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新闻人物 |
|
【“感动兴安”获奖者刘振山】 刘振山,河北省阜城县人,1954年6 月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中共党员,中专学历,生前任呼中区碧水镇派出所民警。1973年9 月在呼中区碧水筑路一处参加工作知青,1974年12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1217部队任战士,1978年4月复员被分配到呼中区公安局看守所任看守警察,1981年4 月任现职。碧水镇公安派出所里数刘振山年岁大,党龄、警龄长。每当所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刘振山总是主动请缨。1991 年6月30日下午,碧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刘振山与所里的民警们驾着小舟在洪水中营救遇险群众上千人。刘振山坚持4天4夜直到洪水退后才回家。家里养的5头猪淹死3头,粮食、衣物浸泡在水中均发了霉。是年,碧水镇公安派出所荣获省公安系统抗洪救灾集体二等功,其个人被省、地公安系统嘉奖。2001年1月,在抓获省内宾县持枪杀人逃到碧水镇犯罪嫌疑人王毅秀中,刘振山奋不顾身第一个冲进逃犯窝藏的室内将其擒获,当场缴获子弹上膛的自制手枪2 支。同年3月8日,刘振山在家休病期间,得知派出所组织人力缉捕发生在林场杀人逃犯,主动请缨与同志们一道翻山越岭,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捕获归案。 “人民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就是我的理想。”是刘振山在2005年7 月开展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撰写的誓言。10月10日晚,刘振山随同所长赶到凶犯嫌疑人张某家。面对凶残的歹徒,大义凛然、毫不畏惧,与犯罪分子进行殊死搏斗,在腹部、胸部、腋部、胳膊、背部连中7 刀的情况下仍抓住歹徒不放,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终年51岁。他在日记中曾写道:“人这一生不能想着光为自己活着,要尽力去帮助一个人,那才是活得有价值的人”。刘振山生前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任派出所民警期间,先后捐资救助考上省商业学校、省航空学院和大兴安岭地区卫校的3 名学生,坚持数年如一日地为孤寡老人孙大娘、赵忠久苫房、劈柴、压水、买米、买菜;帮助残疾人盖仓房;对精神病人更是关爱备至。多年中,帮助许多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上岗、再就业,而其妻子仍是知青工、儿子和女儿均为待业青年。刘振山从警27年,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竭诚为党和人民工作。在群众中产生强大的亲合力,是人民拥戴的好民警,曾被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嘉奖、多次获呼中区、碧水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10月12日,呼中区公安局党委决定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刘振山为革命烈士。是月14日,呼中区政法委、呼中区委组织部、地区公安局、地委政法委相继做出《向刘振山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
|
【“感动兴安”获奖者李云峰】 李云峰,原籍吉林省怀德县黑林子镇,1973 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区昆仑气林场,1981年随父母迁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李云峰8 岁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开始阶段扶着墙还能自主站立,在好友的搀扶下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0年高中二年级,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离开学校。李云峰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仍然顽强地在家自学文学和书法、与爱好文学的青年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团,用手中的笔记录家乡的变化,歌颂、宣传图强镇的发展特色。2003年4月,父母为其买了一台电脑,他自修了全部计算机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动画设计、网页制作和平面设计等技能。同年9月,本不富裕的家庭又为其连接了互联网。2004年3月,李云峰创建了全国最大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病者学习网站和论坛“精彩同行”,通过网站、论坛与健康人交朋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精彩同行”论坛从一个小小的语言聊天室,发展成拥有病友、残疾人朋友、健康人、高等学府教授、大学生和志愿者等1700余人在线的、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学习论坛。登陆“精彩同行”论坛的病友中,涌现出数十名优秀人才,在全国各地得到社会和媒体的报导、表彰。2005年6月, 中国互联网协会将李云峰的事迹和照片作为中国残疾人运用互联网的代表上报联合国。11月上旬,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召开,李云峰被特邀参加会议,并作《残疾人运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主题演讲。演讲论文被收录论文集《第二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会议期间,组委会授予李云峰及“精彩同行”网站“中国信息无障碍推进联盟成员单位”牌匾。年末,李云峰已经全身肌肉萎缩。不能行走、不能站立、不能高举手臂,自己无法坐直身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却仍然在努力学习,不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忘为社会尽己所能。是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
