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区(林业局)
松岭区(林业局)
松岭区(林业局)
【综述】 2005年,松岭区(局)坚持以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统揽全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1 903万元,比2000年增长4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0余元,年均增长8.6%;全区总产值实现49 949万元,比2000年增长60.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09万元,比2000 年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4 110万元,年均递增8.1%;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0 368万元;累计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3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02元,比2000年增长51.6%。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 (徐桂玲)
【生态保护】 编制完成《松岭区生态建设规划》。执行砂金停采规定,将古利库矿区内滞留的177 条非法采金船全部拆解,实现矿区内无一船的清理目标;对辖区内的白音河煤矿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清除滞留在矿区内非法从事开采的14 人,关闭3处无证滥采的露天矿,查封挖掘机3台;对持有采矿证未通过省安全主管部门验收的5对矿井予以关闭、整改;严格控制“三总量”,区(局)成立“三总量”协调管理办公室,坚决做到不超采。在林场和局机关各科室开展保护森林资源学习讨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群众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在保护森林资源专打行动中,共查处资源林政案件11起,挽回经济损失12万余元。 (徐桂玲)
【招商引资】 全区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工程,发挥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不法行为,营造“公开、公正、公平、法制”的良好招商引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宣传、落实领导责任等措施,全年完成招商引资6项,引资额3210万元,完成计划100.3%。引进投资1000 万元的大扬气板厂改扩建项目,实现招大项目零的突破。 (徐桂玲)
【接续产业】 以食用菌养殖为接续产业。全区养殖袋装食用菌1200万袋,采摘木耳、滑子蘑、猴头42万公斤,实现产值2000万元。发展畜牧养殖业,在抓好绒山羊、鹿、奶牛养殖的基础上,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的森林鸭养殖,探索野猪家庭饲养,初步完成了野猪繁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4000公顷。林格贝公司通过改扩建后,野生浆果加工能力显著提高。北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黄芪、贝母、防风等药用植物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林产工业实现产值7534万元。生态旅游业稳步发展,接待游客4120人次,旅游收入实现204万元。矿产开发取得新进展,资源勘探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增势,个体私营经济和职工自营经济分别实现产值21 110万元和6108万元。 (徐桂玲)
【企业改革】 按照“保留职能,撤销机构,压缩人员”的原则,推进林场营林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各林场的营林大队,根据任务量保留3至5名营林生产技术人员。按照生产布局合理化的要求,调整贮木场布局,将原有的5个贮木场整合为2个,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费用。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完善18项管理办法,增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夯实管理基础。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活动,通过压缩单位经费,改革车班管理机制,强化财务、财政结算中心、基建评审中心职能等措施,规范财经秩序,减少了费用支出。 (徐桂玲)
【精神文明建设】 区委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区,继续推广使用文明用语,深入开展“同饮松岭水、共建松岭美”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社会氛围。开展冰雪文化和管乐进课堂活动,各学校开设滑冰、滑雪和管乐课程。以职工为主组建70人的女子军乐队,在地区管乐大赛中取得B组第一名。注重城镇绿化、美化、亮化,栽植绿化树木13 000株、种植和摆放花卉17万余株、更换路灯68盏。制定《松岭区城镇卫生管理办法》,集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实现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开展以树立“松岭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热潮。 (徐桂玲)
