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格达奇区
加格达奇区
加格达奇区
【综述】 2005年,加格达奇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务实为民”的原则,不断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优化经济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是年,生产总值完成16.5亿元,完成年计划100.6%,同比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同比下降12.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8.7%。财政总收入完成9798 万元,同比增长13.82%;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1.4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4%,同比增长29.1%。种植业结构趋于优化,生态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完成5.9 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3268元,同比增长8.9%。市场购销两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42元,同比增长7%。其它各项事业均有持续增长。 (付德玉)
【 非公有制经济】 2005年,实行副处级以上干部包扶私营企业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审批办事开“绿色通道”,非公有企业挂牌保护和新增发展项目享受招商引资政策等项措施。制定《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重点扶持29户私营企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累计盘活国有资产3260.4万元,安排下岗职工1800余人。开发民营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9个民营企业产品填补国内和省内空白,2个产品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是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7.7%。 税收收入实现2700万元,同比增长9.6%,占全地区税收的27%,完成年计划的99.9%。 (付德玉)
【招商引资】 加格达奇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 资源优势和首府优势,围绕生态发展战略,招商引资。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加工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开发业、公共事业服务等。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和“对重大项目安排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重点推进落实”的原则,招商引资取得好的成绩。是年,完成签约项目19 个,实际到位资金1.4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4%,同比增长29.1%。 (付德玉)
【生态农业】 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坚持“多予、少取、 放活”的方针,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发放农业粮食直补资金47.2万元。优化种植业结构,合理增加马铃薯、大豆、杂豆、小麦和蔬菜的种植面积,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5 000亩,同比增加8.4%,马铃薯总产7067吨,大豆总产3718吨,生态农业效益明显提高。是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9 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完成3268元,同比增长8.9%。 (付德玉)
【科技项目】 2005年,加格达奇区科技局向省、 地科技主管部门申报肉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胚胎移植、芪蜂胶囊开发、火鸡软胶囊开发、高寒地区养蜂技术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等科技项目7项,其中,省科技项目3项、地区科技项目4项。项目计划总投资956万元,其中申请科技专项资金106万元。3项科技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到位科技专项资金15万元。
(付德玉)
【畜牧业生产】 2005年, 加格达奇区建设幸福村奶牛养殖小区,五岔沟肉牛养殖小区,东山、五岔沟绒山羊养殖小区。黄牛存栏18 679头,同比增长3.3%;奶牛存栏2934头,同比增长8.5%;羊存栏204 210只,同比27.2%;生猪存栏21 142头,同比增长34.2%。 (付德玉)
【低保工作】 2005年,加格达奇区城镇有低保户4383户9546人;农村低保户468户1123人。为进一步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理,加格达奇区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对低保户实行定期审查、审核和复审制度。是年,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82.5 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0万元,使贫困户得到了生活保障。 (付德玉)
【“阳光工程”】 本着“教育强县区、强乡镇工作”目标, 继续推进“阳光工程”,采取政府补助、 学校减免, 发动社会捐助, 以及组织区直机关干部开展 “一帮一”和校内“手拉手”等活动,对贫困生及临界贫困生进行救助。是年,共救助贫困学生3355人次,救助总金额达629 321元,其中,政府投入373 725元,学校减免136 745 元,执行“两免一补”政策救助8011人次,金额685 732元。全区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付德玉)
【下岗再就业】 发挥再就业中心和中介组织作用,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开展下岗职工技能培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全年,审核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453本,举办下岗再就业培训班30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25人, 为348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696万元,实现就业3144人,输出劳务1618人。 (付德玉)