|
【“感动兴安”获奖者李佰芝】 李佰芝,女,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58年6 月出生,大专学历,小教高级,现任新林区第一小学校教师。1976年在新林区建筑工程处参加工作(做知青),1979年9月考入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学习,1981年8月毕业考入现单位任现职。李佰芝从走上讲台那天起,将全部的爱倾注到教育事业上,每天早来晚走,忙忙碌碌,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促膝谈心或给学生辅导功课。在孩子不到七岁时,丈夫与其离异。面对年幼的孩子和校园中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很快从痛苦中走出来,将心思全部放在教育孩子和工作上。看了大量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着重收集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方法。要求孩子做到“自尊、自立、自强”。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坚强的性格。与同龄孩子相比,总是显得那么懂事、那么贴心。2001年李佰芝患上乳腺癌。面对病魔,没掉一滴眼泪,坚强地活着,要看着自己的孩子考入大学,有所成就,要留给儿子和亲人最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坚强”。由于化疗的副作用,头发掉光了,为不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戴着假发上班。其精神和生命力影响、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那个学期所带的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年段前茅。2003年,李佰芝的儿子以一表一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系,入学第一年就获得了奖学金,200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余年的教育生涯,李佰芝曾获新林区第三、第一小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称号,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感动兴安”获奖者吴绍卿】 吴绍卿,辽宁省桓仁县人,1928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县,中共党员,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现为漠河县离休干部。
吴绍卿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父亲早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母亲担任地下党组织交通站站长。在其6岁(1934年)时,父母由于叛徒出卖,惨遭日军杀害。自此,与8岁的哥哥相依为命,讨过饭、当过长工。1946年参加东北人民民主联军,亲身经历了三江剿匪、三下江南和解放四平等重大战役。1948 年转业到小兴安岭林区,70年 代初主动申请参加大兴安岭开发建设。无论在哪里工作,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专检重担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怨无悔地为党的事业奋斗。1983年在西林吉林业局机电交通科科长岗位上离休。离休后担任漠河县关工委委员,2002 年任西林吉镇关工委副主任。 按政策规定吴绍卿应该享受全额医药费报销的待遇,但离休24年从未因个人或亲属、子女的事情给组织添麻烦,未曾报销一分钱的医药费。虽然老伴半身不遂、女儿患精神病,坚决拒绝亲属、子女“搭车”核销药费。就连自己每次老病复发挺不住时,买点止痛药缓解一下,平均每年所用二三百元钱的药费,也不找组织核销。家里人想不通,说他犯“傻”、 “老传统”。 然而,在吴绍卿的帮助协调下,先后有138名面临失学的儿童和近10 名贫困居民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救助。帮助重病患者解除痛苦、自己拿钱帮助他人出殡送葬,料理后事。在漠河松苑社区开工建设时,主动当起义务监督员。曾因预算高,建议有关部门重新预算;因使用原材料质量出现问题,与包工头争执得面红耳赤,结果施工队按照吴绍卿的意见进行了返工。在松苑、阳光两个标准社区相继建成使用后,主动申请将自己的组织关系从老干部局转到社区,帮助党组织做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的同志们一道深入各企事业单位,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动员其结对共建,互利互惠,共同提高,得到10余家单位支持和理解,并提供赞助1 万余元。在广场健身设施建成后,吴绍卿主动承担起义务看护的责任,哪个螺丝松了及时紧一紧,哪块出现了破损及时组织抢修,确保广场健身设施安全使用。2004年,漠河县被评为全省社区先进县,其所在的松苑社区党支部被中共大兴安岭地委授予先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吴绍卿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同时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是年9月6日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作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向吴绍卿同志学习的决定》,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
|
