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林业局)
呼中区(林业局)
【综述】 2005年,呼中区局按照“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总体规划,抓住实施“天保”工程、生态示范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有力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年生产总值实现28 071 万元,比2000年增长39%,年均增速6.8%;全口径财政收入892万元,一般预算性收入437万元。伐区生产2273.5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更新2502.8公顷,偃松抚育500公顷,人工幼林抚育270 公顷,母树林经营350公顷。林产工业产值6121万元,实现出口创汇27万元美元。林产工业拥有固定资产1.27亿元,加工设备1000多台套,安置就业人员3500多 人,骨干企事业5家,绿色环保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雪糕板、卫生筷子生产,小型木材加工企业35家。黑木耳养殖2000万袋,狐、獭兔、鹿等分别达到2230只、10 500只和121 头。苍山石林、小白山等景区进行修建,建立下乡知青纪念馆,接待旅游团2136人次,收入71.4万元。编制《呼中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制定《呼中区量化生态建设指标量化分解方案》。《呼中林业局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批复。城镇改造、大宗物资采购实施公开投标,实施自来水水质净化工程。呼中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呼源中学、碧水学校、幼儿园进行改造维修。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783名低保对象得到低保资金。优待安置工作与双拥工作得到落实,共发放优待金8.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5年,全区总人口为38 896人(其中育龄妇女11 055人、已婚妇女9224人),婴儿出生18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5%,人均收入达到5213元,比2000年提高47.1%。 (肖秀丽)
【公民道德素质建设】 2005年,呼中区电视台开办“提高文明素质,构建和谐呼中”节目,广播站开办思想道德建设知识讲座,讲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我是呼中人,我热爱呼中”主题教育活动。机关干部开展“创建文明机关,当好人民公仆”活动。行业部门开展“共铸诚信,擦亮呼中窗口”、“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争创“诚信企业”、“诚信单位”活动;出租车司机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兴安文明使者”、“道德进千店”、“诚信铸呼中”活动;社区开展“创建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好居民”活动。聘请10名离退休老同志担任文明监督员,提出“环境就是素质”的口号,遏制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公民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肖秀丽)
【国有企业资产转让】 将燃料公司所属油库、加油站全部国有资产出售给大兴安岭林区石油总公司,资产以160万元出售,节约油库和加油站改造费用300万元;将物资科、疾控中心办公用房以158.8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招商企业(萧然工贸集团公司),用于兴办山野菜加工、矿泉水、旅游项目;呼中宾馆资产出售给萧然集团兴办的招商企业(大白山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售价格118万元。出租闲置资产收回租赁费用65 万元,其中,将林德公司碧水分厂租赁给大连华美木材经销公司,租赁费50万元,公司用于木材精深加工,安排150 人就业;龙达木业公司租赁给台湾成铭有限责任公司,租金10万元,生产落叶松胶合板和多层实木地板,安置200人就业。机构整合节支285万元。 (肖秀丽)
【特色产业】 利用林产工业设备、技术、规模优势和绿色环保人造板生产基地品牌优势,创新体制、技术、管理和产品, 促进企业达产增效, 提升产品层次。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实现公司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食品业,以建设“寒带黑木耳之乡”品牌为核心,在扶持、服务、管理、销售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与省、地科研机构合作,培育适合自己的新品种,推进黑木耳养殖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把呼中建成中国寒带黑木耳生产、加工、销售集散地;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科研开发和质量认证工作,研发新产品和新项目;对偃松籽、野生浆果、山野菜等系列产品进行包装、 宣传, 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冷凉型毛皮动物养殖业,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走散户经营发展,重点扶持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且市场风险低的饲养项目,和图强加工毛皮招商企业联系,加强产品营销网络建设,培养了经济人队伍。加快生态旅游业,借助海拔高、纬度高、无污染,境内有苍山石林、呼源水帘洞、大兴安岭最高峰和全国寒带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冷文化。利用招商引资、争取民间资金等方式,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 (肖秀丽)