【社区建设】 把实现社区“现代化、标准化”目标,作为重点工作抓,对曙光、长虹、卫东社区进行改建,长虹、曙光社区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卫东社区2000多平方米,3 个社区室外场地面积达40 000多平方米。建起健身路径,购买各种文体活动器材、1 万余册图书,改变了社区面貌。社区建立网站、社区论坛,对社情民意中群众提出的建议采取批办单的形式,指定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答复,改进工作,实现民主化管理。红旗社区正在建设之中。
(付德玉)
【信访工作】 2005年,加格达奇区社区增加信访工作内容, 建立信访工作网站、信访接待站,设立区长信访电子信箱,搭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动的平台,提高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水平和效率。是年,接待群众上访178件,受理信访电话20件,电子邮件5件,信访接待率100%,办结率98%,回音率99%。 (付德玉)
【文明创建】 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加北乡、白桦乡各村屯,以10户为单位,将3300户结成330个小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整治环境入手,加大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清运垃圾1525吨、清理路边沟27 000延长米。开展绿化美化活动,栽种树木9种2750余株、栽种花草19 200余延长米。以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进社区”为载体,努力打造现代化、标准化社区。 (付德玉)
【城市建设】 按照“立足于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的原则,对地处城边的黄金路、铁南东街、雁来大街等道路进行修建和改造,铺设供水管线2024 米;新建街安装路灯261盏,修甘河大桥跳水平台1处;建立垃圾中转站,在居民区设立300 个清洁房,新建、扩建和改造4个小区和北山公园; 本着“移步异景、一街一品和统一设计绿化”的原则,对长虹大街、长春大街、翠岗大街、小桥西路、春城路进行绿化, 栽种花卉16万株;群众义务植树2400株;新增绿地面积4.1万平方米。 (付德玉)
【文化生活】 群众性文化生活 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为原则,以节庆为中心,精心组织北极光节开幕式, “春之声”、“迎春团拜会”大型文艺演出和秧歌巡游、秧歌比赛、冰雕展出等活动,为山城人民献上精美的文化节目。以广场为阵地,推出“周末大舞台”栏目,演出文艺活动48场。各社区拥有群众文艺团体60多支,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付德玉)
【共青团工作】 开展“学、唱、做”活动,即学习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的光辉事迹和崇高气节,传唱歌颂祖国美好山川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优秀歌曲,做一件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力所能及的事情。重点开展“民族精神三个100”活动,即寻找为中国自豪的100个理由,寻找中华民族的100个声音(有影响的人物),重现100次国旗升起的时刻(有影响的事件),陶冶青年爱国情操。 (付德玉)
【团员示范岗】 在青工团组织中开展“增强团员意识、 岗位创新成才”为主题的岗位练兵、岗位大比武等活动,在企业中创建“团员示范岗”,把思想教育活动同引导青工立足本职服务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团徽在岗位上闪光”活动,团员在企业中亮身份、树形象,佩带团徽,争当岗位能手,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是年,全区创建“团员示范岗”6个,树立共青团良好的社会形象。 (付德玉)
【农村医保】 2005年,全区有4024名农民参保,参保率57.9%。是年,为农民报销门诊医药费17 000余元,加北、白桦两乡有129名农民患病住院得到医治。 (付德玉)
【扶贫解困】 开展党员干部与社区贫困户结对“认亲”活动,有1681名党员与1277个贫困户结成亲戚,帮助28人找到临时性工作,捐款1.37万元,送去米面等物资折合人民币约10万余元。区财政为413 名中学住宿贫困生和167名特困生每人每月分别补贴50元和150元。各“爱心超市”向困难群众发放生活用品12 500余件。在第四轮“企业家救助贫困女童”活动中,74名贫困女童得到救助。通过地区“春蕾热线”以及在地林直单位的党员中搭建“春蕾桥”等形式又救助23名贫困女童。 (付德玉)
【环境治理】 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各中小学校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在重点路段,加派警力,设置路障,摆放禁停禁行标志,规定禁停禁行时间,保护学生的上下学安全。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制定出《加格达奇区进一步治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施方案》,对未成年人上网吧进行全面排查,关停不合格网吧3家。 (付德玉)
【发展旅游业】 本着“利用资源优势, 带动经济发展”的原则,对旅游景点、景区项目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做重新规划,完成布苏里、相思谷两个景区的旅游调研工作。以参加广西桂林旅游交易会、冬泳邀请赛和冰雪节为契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举办2 次大型旅游宣传活动,将重点旅游资源点、服务场所在省旅游电子地图上进行补充调绘,为网上查询打好基础。是年,共接待游客70 995人次,旅游收入4650万元。 (付德玉)
【禽流感防疫】 建立区、乡(社区)、村(居委会) 三级禽流感疫情防控网络,实施书面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拨专款购买消毒药品、防护用品、消毒设施、封锁设施和设备等应急物资。开展疫情普查工作 ,印发各类宣传材料2 万余份。 区畜牧防疫部门到各养殖场(户)开展免疫注射、消毒和入户普查,免疫率100%,实现“外疫不流入、内疫不发生”的工作目标。 (付德玉)
【环境卫生】 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和三级联检制度, 制定《加格达奇区整治城乡环境,创建卫生城镇活动实施方案》、《创建文明首府实施方案》和《加区迎接省“走龙江、看项目、议发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与驻区1310家单位和个体私营业户签订 “门前三包”责任状,138个系统和单位认领卫生责任区。清除垃圾6728余吨,维修82个公厕,清理公路、铁路沿线两侧200 米以内的坟墓,清理、平整和绿化两乡的主路、巷道及各村主要道路。居民区的清扫达到二级保洁,黑色地面达到一级保洁标准。 (付德玉)
【计划生育】 东山街道把计划生育工作分解到各个居委会,量化指标,明确责任。是年,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37份,办理《计划生育一孩落户证》登记表108 份,办理独生子女证95份,办理再生育审核2份。定期举办培训班,领取、 发放计划生育药品。是年,东山街道被授予加格达奇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付德玉)
