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残联工作

残联工作

残联工作



  【综述】 2005年,全区各级残联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履行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坚持为残疾人服务为主题,坚持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工作为主线,以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为残疾人谋利益、办实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残联职工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完成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宣传文体、维权、组织建设及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目标。通过完善社会化残疾人服务体系,在全区组织实施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工作,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42例,为10 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除5000 多元的手术费用;开展《长江新里程》安装假肢活动,为16名小腿截肢残疾人全部免除安装费用;指导18名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为60多名残疾人免费配发2 万多元的轮椅、拐杖、助听器、助行器等十多种用品用具;开展“一助一”扶残解困活动,600多户残疾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323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年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1000元。实行特殊救助政策,对全区308 户有两个以上残疾人的家庭在享受正常低保的同时,每月每户加发50元特殊救助。将4028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选送4名聋哑孩子参加省“春雨助学”活动,享受每年400元随班就读补助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残疾人木耳栽培技术和初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班,有55人参加了免费培训;争取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为残疾人购置康复、教育、就业书籍及文体娱乐器材。投入一套价值10 多万元的假肢安装设备,争取省和国家在漠河、呼玛县分别投资20 万元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资金,加快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场所;开展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行署副专员钟志山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发表题为《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署名文章。做好5月15 日《全国助残日》宣传活动,全区新闻媒体全过程报道,营造了支残、助残节日氛围。走访残疾人福利企业5个、特教学校1个,慰问贫困残疾人50多户,送去大米、白面等价值4万多元的慰问品和2万多元的慰问金。         (王秀芝)
  【残疾人康复工作】 贯彻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和地委、 行署部署的“助残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经地、县两级组织的筛查,对305名眼病患者登记造册,建立康复档案。6月22日至25日,邀请省专家为109名白内障患者中的111例做了复明手术,当地医院手术31 例,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42例,超额18例完成全年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并为1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除了5000多元的手术费用。开展《长江新里程》安装假肢活动,为16名小腿截肢残疾人的20条腿安装假肢,派专人组织10名大腿截肢残疾人到省城安装大腿假肢,为残疾人免除了1 万多元的假肢安装费用。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在具备条件的县、区成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机构,指导残疾人在社区或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塔河县在11个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协会组织,配齐兼职残协委员,开展一些简单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康复转介活动。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为加区卫东、红旗两个社区配发3 万元的两套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设立康复训练室,派专人参加中国残联社会指导中心举办的社区康复指导员培训班,指导23名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为低视力儿童免费配带助视器。争取政策支持,为残疾人免费配发康复器材。在省残联康复部和省康复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大兴安岭地区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方案”》,下发调查表格1000多份,对全区300多名贫困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登记,为50多名残疾人免费配发价值2万多元轮椅、拐杖、助听器、助行器等十多种残疾人用品用具,为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爱耳日”活动,全区设立宣传台7处,制作宣传板报5块,散发宣传单2000余份,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开辟“爱耳日”宣传专栏,刊登爱耳护耳专题知识,邀请地区医院耳科专家在电视上作10分钟的专题讲座,帮助健康人预防,残疾人掌握康复知识。(王秀芝)