【林产工业】 投入技术改造资金300 万元,对碧水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热压机侧压装置改造,中密度板生产线改造为高密度生产线。华源木业公司对原料贴面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细木工板增加生产能力3000立方米,增产值270万元。兴森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18 万元购买喷码机,从省科研所转让细木工板环保胶技术,创建的“卡玛兰”牌人造板获得国家环保局认定的绿色环保标志产品,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售价。华源家具厂聘请1 名教授做生产技术顾问,对刨花板的设备使用和工艺流程给予指导,仅施胶工艺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100 万元。区局领导、工作人员到杭州、北京、哈尔滨等地抓市场,“卡玛兰”牌细木工板在北京打开销路,家具、人造板、雪糕板等产品实现订单化生产,完成林产工业总产值10 086万元,出口创汇27万美元。 (肖秀丽)
【招商引资】 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要务, 纳入政治、 经济双项目标考核体系,以“天南地北呼中人”为载体,宣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开发项目等,组成招商团到上海、杭州、丹东等地进行招商,和老知青商讨呼中发展大计,鼓励回乡考察投资创业。区招商局进入外来企业现场办公,开展政策宣传和服务,协调和解决外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浙江萧然工贸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大白山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到位资金1030万元。台商独资企业高档木地板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丹东君奥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梅乡食品公司分别投资400 万元,进行黑木耳、山野果、山野菜等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解决了呼中区黑木耳养殖户销售难问题。大兴安岭金塬有机食品公司在呼中区落户办厂。
(肖秀丽)
【党风廉政建设】 呼中区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贯穿到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奖惩各环节。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教育,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远离职务犯罪、共建廉洁家庭机关干部大签名”活动,开展播放“反腐倡廉优秀电影周”活动,在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单位中开展“远离职务犯罪,共建廉洁家庭集中板报展”活动,增强了预防职务犯罪意识。36个职能部门走进演播室,接听群众电话26个,解答群众咨询问题3个,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7个。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治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禁止和纠正中小学校擅自立项目、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的不正之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医疗服务中心的索要和收受“红包”问题,查处药械中给予和回扣问题。遏煞木材领域的不正之风,打击偷拉私运、多装少算、压尺降价、窜换材种等违纪违法行为。2005年,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8件(次),立结案26起,结案率100%,共处分党员干部26人,挽回经济损失11万元。 (肖秀丽)
