启动人禽流感防治二级预案
●全区7户药品批发企业86户药品零售企业通过GSP认证
●取缔无证经营药品黑窝点10户
●收缴无证经营药品器械437种假劣药品器械368种
医疗卫生
【综述】 2005年,全区卫生系统把发展作为卫生工作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卫生行业管理,加快卫生资源整合,推进全区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继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强化疾病控制、医疗救治、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能力; 稳步推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加强廉政和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全区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绩喜人,农民参合率由2004年的47%上升到2005年的57%。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地区及三县疾控中心、传染病区和地区120 救援中心基本建设全部完成,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大,全区投入1332万元,二级医院一些常用大中型设备如CT、彩超、生化仪等,已经基本齐全,医疗卫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主动,全年没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执法监督力度加大,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全区医疗、食品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卫生进社区工作扎实推进,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发挥了“六位一体”的功能。漠河县成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级卫生县城”,爱国卫生工作填补了省内空白。 (周晓霞)
【农村合作医疗】 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省又实现两项新突破:地县两级财政补助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元增加到20元(按国家规定每人每年3 元)。经过积极争取,大兴安岭地区作为特例,省政府特批地区“三县一区”全部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每个参合农民因此每年多享受匹配资金29元,全地区多获得匹配资金51.4 万元。截止9月,第二个参合周期,参合率57%,与第一个周期相比增加13.2%。迄今已为3870名农民核销医药费60.83万元。大兴安岭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省卫生厅高度评价。 (周晓霞)
【初级卫生保健】 呼玛县、塔河县贯彻《大兴安岭地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方案》(2001—2010年)要求精神,将初保纳入当地政府重点推进工作目标,制定本地农村初保实施细则,建立组织机构,把各项任务指标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各单位目标清楚,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 (周晓霞)
【卫生扶贫】 地区医院及各县区二级医院分别与各县区乡镇卫生院签订帮扶合同,确定帮扶对子。按照帮扶合同内容,各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病案和处方书写能力的培训和“三基三严”培训,总计培训36次,培训人员240人,对B超、放射线、检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共培训指导76人次。全区下派医疗小分队30支,下派医务人员150 人次,免费义诊患者6000人次,赠送药品和小型医疗器械价值5000多元。 (周晓霞)
【重点传染病控制】 制定完善传染病控制、禽流感防治等8 个预案,举办传染病网络直报、艾滋病知识、禽流感防治知识、疫情管理等培训班7期。1至11月份全区发生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3种1513例,发病率284.28/10 万。下降幅度较大病种主要是肝炎和淋病。结防项目督导和痰检质控均达到或超过了省标准。组建了大兴安岭艾滋病高干队并实施干预。开通了大兴安岭艾滋病免费自愿检测咨询服务。全年HIV检测335人,未检出HIV 感染者。积极预防人禽流感发生。组织防控人间禽流感演练。储备必要物资和防护用品,实施了24小时疫情值班。是年没有重大传染病发生。 (周晓霞)
【计划免疫】 按时完成全区2004/2005年消灭脊灰强免及查漏补种工作,实际接种11 931人,接种率99.60%,二轮接种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周晓霞)
【地方病防治】 碘缺乏病检共监测13 857人,触诊肿大率6.2%。B超肿大率6.8%, 达到地区8%以下的标准。大骨节病及克山病无新发病例发生。 (周晓霞)
【爱国卫生】 春季,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发动群众,借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创建卫生城镇活动,美化和清洁家园,倡导卫生文明新风。共创建省级卫生单位25个、卫生镇1个、卫生村5个、健康促进社区1个。漠河县被国家爱卫会命名为“国家级卫生县城”,是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县城。6月23日, 在漠河县召开了全省卫生城镇建设现场会。通过集中整治和巩固提高,全区卫生面貌、群众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有了改善。 (周晓霞)
【卫生行政执法监督】 2005年,出动450 人次,开展较大规模的医疗、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取缔黑诊所49家。针对个别药店设坐堂医的现象,对78家药店进行突击检查,对8 家有违法行为的药店,进行行政处罚。检查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超范围诊疗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不消毒不毁型等现象,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进行了处理。对食品加工业、保健食品销售业、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单位进行重点清理检查,针对卫生条件、产品质量、经营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212 家业户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7家业户分别做出了行政处罚和取缔经营资格的处理。 (周晓霞)
【采供血监督】 确保医疗用血安全,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管理,统一规范采供血范围,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监测力度,杜绝有偿献血和血头、血霸非法组织买卖血液的行为,有效预防经血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全年采血589 600毫升,其中街头采血50%,同比增加20%。
(周晓霞)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全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总投资90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840万元,设备投资60万元。地区传染病区建设资金为600万元,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120救援中心建设资金120万元,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呼玛县传染病区建设资金35万元、建设面积320 平方米,设备资金20万元。漠河县传染病区建设资金35万元、建设面积320 平方米,设备资金20万元。塔河县传染病区建设资金50万元、建设面积480平方米,设备资金20万元。至2005年,三县传染病区、地区传染病区和120救援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均已完成。 (周晓霞)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两个保证”的工作目标,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辐射;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深化,社区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功能,以便民、温馨、价格合理而深受社区百姓欢迎。2005年,全区已有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执业许可,服务人口近15万人。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有5家是由县或区医院下设的,1家是由林场卫生院转型的,其余13家是由个人投资举办的。现已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15家,占机构总数的79%。
(周晓霞)
【药品集中招标】 2005年,全区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实行了集中招标采购。1至10 月份参加药品集中招标的药品品种、规格1500个,采购总金额为2137 万元,占用药品总金额的70%,让利患者总金额205.7万元。一次性临床医用耗材招标总金额为118万元,让利患者15万元。
(周晓霞)
【医院管理】 2005年,全区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 全区各医院组织职工开展“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正医德医风,写白衣天使风采”活动和“内学祁月英,外学占胜军”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向祁月英同志学习的高潮,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巡回演讲,在《大兴安岭日报》进行宣传。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严格贯彻执行医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全区卫生系统与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全面医疗技术合作,12家二级以上医院分别与哈医大附属1至5院,签订了合作协议,8 月份在地区进行高水平的专家义诊活动。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避免重复检查,改善就医环境,设立了导诊台,设置了导诊护士。印制便 民卡,方便患者就医。 尊重患者知情权,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了价格公示制度,查询制度,费用清单制度,双处方制度,主动接受病人和社会各界对医疗费用的监督。
(周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