【“感动兴安”获奖者张克福】 张克福,女,山东省单县人,初中学历,现任塔河县绣峰林场营林家属生产队队长。1969年,张克福随部队转业的丈夫,从山东老家到开发建设中的塔河林业局现林场,参加刚组建的营林家属生产队,一干就是36年。由于其工作努力要强,1973年被选为队长。绣峰营林家属队建队初期只有十几名家庭妇女,营林工作需要爬山越岭、钻树趟子、砍草皮子和挖树坑,一般人干不了。营林家属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张克福仍坚持在营林生产第一线。1988年春,张克福带领30多名妇女开进荒凉寂静的“死人沟”进行营林。过火不久的火烧迹地植被树丛焦黑一片,每砍一斧子或一镰刀下去就会震起一团灰蒙蒙的尘雾。大量被烧死的树枝树条既干又硬,镰刀砍上去直蹦,不是豁就是断,一天下来镰刀坏了四五把。回家的路上,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浑身上下除了牙是白的,简直成了“黑人”。面对这样的环境,有的人打了退堂鼓,宁肯回家呆着;有的人跳了槽,另找别的活干。张克福收工后顾上吃饭,拖着疲惫的身体挨家做工作,用真诚打动了姐妹们,大家又钻进黑林子里。夏日里的太阳灼人,山里又无风,衣服不知被汗水浸透过多少遍。肩膀累肿了,手上的老茧脱了一层又一层,姐妹们硬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两个月清理完2000亩火烧迹地。1989年,林业局将600亩的造林任务落实在距绣峰林场35 公里处的二支线施业区。由于离场地较远,需在山上驻勤,别人不愿干,张克福带领营林家属队的20余名妇女毅然接下任务。每日在完成自己的植苗任务外,抽出大量时间与技术员一起分片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是年,10万多株苗木成活率95%。 别人当领导都是安排生产、布置场地、检查质量。可张克福在营林队中是不脱产的,虽是60多岁的人了,和大家一样分任务挣计件工资,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造林是“三分栽七分管”,张克福带领家属队员按季节规律对幼苗进行精心抚育,及时撒药灭鼠,防治病虫害,3年存活率达90%。张克福进山造林30余年,共造林10多万公顷,植树20多万株,创产值千余万元。但是,为了青山长绿,她仍不停歇,甘愿做大森林的守护者。200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女杰”,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
|
【“感动兴安”获奖者周忠祥】 周忠祥,山东省莘县,1951年6 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学历,现任呼玛县北疆乡象山村党支部书记。1972年4月,从山东省迁移到象山村务农,1977年任现职。周忠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 余年, 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全村村民修路、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和带动大家发展私营经济,实施科技兴村战略,使昔日的贫穷村变成了繁荣村。全村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普及率100%,其中有不少农户购买电脑,安装宽带,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信息保障。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异军突起,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一大亮点。全村每户收入由最初不足千元上升到现在的上万元。1984年,国营农场进行体制改革,为给村民做出样板,周忠祥大胆地承包了村里800 多亩地, 并贷款更换一套新农机具、 联合收割机,还把外来租耕户租种的土地承包下来。在县乡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率先在村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效益直线上升。仅用三五年,就成了象山村乃至全县数一数二的富裕户。致富不忘村民,每到春耕时节有的农户因缺少资金或农机具种不上地时,主动将自家的钱和农机具无偿借给乡亲们。十多年间,共无偿借给村里种地户种子7万公斤,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借给养殖户4万多元,不要一分利息。2003年,在县、乡、村“净、美、倡”,治理“脏、乱、差”的百日会战中,周忠祥身先士卒,先后组成了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象小伙子一样摸抓滚打,白天带领村民劳动,晚上组织开会,及时给大家打气鼓劲,象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变化。2005年周忠祥又把目光投向了学校,曾3次自费到县城与有关部门协调,为象山村小学购买10 台电脑。是年10月,一场大火顷刻间烧毁了象山村四队几乎所有的房屋,周忠祥迅速组织全村党员和积极分子及时将年老体弱、妇女儿童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始终穿梭于火场中,直到全村所有人均被救了出来才最后一个撤离。由于组织得力,指挥有方,无一人伤亡。火灾过后,又带头给受灾群众捐粮捐物,并且说服两个儿子和支部的11名党员、19名职工、群众腾出最好的房屋安置灾民。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感动兴安”获奖者戴文波】 戴文波,原籍辽宁省法库县,1994年2 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现为十八站林业局第二小学学生。
2000年9月1日,成为一年级学生,2002年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2004年9 月被选为中队长。6年前,刚入学的戴文波上第一节课下课时, 发现同学刘庆亮想上厕所,行走很吃力,扶着桌子险些摔倒,戴文波跑上前去扶住他帮他上厕所,并搀回教室。那次,戴文波得到老师表扬。从老师的口中,戴文波知道刘庆亮患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肢体残疾,看到别人上学,硬是逼着妈妈把自己送到学校。其家距离学校很远,上学、放学都靠父母接送。午饭后,提前到校的戴文波发现刘庆亮的妈妈未来得及接,又主动将其送回家。从此,戴文波和刘庆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接送刘庆亮,戴文波每天提前2 个小时从家里出发,先赶到刘庆亮家搀扶其一起上学。于是,在上学的路上人们经常看见一个小同学肩上背着一个书包,脖子挂着一个书包,两个书包足有10多斤,却要搀扶着另一个残疾学生。雨天,怕残疾学生淋湿,为其打伞;冬天路滑,更加注意安全。三年级时有一次,刘庆亮患了肠炎拉肚子。在放学的路上,没等到厕所就把大便便到裤子内。戴文波用纸一点一点地帮他擦。在擦试刘庆亮的内裤时,扑鼻的臭味几次让戴文波喘不过气来,转过头喘口气继续一点一点地擦。纸破了,大便弄到手上,用纸把手擦干净再接着擦,直到将刘庆亮裤内的大便擦干净才送他回家。6 年间,戴文波专程接送刘庆亮走过的路程足有5400公里。为了照顾刘庆亮,戴文波请求老师将他俩安排在同桌位置。每年开学时,戴文波送给刘庆亮一份与自己一样的一捆铅笔、一个文具盒、一盒笔芯、一只格尺、4个大笔记本。刘庆亮遇到难题,戴文波耐心地为其解答。 在戴文波的影响下,很多人都将关心刘庆亮当成自己的事。刘庆亮在父母和同学们的关照下,病情好多了。至2005年末,走路基本不用人搀扶,学习也很有进步。戴文波曾多次被十八站林业局、第二小学校评为“文明学生”、“三好学生”,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人物。