【人事管理】 对9 个事业单位开展单位法人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审核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合格率100%。成立呼中区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会计师、经济师、城市规划师等专业技术考试报名工作,18人参加执业药师考试报名,65 人参加经济师考试报名、4人参加审计师报名,30人参加会计师报名。办理职务、职称、学历工资兑现186 人次,履行边补、教龄津贴、专项岗位津贴102人次。完成《2005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2005年度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的填表工作,完成年度公务员考核工作,其中优秀等次119名,合格1060名。完成了对1744名专业人员统计工作,实现了专业技术职务网络化管理。
(肖秀丽)
【计划生育】 呼中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区、镇、社区“三级联创”活动,制定创建方案,对全区育龄妇女进行普查,患病妇女得到治疗。制定下发社区计生工作管理规范、村级(居民委)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规范公文本,制作规范公开公示图板,接受群众监督,在区委组织的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班上,安排计划生育内容。呼源镇组织社区干部举办人口计划生育知识竞赛;碧水镇组织社区干部入户调查,了解生殖保健普查情况,动员育龄群众参加普查;5月27日,举办人口与计划生育板报漫画展,宣传“关爱女孩、计划生育”等知识;9月24日,区计生局、计生协会会同呼中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设立计划生育咨询台,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扶助制度、知情选择等知识;加强区镇服务站B 超管理和使用,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鉴定。2005年,全区共有育龄妇女11 055人、已婚妇女9224 人,婴儿出生18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5%。 (肖秀丽)
【疾病预防】 全区新生儿童85名,建立档案,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乙肝等5种疫苗接种率达到100%, 全年无接种事故发生。开展多发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共发现梅毒3例。全年接到乙类传染病报告,4种疾病,51例,总发病率102.44/10 万,同比发病率上升24.4%。其中肺结核43例, 发病率86.37/10万,病毒性肝炎2例,发病率4.02/10万,淋病3例,发病率6.03/10万。 (肖秀丽)
【卫生监督】 全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共有245 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新发放卫生许可证40户,培训食品从业人员374人,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新增C级企业13家,确保了食品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开展7次专项检查, 保障“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及高考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 (肖秀丽)
【城镇建设】 改造建工路路灯,改造综合性社区大楼,改造面积1080平方米,铺砌沿河堤岸,建造4000平方米的欧式商业房、12 300平方米的集体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慧园广场。投资300 万元,实施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安装自来水供水净化处理系统工程、中心大街和建工路两侧人行道铺设地面彩砖,面积5900平方米。改造镇内公厕,建起动物防疫试验室,改造维修派出所、二中、呼源小学、二小、幼儿园、一小教学楼等基础设施。栽种花卉、樟子松、稠李子、山丁子等树木、铺设草坪,绿化面积64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48.4万元。
(肖秀丽)
【“冰雪管乐”活动】 启动“冰雪管乐”活动,先期投入专项资金85.5万元,购置冰刀、长笛、黑管、萨克斯等。投入4.8 万元购置300 双轮滑鞋,镇内5 所学校开设轮滑课。冬季投入5 万元,在体育场内建滑雪场。成立军乐队,组织校与校之间开展比赛,各学校以一种管乐为主,配备其他管乐,形成校与校之间不同的风格。学生在学习一种管乐之后,再分层学习第二种管乐。镇内二小、三小等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用管乐演奏国歌,举行升旗仪式。教育局投入资金6.5万元购置冰雪、管乐教学器材,为镇内6 所学校和林场3所学校配置消毒柜,满足了教学和训练要求。截止2005年,“冰雪管乐”活动总投资96.8万元。拥有冰刀1020副、滑雪板50副,管乐656件。 (肖秀丽)