【党的建设】 区委按照中央和省、地的要求,全面完成了两批2434名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达到党员受教育的目的。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配齐配强社区党总支书记。开展党员进社区工作,在职党员进社区1365人,离退休党员进社区736人,实现党员“双岗、双管、双责”。围绕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进一步端正干部任用导向,改善班子结构,提高干部素质。全年调整班子9个,调整和提拔干部45 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8起,处理党员干部18人。 (徐桂玲)
【发展社会事业】 区(局)开展扩大就业工作,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增就业人员142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累计为3821人发放低保资金277万元。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补发部分历史陈欠工资和补贴。坚持和完善信访巡视制度、处级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规范化学校达到100%,高考、中考升学率明显提高,素质教育加强。为区医院购置CT机等先进医疗仪器,改善了职工群众的就医条件。投入350 万元对局址的两个社区进行改扩建,配齐内部设施,推行信访、警务、法律咨询、社会保障进社区工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民主法制、广播电视、人民武装、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都有长足发展。
(徐桂玲)
【财务管理】 发挥财务核算中心和财政结算中心作用,开展增收节支、挖潜增效活动,对全区(局)51家单位的经费进行重新测算,通过大力压缩各项弹性支出,全年节约经费支出213万元;对区(局)车班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将车班车辆配备给区(局)党政领导,按分管战线管理,核定车辆通勤费用、费用包干,超支不补,为区(局)节约资金支出100余万元;对各单位成本和维检费进行重新测定,调减计划200万元,全年节余资金500万元。充分利用上级优惠政策,加快核贷工作力度,共核销贷款7666万元。 (毕明君)
【审计监察】 松岭区审计局成立基建评审中心,重点对全区(局)2004年及2005年基建工程进行全面审检,对全区(局)各单位成本、经费、医药费核销、物资能源库存产品等项进行审查,共完成审计项目18个,清理违纪资金222.45万元,堵塞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
(毕明君)
【森林防火】 以南瓮河防火责任区为重点,组建2支240人的专业扑火中队,新建2座1650平方米的南瓮河扑火营房、3个检查站、5座瞭望塔,接管原森警支队瞭望塔3座;投资100万元改造松岭技校教学楼,改建面积2197平方米,成为集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林火阻隔应急通信、火情火灾扑救指挥于一体的现代化防火指挥中心;组建林业局直属扑火中队,提高区(局)扑火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全区(局)森林防火安全,取得18年无重大人为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毕明君)
【城镇建设】 2005年,松岭区(局)累计投资1363.5万元,重点实施区(局)址街道改造、镇内路绿化、街道亮化、 加漠公路两侧综合整治等项工程。 为突出“生态型、园林式”的特点,投资541.2 万元用于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聘请专业设计人员对城镇改造及绿化的整体规划设计,镇内主街两侧种植各种树木13 000株,对原有108盏路灯进行改造,新增路灯68盏,区(局)址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亮化”;投资30万元对区址火车站进行整体改造;投资350万元用于松鹤、先锋2个社区新建、改造工程,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社区。 (毕明君)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本着“本地换位,异地换脑”原则,对新提拔的14名干部,采取“上挂下派”办法,加强实践锻炼。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干部1937人次。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调整充实123 名懂经济、会管理、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对127 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测试。全面清理和审核了干部人事档案。 (毕明君)
【组织部自身建设】 以“素质为本、业绩为重、群众为镜”开展自身建设,狠抓组工干部理论学习,个人记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达3 万字以上。制定《组工干部行为规范》,并郑重向社会承诺绝不违反政治纪律,绝不犯自由主义,决不接受下级单位的吃请和奖赏,绝不收受礼金。开展扶贫解困活动,资助4名贫困生,捐款捐物2000余元。建立调研工作目标责任制,完成地区调研课题4项,自行组织调研课题12 项,在《大兴安岭组织工作》上发表调研文章23篇,信息21篇。2005年被地委评为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先进单位。 (毕明君)
【“一帮一”扶贫解困】 松岭区156名领导干部 、24家帮扶单位参加第二轮“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151名困难职工被帮扶。累计捐款、捐物1.24万元,做好事630余件。帮扶中心为69人提供救助,救助金额1.9万元,接待求职人员72人,介绍上岗42人,就业培训200人,上岗159人。151名困难职工全部确定发展项目,115人脱贫解困,占被帮扶人数的76.1%。
(张丽娜)