 |
|
【“感动兴安”获奖团队图强女子军乐队】 图强女子军乐队组建于2002年5月, 现有队员80 人。成立三年中,出色地完成数百次礼宾和音乐汇演任务,为省内外佳宾演奏近240余场次。2004年、2005年全区军乐大赛中均获第一名。曾受到原省委书记宋法棠邀请参加哈洽会,作为“哈洽会”礼宾仪仗队,为中外宾客演奏。2005年10月参加全国首届非职业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中,与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33支代表队比赛,获铜奖。在长城脚下、在中央党校、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兴安巾帼风采,为宣传大兴安岭、展示大兴安岭做出了突出贡献。成功的背后,浸透着女子军乐队队员们拼搏精神、顽强毅力和辛勤汗水。有的割舍母子情,有的忍着病痛,有的不能在老人床前尽孝。冬天,训练戴不了手套,有的队员冻伤了双手和嘴唇仍然坚持训练。夏季,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衫,晕倒了休息一会儿继续排练,中暑了依然在训练场外为姐妹们加油鼓劲。在每天长达11个多小时的训练中,队员们纯站立和行走近8 个小时。不怕苦、不怕累,有困难咬牙克服,有辛酸含泪上阵的锲而不舍精神是实现“走向全省、走向全国”,拿大奖的坚实基础。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军乐队。
【“感动兴安”获奖团队北极熊冬泳队】 加格达奇北极熊冬泳队组建于2004年1月12日,2005年有正式队员55 人,坚持在零下30 多度的低温条件下挑战自然,挑战极限,并且不间断地锻炼。自1997年救第一个落水的生命起,保护甘河游泳者的生命便成了冬泳队员们神圣的职责。同时,为了提高救人的本领,队员们自发地成立了救生组,队员林伟自费3000多元到哈尔滨参加全国统一学习考试,获国家管理中心中国游泳协会初级游泳教员、初级救生员资格。2005年河水改道后,大桥下水流湍急,形成了漩涡,冬泳队员们针对情况,对戏水者及时地给予提醒或劝阻,避免一些溺水伤亡事件的发生。近10年,冒着生命危险,共救起83个落水的生命,仅2005年救起10名溺水者。2005年被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组委会评为“感动兴安”获奖冬泳队。
【高考理科状元陈黄山】 陈黄山,男,1986年生于十八站林业局,现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
2001年9月,陈黄山从十八站林业局中学考入大兴安岭地区实验中学。面对多学科课程,他抓住课堂45分钟的听课效果,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科学安排时间,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不赞成点灯熬油,晚上只学到11点钟,保持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的知识。高中学习期间成绩多数是优秀,但也有测验不理想的时候。不因一时失利而懊恼,很快从失利中查找原因,弥补不足。与同学相处很谦和,不为学习成绩好而有优越感。对同学讨教的疑难习题,毫不保留地解答。2005年在备考的关键时刻,每天晚上除自己复习外,无偿给一名文科班的学生补数学,使其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亦考入了大学。陈黄山不仅学习好,思想品德也很优秀。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年7月,高考口语时, 发现学校操场有考生随意丢下的矿泉水和饮料空瓶子,不怕天气炎热,一趟趟用手拣起送到垃圾桶中,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全国高考中,以682 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大兴安岭地区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录取。
【高考文科状元孟凡斌】 孟凡斌,男,1986年生于呼中区呼源镇,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学生。
2001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呼中区第二中学。在校期间,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聚精会神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善于总结规律,触类旁通,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学年段前茅。爱好文学,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其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不忘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主动将自己节省的生活费捐助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在2004年全国高考中,未能如愿落了榜。他不气馁、不服输,又复读一年。加倍努力学习,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归纳要点,解题时注重提高思维能力和熟练程度,对易出错的题目反复练习,弥补知识漏洞。在2005年全国高考中,以627 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大兴安岭地区文科状元,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