【“推门听课”活动】 呼中区第一中学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正、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在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听任课老师给学生授课,了解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捕捉教学动态,掌握教学活动材料,进行教学工作的综合、分析、研讨,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依据。对教师培训8 次,做到课前备课,没有教案不上课;初中二年级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自主研讨”的教学方法;校领导平均每人每学期听课53节,人均指导教师3.5 人,编写指导性论文9篇;2节课型设计被呼中区选调观摩和展示表演,获得一、二等奖;学生每月测验考试成绩提升率达3%至7%。 (肖秀丽)
【技校管理】 全年共招生257人,超过省、地下达的140人的招生任务,名列全地区五所学校之首。与伊春林校、佳木斯林校联合办学,首次招收中专学历班。汽驾、修理、计算机、餐旅4个专业毕业生180人,经过劳动局、交通局、公安局考试,考取等级证、驾驶证和毕业证,毕业生合格率100%。 首次开办的中职班9 名毕业生考试合格,被大专院校录取。 实行“班主任跟班制”、班主任“责、权、利”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各县、区、局培训驾驶中、高级工和技师1000人,对营林性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从业资格培训500人;驾校培训学员700名。为42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5万元,购置电动热水机,解决100多名住宿学生生活用水问题,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和“安全创建”先进单位。 (肖秀丽)
【治安管理】 呼中区公安局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民警素质,解决“追不上、打不住、说不赢”的业务问题。重大案件和突发性案件,全警联运、协同作战,在对犯罪形成震慑力中收功效。取缔交通违章754台次,暂扣机动车辆148台;共发生交通事故3起,受伤2人,经济损失5800万元;共出警321次,发生治安案件20起,查处20起,查处率100%; 开展“大接访”活动,处理涉法上访案件6起,接待上访人员6次;对公共娱乐场所填写《刑事侦查阵地控制审批表》;对出租车及驾驶员实行24小时出城登记检查制度,对打车出城人员的证件专项登记并实行人、证对比;无经济犯罪,无涉毒案件,现行命案破案率100%。2005年,共立刑事案件34起,侦破32起,破案率94%。 (肖秀丽)
【呼中林场经营管理】 呼中林场木材生产实行领导包片包点制度,完成木材生产37 014立方米,木材生产成本每立方米节余1.30 元,增加经济效益4.8万元。完善伐区质量管理和林政检查制度,完成偃松资源、越桔、笃斯等林下资源有偿转让,转让偃松林地2 万公顷,转让款80万元。开展招商引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学习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向职工发放招商引资宣传单宣传册,招商引资额完成110万元。走访慰问特困户40户,送慰问金2万元,为困难职工捐款3000元;扶持职工自营经济,黑木耳养殖150万袋,饲养绒山羊270只,天山马鹿23只,獭兔3000只,产值2000万元。 (肖秀丽)
【呼源镇自营经济】 采取领导“包扶法”,共集资1.26万元。为养殖户解决桦木锯末150加长车,4米小杆6000根,无偿提供房舍1500平方米,场地46 000平方米,扶持养殖户209户,养殖户总数达到386户,从业人数846人(其中黑木耳养殖户225户)。共养殖黑木耳451万袋,收入300万元,全镇(场)人均增收300元。私营经济业户由146户增至179户,从业318人,种养业和个体商业经营565户1164人,分别占总户数和劳力(含在职工、知青共4542人)的15.6和25.6%。 (肖秀丽)
【宏伟镇特色养殖服务站】 派专人学习考察,建立社区特色养殖服务站,统一饲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镇场为养殖户提供场地1万平方米,场房5000 平方米,提供贷款等资金支持,提供板方、小杆等原料支持;从七台河市食用菌培训中心请来教授传授食用菌增殖技术;组织黑木耳养殖200 人到外地现场观摩;开展“送科技进百家”活动,将科技知识送到自营经济业户家中;开展全民学习“从我做起”活动12 次,免费为自营经济户送去科技书籍100本;镇场工会组织致富能手开展巡回演讲活动。46名党员集资8万元,建立獭兔养殖基地。2005年,全场有35户养殖黑木耳60万袋,养殖獭兔1000只,绒山羊100只。 (肖秀丽)
【碧水建立节约型镇(场)】 碧水镇将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创建节约型镇(场)的根本,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创建文明城镇的途径。开展“人人节约一分钱,共建美好家园”活动,镇领导组织学校、扑火队等单位团员举办以“节约和谐保先进,碧水青山生态园”为主题文艺演出,宣传节约思想;治理公车私用现象,节约汽油耗用,降低修理费用支出,节约费用支出2万元;将办公楼内走廊30盏日光灯改换成15盏15W节能灯,控制办公电脑用电,实现了人走关机,2005年共节约用电700 度;采运生产部门将节能降耗作为工作目标分配到各组,其中修理费用比2004年节约20%; 营林生产中队组织职工开展义务献工创收活动,节约开支3.5万元。 (肖秀丽)