【小扬气镇社区建设】 小扬气镇(场)对松鹤、先锋两个社区进行扩建和改造,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拓宽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内开展党群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城建卫生、家政服务、社会治安等工作服务项目,为群众办事。设立健身室、演艺室、老年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设立图书室、谈心室、警务室、书画室,为社区群众提供自我“完善”的场所。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环境卫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志愿者服务队,法律咨询服务队、水电维修服务队、形势任务宣传队,面向辖区内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青少年、失足青年无偿服务。 (徐成龙)
【绿水林场扶持自营经济】 绿水林场发展自营经济,鼓励职工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扶持职工从事养殖羊、牛、鸡、鸭和培殖食用菌黑木耳等生产项目;为其提供场地,解决部分板方材,提供车辆、推土机等机器设备,帮助解决贷款,提供人员帮助等。全场养殖羊3438只、牛26头、鸡7000只、鸭3000只,有黑木耳养殖大户22户,培植木耳153万袋,创产值40多万元。
(赵荣辉)
【大扬气林场经济指标】 2005年,大扬气林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木材生产完成34 800立方米,木材销售46 676立方米,木材采运产值完成1863.5万元,林产工业产值完成295.3 万元,未发生森林火灾,无生产死亡事故,伐区作业质量合格率100%,无资源林政案件,设备完好率93%。城镇周边大苗绿化205株。是年,在林业局组织的综合考核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环境保护局批准为地区生态示范林场标兵单位。 (侯振林)
【大扬气林场自营经济】 大扬气林场在资金、厂房、场地、物资等方面扶持自营经济。无偿提供厂房4000多平方米,木料60 立方米,为养殖户提供加工锯末2800公斤,为8户养殖户推场地8万多平方米,为3户养殖户安装供电线路,为3户养殖户修筑2 个水坝,发展食用菌202万袋,种植黑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等,从业户数1240户,从业人员1764人,实现产值1504.2万元。 (侯振林)
【大扬气林场扶贫解困】 为4名贫困职工争取低保,安置12名贫困职工就业,为1名贫困职工办理病退。在雪条棒厂、铅锌矿、板厂为16 名贫困职工家属联系工作。把原酱菜厂200平方米的房舍给丁金峰用来发展养鸡,将600平方米老浴池给周景彬用来开食杂店,13 名贫困职工走上自营经济的道路。在“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中,开发项目35个,脱贫27人,脱贫率为77%。 (侯振林)
【大扬气林场招商引资】 成立招商引资领导组织机构,采取走出去,多方联系,广泛宣传大扬气林场的优势资源和松岭区的优惠政策,初步取得成效,引进投资1140万元,其中,板厂1000万元,铅锌矿100万元,木材加工厂30万元,机制炭厂10万元。 (侯振林)
【古源林场为群众解决困难】 镇(场)在危房拆迁过程中,共为特困居民补助购房资金1.1万元,保证居者有其室。 实行“一帮一”扶贫制度,领导干部每月都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月,在林业局下发6000 元困补资金的基础上,林场又拿出5000元用于困难补助发放。3月,镇(场)领导为特困学生捐款1180元,为其发放书包等学习用品。6月,林场又出资15 000元为在职及退休职工购买并注射甲肝疫苗。8 月,林场聘请地区中医院医生,免费为社区居民义诊,免费为低保户林秋平赠送药品。10 月,投资6万元为营林队北部居民打了一眼深水井,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吃水问题。 (魏守义)
【壮志林场经济指标】 镇(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全场实现总产值8487万元,木材生产总量完成79 300立方米,为目标值的100%;林产工业产值实现2640万元,为年计划134%; 多种经营产值实现500.8万元,为年计划116.2%;职工自营经济产值实现1471万元,为年计划108%。营林生产面积保存率100%, 株数保存率为85%,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面积完成指标计划,天然幼壮林抚育完成263.6公顷,合格率98%,伐区作业质量达到90分,合格率100%。 (王东海)
【壮志林场职工自营经济】 2005年,壮志林场引资550万元, 扶持个体私营和自营经济发展。私营企业发展,使林场转岗分流人员1200多人,找到就业渠道。林场为私营户提供闲置厂房、场地、物资材料,为其贷款发展。奶牛、鸡、猪、貉子、食用菌等养殖业。全场存栏鸡12 000只、笨猪1027头、野猪二代200 多头、奶牛黄牛96头、羊863只,食用菌养殖突破215万袋。全场从事职工自营经济的家庭达784 户,从业人员1032人,2005年获全区自营经济评比第一名。 (王东海)
【壮志林场企业改革】 镇(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营林机构进行改革,撤消原有营林大队建制,成立营林股,设股长、技术员5 人,新建的营林股纳入林场机关,实行机关化管理;在社区抽调人员成立城管大队,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分别对各主要街路进行管理,工作责任与其工资挂钩,签订责任状;组建各类专业户,实现生产民营化。林场在管住伐区、管住资源、管住防火的前提下,采取职工自愿组合的方式,组建采伐、运输等各类专业户186个,从业人员503人。将34名工伤病残但尚能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员安排从事资源管护,解决部分人的生活安置问题。 (王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