【未成年人教育】 卫东社区与辖区学校对接,假期辖区内的育才小学、加区二小、加铁一小200多名学生报名到社区参加活动。社区阅览室每天接待小读者50 多人次,向孩子们免费发放小学版的《五讲五做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指导》书籍100 余册。带领孩子们到地区资源馆、气象局、科技馆和军营参观,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给未成年人及时的帮助和教育。(付德玉)
【爱心超市】 长虹社区成立1 个社区爱心超市和3 个居委会爱心服务站,累计接收捐赠物品3046件,发放物品1 500件,接收健民药店捐赠药品887袋,为困难户发放药品480袋,800多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社区正与药店联系建长效的资助办法。 (付德玉)
【政法工作】 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干警公正执法的自觉性;狠抓查摆整改,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制度建设,健全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严肃考核程序,对领导班子及副职进行全面测试。是年,全区发生刑事案件660起,破获478起,破案率72.74%;治安案件789起,查处688起,查处率87.2%。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案件7件9人,玩忽职守2件3人,批准逮捕案82件121 人。法院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77件,执结112件,执结率40.4%。司法部门调解各类民事纠纷420件,法律援助15件,主动上门服务30余次,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24次。 (付德玉)
【廉政建设】 开展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利用典型大要案为中心内容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龙江剧《路》和黑龙江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图片展,制定《加格达奇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加格达奇区“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最佳最差单位评议活动方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7家参评单位出台优惠政策59条、服务措施142条,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事、实事1742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9起,挽回经济损失1.54万元。 (付德玉)
【春雷行动】 加格达奇区妇联挖掘救助资源,帮助贫困女童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在“六一节”前夕举行第四轮“企业家救助贫困女童对接仪式”,仪式上有28名企业家和区机关的2名党员为11所小学的74名贫困女童每人捐助300元,并结成助学对子,以后每年资助300元,直至小学毕业。借助地区的“春雷热线”、“春雷桥”等形式,救助25名贫困女童。(付德玉)
【水务工作】 加格达奇区水务局针对人大代表提出加南两处河岸坍塌议案, 争取资金安排技术人员组织施工。工程分为白桦村护岸和加南村护岸两个部分共计593 米,其中白桦村干砌石护岸工程为330米,加南石笼护岸为263米,投入资金35.87 万元。竣工工程质量均达设计标准。 (付德玉)
【消费者权益保护】 加格达奇区工商局在“3·15”活动日送法、送服务下乡期间,完善“3·15” 进村屯的网络建设,在加北、白桦两乡和各个社区设立消费者投诉站点,方便群众投诉举报。是年,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咨询87 人次,投诉举报46件,调解成功率98%,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万元。 (付德玉)
【交通管理】 开展“兴安文明使者”竞赛活动,出租车公司、 长途客运经营公司、利越公共汽车公司参赛。参赛车辆总计792台,其中出租车702台,中巴车50台,长途客车40台。竞赛活动中,免费发放“兴安文明使者”参赛贴720张,查处非法营运车249台,补缴各种费款70 201元(税费19 751元,工商费6400元,运管费31 000元,养路费6100元,物价罚款5750元,交警罚款1200元)。 (付德玉)
【地税征管】 9月20日开始税收集中大检查,截止12月中旬,检查3451 户,查出有问题户142户,查补税款345.5万元,入库税款78万元,滞纳金3.6万元,罚款2.1万元。是年,地税局完成税费收入9750万元,其中税款入库5065万元,为计划100%;社保费入库4685万元,为计划126.8%,超收990.6万元。加格达奇区地税局被省文明办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付德玉)
【国税收入】 针对税收任务重、政策性减收因素多的具体实际,坚持 “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免税”的征收原则,找准工作切入点,确保组织收入。计划落实考核到位,税源监控到位,清欠措施到位。截止12月5日, 累计完成税收4559万元,完成年计划111.96%。 (付德玉)
【科研兴校】 加格达奇区第六中学以科研兴校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教研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开展全校教师基本功大赛,5 名教师在大赛中受到表彰。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考试,通过率100%。 生物 、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参加全区集体备课,得到教研员的肯定,11人参加教学设计教案评比,荣获一等奖,教学论文12篇获奖。历史、政治、地理、语文科教师组队代表加格达奇区参加大兴安岭地区文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在全区开展的“推门测”评比中,初一年级的数学、外语获第一名,初二外语获第三名,初三语文、数学获得第一名。是年,加格达奇区第六中学中考,25名学生考入实验中学,重点中学升学率名列加格达奇区之首。 (付德玉)
【冰雪管乐教学】 2005年,加格达奇区第十小学校将冰雪及管乐两项活动纳入日常教学中。建立校领导、艺体教师、班主任分层管理、逐级负责、齐抓共管制度,成立由30人组成的速滑队及120人组成的红领巾管乐队。投入资金8万元,为冰雪活动配置专门的库房, 购置150双冰刀、刀库及鞋带,两台磨刀机,整修旧刀40双,满足学生正常上课;为管乐课购买乐器110件,动员学生家长自购乐器120 件,黑管、长笛的数量保证学生正常教学。是年,加格达奇区第十小学在全区首届中小学生管乐大赛中获第一名,获奖金8000元,在加格达奇区举办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小学组第二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付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