【苍山林场经营管理】 苍山林场把发展种养业、 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到林场规划中,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发展经济工作上,引导职工走富裕之路。在党员中开展“党员争当排头兵”活动;确定石林旅游、野生浆果、深井矿泉水、特色养殖、剩余物加工五项招商项目,招商引资建成林蛙养殖基地,投入50万元购买林蛙种苗;扶持成立下岗职工养殖基地,引导职工由养羊到牛羊并举,养殖规模发展到百头;利用闲置厂房,建成黑木耳二级菌培植基地;林场与养殖户签订每斤20元保底木耳回收合同。2005年,黑木耳养殖30万袋。 (肖秀丽)
【国税征收】 2005年,呼中国税分局组成税源调查组深入辖区纳税户中进行为期1 个月的税源调查之后,对671 万元的年度税收计划进行全口径,全额分解,落实到各分局、所,并对组织收入工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计划落实,税收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在计划执行中,坚持旬检查,月分析,季报告制度,做到应收尽收。全年累计组织各项税收入库577万元,其中,增值税437万元,个人所得税13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1%。 (王桂闽)
【供暖管理】 2005年,区政府对呼中镇冬季取暖实行集中管理,将区政府办、教育局、汽电处等15个锅炉房的36台锅炉97名管理和司炉人员合并到房产供暖公司管理,总计86吨锅炉,供热总面积227 225 平方米。 合并后实行煤炭集中采购, 对供热面积重新进行核定,减少虚报供热面积12 000平方米,节约燃料5000吨,节约费用130万元;取暖费用每平方米35 元,节约费用42万元;电费、人员开支节约费用30余万元,合计节约费用200 多万元。合并后公司利用停炉期间举办司炉工人技术培训班,新建砖围墙160 延长米,改造锅炉房供水系统,更换供水管线160余米。更换地沟主管线720米,维修烟管道30节,提高了供热效率。 (王桂闽)
【“低保”工作】 2005年,呼中区享受“低保”3783人,占全区人口的9.3%。以人均59.90元标准,全年“低保”资金272万元,除上级拨款外,区承担匹配的17%,即3.85万元及时拨款到位,确保“低保”资金按月足额发放。采取社区上报,镇政府核准,民政局审批,利用邮政储蓄网点发放。为保证“低保”公开、公平、公正。对呼中镇内的1850名低保人员按标准进行重新确认。对全区4镇的低保户进行抽样入户调查,清理不符合低保对象标准的46 户,清理人户分离的12户。 (王桂闽)
【社区建设】 加大社区投入力度,筹集资金70多万元,在呼中改建一处面积为600 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将原有11个社区,调整为5 个。社区干部在由31名增加到43人,平均每360户设1名社区干部。 (王桂闽)
【地名管理】 对全区地名进行补查,新增地名85条,撤消地名41条,更名7条,共收录行政区、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建筑物、单位、道路、河流、山峰、山脉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实体地名9类661条。将地名数据录入微机地名数据库。 (王桂闽)
【药品监管】 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建立药品供应网,药品监督网、 聘请药品监督协管员、信息员30名。药监局联络货运配送中心,由其统一配送药品,逐步缓解镇场群众买药不方便,吃药不放心和药价普遍贵的问题。药品供应网的完善,使镇、场药价逐渐下降,平均下降10%以上,部分药品降价20% 以上。在全年药品监管活动中出动192人次,乡以下78人次,出车辆62台次,乡以下27台次,检查69天,乡以下29天。行政处罚1起,没收劣药6批次,罚款41.79元。根据呼中区3家医院的实际情况, 药监局制定麻醉药品通用管理制度,全年办理麻醉药品专用卡8人次,保证癌症患者的需求。 (王桂闽)
【林木产品经销】 强化一站式阳光销售方式,及时提报运输计划,保证装车质量、载量,及时结算。 实行保密配车法,装车时间、 载量、质量由贮木场全权负责,对泄密的配车员、检尺员给予下岗处理。为各贮木场配备铁路车辆轮重测定仪,对各树种、材种每车进行载量测定,根据季节随时调整,保证装车载量不超吨,不亏尺,达到运输车辆合理利用,促进了销售,原木完成230 074立方米(其中地拨16 151立方米),完成4123车,平均售价519.43元/立方米,同比提高56.88元/立方米,平均载量51.89立方米/车,同比提高1.55立方米/车,销售收入11 730万元,同比增加340.3万元。松木杆完成10 046立方米,车数173车,售价547.51 元/立方米,同比提高115.86元/立方米,载量58.07立方米/车,销售收入550万元。 (王桂闽)
【贮木管理】 加强贮木管理,坚持造材标准,做到长材不短造,优材不劣造, 坏材不带好材。不定期地对库存材进行清点,做到内业及检尺员帐货相符,对出问题的贮木场给予相应处理。实行贮木场检尺缴、支分设管理办法,设计适合贮木场原木装车专用支拨野帐,形成一车一帐制。实行木材缴、支存5 日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场库存,产量及销售情况。是年,全局库存原木132 065立方米,其中,经济材98 863立方米,杨、桦木25 127立方米,造纸材8075立方米,松木杆4801立方米。依据销区的反馈信息,结合现有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产品结构,新增设落叶松3米6至16公分径级原木(是指在纸材中挑选),仅此一项为林业局增收150多万元。4米16至18公分精选坑木,4米20至22公分特优原木,每立方米在原价格基础上提高20元,增收100多万元。在各贮木场增收原条贮备区,根据销区市场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销对接。 (王桂闽)