  【残疾人扶贫工作】 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对残疾人的扶贫工作,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扶贫规划,统一部署,同步实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有新进展。按照省委、地委“助残行动”的扶贫工作部署,动员社会力量,以农村残疾人扶贫为重点,建立并逐步完善残疾人扶贫示范县、乡、村、基地的建设,落实1个示范县,4 个示范乡,22 个示范村,1 个示范基地,开展“一助一”扶残解困活动,帮助残疾人脱贫。全区有323 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年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1000 元,600多户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对一户多残家庭实行特殊救助政策。全区308 户有两个以上残疾人家庭,在享受正常低保的基础上,每月每户加发50元的特殊救助金,地县两级财政共投入特殊救助金184 800 元,直接发放到残疾人手中。将全区城镇3791名贫困残疾人和农村237 名贫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新年、春节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全区为50多户残疾人家庭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8万余元。    (王秀芝)
  【全国助残日活动】 5月15日是法定的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4 月5日,地区残疾人协调委员会下发《大兴安岭地区暨加区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对助残日活动做出部署。活动期间,行署副专员钟志山在《大兴安岭日报》发表了题为《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署名文章。地区残联在加格达奇区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标语。在林田大厦门前,设立助残日活动宣传咨询台,地区残疾人协会组织本类别的残疾人参加活动,盲人按摩人员义务为过往群众按摩服务。移动公司组织一支近20人的宣传服务队,为残疾人宣传手机技术使用知识,加区工商局组织了一支由修鞋、修表、修理自行车、理发、裁剪等各行各业的个体协会成员组成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免费为残疾人义务服务,隆昌鞋店出动40人的腰鼓队。全区新闻媒体进行全过程的宣传报道。活动中,全区设立宣传咨询台11个,悬挂过街横幅20幅,展出宣传板报15块,散发宣传单1万余张。                       (王秀芝)
  【“爱心永恒”义捐活动】 地区残联制定《大兴安岭地区“爱心永恒”助残公益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全区。7月20日, 召开全区“爱心永恒”助残公益活动动员大会,行署副专员钟志山,向县、区、林业局落实任务数,提出完成时限要求。省下达“爱心永恒”认购义捐工作任务为3万册,地、县(区、局)两级完成认购义捐款共计120万元,确保了“爱心永恒”助残公益活动认购义捐任务如数完成。                   (王秀芝)
  【残疾人教育工作】 对全区1—18岁的贫困残疾人进行调查,统计出贫困残疾学生240多人,其中特困聋生15名,未入学学生50多人(属智力残疾儿童),详细掌握了残疾儿童、少年的家庭教育等情况。从15名特困聋生中筛选出4 名聋哑孩子参加“扶残助学春雨行动”,享受省、地区、县(区)匹配资金每人每年400 元的随班就读补助金,加区二小特教部安置21名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扶持贫困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争取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帮助呼中区侏儒残疾人王杰考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并获得国家2000元的助学补助金。
                                   (王秀芝)
  【残疾人就业工作】 开展残疾人就业抽查摸底工作,走访机关、企事业单位500 多户,摸清了18至45周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数量、就业、下岗、身体状况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768人,其中995人下岗或失业,241名残疾人有参加财会、计算机维修、美容、美发、摄影、面点制作等就业技能培训愿望。全区求职登记残疾人825 人,推荐盲人按摩从业14人,2名肢残人从业于加区华之灵家具用品饰品厂,1名肢残人在擦鞋店工作,3 名肢残人到印刷厂工作。全区累计安排残疾人就业1864人,集中就业422人,按比例就业156人,个体就业692人,农村残疾人就业594人。在全区举办两期初级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木耳栽培技术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55人,先后推荐14 名盲人到省参加初、中、高级按摩保健培训班,有4名盲人已开办盲人按摩诊所。                       (王秀芝)
  【宣传文体工作 】 以弘扬人道主义、宣传自强精神、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目标,满足残疾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愿望。投入财政资金11 万元, 装备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培训、文体娱乐活动设施,完善了地区残疾人阅览室建设。购置价值1 万多元适合于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康复、教育、种养殖业、家庭副业、家电修理、法律、维权、文学艺术等专业书籍。建立全区文体人才档案,将45 名优秀残疾人体育健将,纳入地区残疾人体育人才库,推荐5名残疾人参加全省体育人才选拔,其中3 名通过省残疾人体育协会的认定,纳入省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30名残疾人文艺人才,选拔推荐3 名残疾人歌手参加第三届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比赛,孙亚楼、刘振、卢子诚等参加声乐比赛,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在第五届黑龙江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推荐8篇优秀作品参加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的评选活动。高坤、翟一铭、王恒国、刘占久、禹超等五人的两篇弘扬残疾人身残志坚作品《爱满人间》、《双拐下的精彩人生》分别荣获三等奖。                 (王秀芝)
  【法律维权】 5月,召开全区残联理事长信访工作会议,制定残联信访目标考核办法。全年处理来信15封,接待来访残疾人25人次,通过法律维权解决加北乡残疾孤儿李长明、新林区高福英、加区夏广学的生活困难问题;调解恒友公司21名残疾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问题;走访慰问李有山、金鹏、谭子英等6户残疾人家庭。变上访为下访,解决问题在基层。
                                   (王秀芝)
  【基础建设】 争取到国家和省政府投资20万元,用于塔河县、呼玛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在省残联的帮助下,全国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投入大兴安岭地区一套价值10万余元的假肢安装设备。7月, 残联派员参加安装假肢技术培训;行署投资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网点购置桌椅30套,微机10台和体育、娱乐等器材。               (王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